06.05 帮你避免“带孩子”导致的心脏搭桥手术的良方

帮你避免“带孩子”导致的心脏搭桥手术的良方

早上忍不住跟驹发火,在楼道里喊得自己都怕。

原因很简单,到了预计出门的时间,还没有整理好,好不容易都做好了,出门时说学校的彩泥用光了,要带彩泥,半路下电梯爬楼梯回家拿,发现有几包没有盖紧干掉了一些,拿出来重新出门后又提出要拿前几天新买的彩泥。

都是小事,我们也没有迟到,7点55进了校门。

昨天也是同样的时间,我也是很焦急,但驹驹的状态完全不同,因为昨天是我忘记事情,已经到了地下车库又返回家,到校时间也是7点55。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爸爸在客厅,听见啪地一声碗碎了,心想一定是妈妈打碎的,因为没有骂人。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笑,想起驹委屈的泪水打转的大眼睛,再想想肚子里因为我生气而不安的小宝,还是有必要把这件事做个复盘。

认识情绪,是学会情绪表达和接纳情绪的第一步。

发火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情绪在流动,意识到了情绪,所以第一时间产生了反思,在送驹去学校的路上,跟他一起分析了刚刚发生的事,包括妈妈的状态,早上应该怎样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他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比如刷牙的时候不去看墙书,因为做事要一心一意。

驹驹从小耳濡目染,很明白这些道理,知道妈妈生气,发脾气,是因为妈妈有情绪,问题是妈妈自己的。“要迟到了”这句话,妈妈说得实在太多,但我们从来没有真的迟到过,只有一次是踩着点进的学校,每次都还有很多小朋友悠哉悠哉地在后面。所以“要迟到了”的紧张感,也是妈妈自己的。

分清楚是谁的问题,才能真正去解决。

既然都是妈妈自己的问题,妈妈就要想怎样解决。我想到的方法是,重新认识早上出门的时间。通常我会把提前二十分钟的时间作为最下限,但事实上二十分钟绰绰有余,所以我的心理下限可以重新设置的宽泛一点;另外请驹驹配合,毕竟需要留出突发情况的时间,所以请他先把早上该做的事情做好,再安排玩或看书的时间,前提是保证按时出门。

驹驹已经做的很好了,独立完成早上起床的所有流程,动作其实很快。而我因为之前认识到了自己属于易焦虑人群,所以也很接纳自己对条理和时间的紧迫感,以及不允许迟到的压力。现在要做的是,请孩子来配合我。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里提到,用成人的方式理解孩子是徒劳无益的,既然我们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起码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个学习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毕竟我们已经太久没有做过孩子)。我们面对的是我们熟悉的世界,而孩子是被拉进了这个世界中,他需要处理和学习的事情其实是纷繁复杂的,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在他独有的发展阶段里,其实很复杂。

我昨天还跟驹驹探讨,“爬行动物脑”和“理智脑”,我们一致认为妈妈最近的“爬行动物脑”出现的比驹驹更快(很容易失控),可能跟妈妈特殊的生理时期有关,但妈妈的“理智脑”也恢复的更快(毕竟我占着发育完善的优势呢)。

发脾气并不可怕,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梳理自己的情绪,找到根本问题并解决它,是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的必修课。往往大人发火了,并不能养成反思的习惯,而是一味的指责孩子,把责任全部堆在孩子身上,甚至认为是孩子导致大人生气,这是没有理性认识情绪的表现。

孩子固然会犯很多错,怎样看待错误,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出门才想起来要拿彩泥,我可以大声斥责他,临出门才想起来拿东西,丢三落四,拖拖拉拉,然后气呼呼拿完彩泥摔门而去,但这样孩子只会知道,我做错了事情,我是拖拉的,粗心的,妈妈生气了。我也可以跟他一起分析,我们固然可以返回去重新拿,但因此浪费了早上很宝贵的时间,这是不必要的,那么就要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想出的方法就是,提前一天晚上想一下,并收拾好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放在门口。这样孩子会吸取教训,自己思考解决办法,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哪怕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反复就是巩固)。

家长和孩子一起练习,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回路,认识情绪,家长不会动辄发脾气,

气得陪写作业到五年级就去做心脏搭桥(看看心理医生可能就完全没必要做手术),日后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只想着我太笨了,我真没用而止步不前,他不会畏惧困难,而是以一颗平常之心,去思考战胜困难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