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前言

这个题目想写很久了,因为在各种场合,总是被各种迷茫的年轻人问到金融行业的薪资问题。这问题确实有些敏感,只能一方面解释大家不要被外部媒体的夸张报道所误导,另一方面循循善诱说干好了肯定不比其他行业差,毕竟不能打击了年轻人对金融行业的向往之心…但是确实忍不住吐槽下当今社会,媒体和其他行业的人对金融行业的误解非常深,或许是为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赚钱,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就算你做的是金融…

前些日子,有好几位同学咨询我说有没有认识安信信托的朋友…

我说为啥找他们呢,对方答道想问他们有没有应届生的招聘计划…

我想了下,确实这年头找工作不容易,积极主动是好事情…

于是帮忙打听了一下,去年确实第一次招了实习生并有留用,今年招聘计划安排暂时还没出来…

同学表示:可惜了,如果真的能进去,真的“死了都愿意”…

我问:“何出此言,目前资管行情不是挺差的吗?”

对方道“他们工资好高呀”,丢出了个链接…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我一看,先是被亮瞎了眼,然后搜了下,各种公众号新媒体都铺天盖地转了…

但是,又想了一下:“这一幕,怎么似曾相识?”

2017年的新闻是这样子的: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2016年的新闻是这样子的…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而当年骗我入行的是这条: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一方面感慨,安信信托真的好“惨”,每年上市公司发完年报,都要被拉出来“震惊”一次,当然对比下来陕国投好像更惨,同为上市公司,却少了好多新闻帮忙打广告;

另外一方面感慨,当初我也像这群被“震惊”的吃瓜群众,看着金融业这令人“震惊”薪资,幻想着进入金融业,就可以升值加薪,当上CEO,赢取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

想想还真的有点小激动…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但是,自从进入了金融业之后,经常就是觉得自己在干“假金融”,又苦又累,还没挣到多少钱…

尤其是,经常看到如下这些“无节操”的标题….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在安信信托的新闻里,还有一个引起了我的关注: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这个真让我想起了个故事:

“银行现在确实不行了…我有个银行业的朋友,前几年很是风光,不良起来了以后,业务也开展不起来,特别是今年做到现在一个项目也没有做成,很是灰心丧气…现在他就跟赋闲了一样,整天无所事事,每个月只能领到两万块钱的基本工资…”

看来这故事是真的…

尼玛,怪不得金融行业要“去产能”,就因为这些无良媒体,国家、群众们觉得金融行业挣太多了….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01

关于“平均”的真相

平均的真相就是:平均≠Everybody,老板给你画饼的说平均,但你初期只能是被平均…

举个更极端的例子,你和你老板平均一下,你一年2万,你老板一年1000万,你俩平均一年能赚501万,想想是不是很激动?

领导说你看咱们公司平均年薪就是这个数!你想呀,只要你好好干,你肯定会不止这个数字,对不对?!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咦?年底发钱连平均都达不到?不好意思是你太菜了,爱干就干,不干滚蛋…

其实,信托业平均薪资排名金融行业榜首,这个都是多少年的老新闻了…

原因当然有信托公司过去那些年确实赚的不少,但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员工少”,与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平均过那么多营业部员工、销售人员,那自然就降下来了…

信托公司特点是利润较高、从业人员较少、核心人员占比高,平均薪酬自然就显得高…

所报道的新闻里面,基本上每次都是拿安信信托和陕国投作为范例,但是实际上除了纯粹的这两家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已经在上市公司体内的包括江苏信托、浙金信托以及央企金控旗下的信托等….

这里没有去找所有的信托公司的待遇去平均,但是按照以往的新闻以及行业经验中,安信信托的激励在业内算不错,但人均高确实是因为在人员精简上…

但是,应付也并不完全真实,信托公司奖金多数延期或分期支付的方式,还有风险准备金的计提,要拿到手要打不少折扣…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老板的幸福是相似的,小兵们各有各的不幸

至于剔除高管,不好意思,虽然高管高,很多国企对高管反而是限薪的,金融机构又基本国企为主…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在激励制度上明显更上一筹,而公司内挣得最多的一般是业绩最好的“业务人员”…

所以在很多金融机构里面,最好的业务人员或者销售人员经常“不求上进”,并不谋求职位上的高低,因为不想分担过多经历在管理上,而是倾向于做更好的业绩…

然而,许多业内人士也坦然过去的红利时代早已过去,如今要维持很高的业绩是真的非常困难,业务人员压力越来越大,薪资水平下降在所难免…

以前我也提过,信托公司或者说资管行业是非常还原“金融本质”的行业,把资金和项目的对接的关系还原得比较赤裸,并不像投行那样夹杂着大量复杂的承做以及长期的回报…

所以这个行业“资源”是最优先的,对业务人员的激励比其他行业肯定是要高的,能够搞定承揽,卖得出去产品的这种人,是永远会有高薪的…

这种人,永远只会是少数,而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平均的…

02

薪酬的关键是什么?

在前面的令人头脑充血的“平均薪资”中,似乎学生群体里有说法:

进入投行咨询互联网的是牛人,进四大快消的是凡人,进通讯之类的普通企业的是庸人…

大家似乎天经地义的想着,我要努力进入高薪行业,选对了方向,我才能够事半功倍…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公司能给你“开”多少钱,而是你“值”多少钱?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本质上,公司能够给你开多少钱,基本上只取决于一样东西:“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这个在绝大多数场合都适用,对于前台来说就是你能为公司赚多少钱,你是“借用”了平台做业务,有很多的中后台一起协助你,所以你必须为公司创造足够多的收益,公司再拿出1/N的收益出来激励你;

对于中后台来说,价值体现在你为公司解决了多少的问题,协助前台创造了多少的价值,因为没有直接体现在“收益”上…

所以对业务人员的“价值”是比较好量化的,对中后台来说,考核会更加多维…

当然你说有些二代,或者关系户之类,好像并没有创造价值吧?凭啥能拿高薪?

不好意思,之前也说过,你们工种是不一样的,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候好好呆着就是“创造价值”…

所以,在入行有过从业经验的人,远不会像应届生这样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对这套价值体系已经熟知了,根本不会奢望公司给你开过高的待遇;

各家薪酬体系和承受能力肯定会有差异,但对于一类人,市场往往是有定价空间的,德不配位,你往往就做不久…

因为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知道自己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所以知道核心的待遇,都是“谈”出来的…

社招最终给你开出的年薪,是你的价值的认可,谈判博弈的结果体现…

03

接受自己需要成长的事实

而应届生,你说你能给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

你当然能提出你在学校干了啥,你又会些啥,但很多时候在成年人的眼里,这些都是苍白无力的…

说实话,我们为什么愿意招应届生?

其实更多看中的,是你的“潜力”…

相信你的学习能力,在我们的氛围和培养下,能够快速的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人,我来看好的,是你的未来…

所以,本质上是期待你进来好好“学习”,为自己“提高附加值”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了很多东西,了解行业、熟悉职场、熟悉业务、融入团队等,一点点在每一项任务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提出创造性的意见…

所以,在薪资谈判中,应届生往往是没有太多“议价权”的…

国内外对此的态度很不一样,所以有的薪资给的高,有的给的低,并不是谁“高端”,谁“low逼”,是本质出发点不同;

外资机构觉得我给你的高,也不是你值这个钱,而是希望你在人生中最“窘迫”的时候,能够好好学习,快速成长,说实话更多是人文关怀…

内资机构经常给的很低,是觉得你根本贡献不出什么价值,还是到我们这个平台来学习的,你不愿意来有很多人愿意做,培养时间能省即省,因为你学会了很可能也马上就跑…

两种思路都是不同国情下的选择,但不管如何,都平常心的对待这个问题,接受你自己需要耐心学习和成长的事实,薪资要的高固然很好,但是核心是你要让你尽快“值钱”起来…

有另外一个毒鸡汤故事:

有个朋友,从大学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到后面每次换工作,总是不问待遇,而是问能不能学到新东西…到现在,他学到了许多东西,但是依然没赚到钱…

事实上,除了应届生身份这次以外,一般社招都是很排斥“你只是来学习的”,你必须能“马上做出贡献”,我可以给你明码标价更高的待遇,但我容忍不了你进来之后是“为了学习”…

然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被外部的网文,毒鸡汤弄得非常焦虑…

仿佛没有年少成名,你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所以大家天天关注的是: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所以现在,太多吸引眼球、标签化的东西,让大家浮躁…

年轻人,你应该先定个能实现的小目标,让自己逐渐“值钱起来”…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不可否认,互联网和金融业,本质上是依附于实业的各个行业的,或提高效率或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所以确实赚钱会相对更容易…

但实际上,在任何行业,真的踏踏实实干,都有机会逆袭…

这个社会,最青睐的是那些,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很多人执着于底薪,天天想着转行,获取“便宜”的高薪,但这类即使成功转行,也未必能做好…

04

做金融真相和理由

金融行业很大,除了挣钱,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值得追求的理由,但是真的不要过多追求短期可视利益,而放弃对自己长久价值的追求…

之前有见到过因为期货公司给月薪,高过券商自营研究员1000元,毅然选择期货公司的同学;

之前也听到很多同学说,私募基金才是最牛逼的存在,比如说有的私募竟然可以给实习生“实习工资每天1000元”,比如说有的私募年底给研究员发了500万的奖金….

但是私募之所以发钱多,往往是因为人少且相对不规范,之前说牛市的时候,老板一高兴,给前台也发了200万奖金…

但这个不代表你就值200万/年,而私募你自己可以去看看排行榜,不用说每年了,每个月的收益排行榜差异都很大,至于除了行业的顶尖的私募,很多私募或许都存活不了太多年…

记住,核心,是让你,自己值这个钱…

比如说从券商基金科班出身的研究员起步,真的成名后“奔私”,真正帮客户“赚到钱”,拿着的高额carry,这个钱就是你“能力的钱”…

1、奖金看天吃饭是常态

我记得我在线下讲座,经常举例子,说我们搞金融的,某种程度上还不是民工,简直就是农民…

金融农民的辛勤劳作的故事: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每年春天播种(跑业务or投资),期望秋天收割(等待发奖金),中间要松土施肥(努力要把各种事情落地),但最终只能看天吃饭(政策+行情),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预判天气(解读政策和研究市场)和防虫(风控)…

然而就跟农民一样,对气候变化真的无能为力…

比如当下,寒冬之中,大家都过得非常辛苦…

但真的风来了的时候,别说猪都能飞,把小猪佩奇全家吹上天都没问题…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但即使在牛市之中,但是也要怀着对市场敬畏的心,很多人获得过,但也很快就失去了…

行情起伏,牛熊切换,浪花淘尽英雄…

2、高薪取决于行情和资源

如果没有特殊的行情,其实金融行业的年薪也只是比别的普通行业高一些,因为往往奖金的数量会可观一些,像即使是很多金融机构后台,基本也会有6-8个月的奖金,这么算下来,即使底薪低一些,相应总年薪也会高一些…

买个苹果手机或许压力不大,但你要说买房压力不大,那是真的睁着眼睛说瞎话…

但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底薪往往远不如互联网行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底薪有机会慢慢跟上,但也跟级别有关,后期职级晋升比较难...

金融行业,大家最期待的,还是说奖金…

但跟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林立,各种公司也能够提供期权股权的吸引力人才…

虽然碰上这行情,奖金是个大家都经常听说,但是不知道在哪里的东西…

所以说,在非牛市,金融行业的薪水加总是远不如新闻报道的那么夸张…

但,这个行业确实有很多“拉高”平均值的人,市场会根据你能创造的价值付费,你能搞定很多项目拉来很多钱,你的收入一定是非常高,分分钟高到超过新闻报道…

因为,金融行业的创造收益的逻辑相对简单粗暴,往极简的角度去讲,无非把钱搞出去,再把钱和收益收回来,就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

那么想在这个行业赚钱,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变现是非常快且相较轻松很多…

3、学习到的东西价值无限

金融行业,整体上,是个高强度高成长的地方…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了金融行业是“平均素质”最高的地方,在这里收获的知识和结实的人脉都非常有价值,对未来从事任何其他职业的深度和广度都带来很大的助力;

本质上,金融行业还是为了扶持实业的,有大量和实体行业结合很紧密的方向;

金融这个领域知识具有相通性,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全面快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尤为关键…

金融行业,往往需要站在比实业更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其中去学习商业,思考和反思,学到的东西价值无限…

比如说我经常说,就算很多干金融转行出去卖红薯,也肯定卖出很不一样的风格…

05

总结

似乎,有点矛盾,上一次才讲了“精英为何都想做金融”,这篇文章却说起来大家不要被金融行业的平均薪资所迷惑…

里面核心观点是很多所谓“精英”,都是产业里做得不算顶尖的,但是具备了良好的学历,吃苦耐劳的态度,到金融行业这个追求更高的“确定性”…

而这篇主要是想说,在任何行业,都不要幻想着轻易的高薪,金融行业用很高的门槛先筛选过了一遍人,但是你要脱颖而出,同样非常不容易…

任何赚到钱的人,背后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最牛逼的成功,来自最傻逼的坚持…

「原创」年薪平均百万,我竟拖了后腿

不要被各种平均薪资所迷惑,今天想去互联网,明天想去干金融,结果静不下心来,踏踏实实的把手头上的东西做到极致…

高的薪资和整体待遇,会让你毕业就有优越感,但后期也会发现有很多当初你不屑的同学在弯道超车…

做好你的职业规划,选择你喜欢的,或者说适合你做的事情,沉下心来,踏实学本事,待遇只是一时的,能力才是伴随你一生的….

如果你想问,如何选择一份好的工作?

1、看同事:你喜欢那里的人,并能很好地沟通;

2、看增值:学到原来甚至都不知道该学的知识;

3、看前景:朝阳产业或新兴业务,有上升空间;

4、看主导权:能掌控工作或知道为谁工作,并感到释然;

5、看工作内容:你非常喜欢,感到有趣、有意义;

6、看待遇:如果钱太少,前面那些都不算数。

哈哈,博君一笑,希望大家能有正确的价值观,既怀有梦想和抱负,又不脑袋发热...

PS:最近也连续写了几篇文章,尝试几种不同的风格,看大家喜欢哪一种。大家有想投稿,或者有想了解的信息和主题,欢迎发至[email protected]邮箱,我们可以进行交流。

本文作者:金融小百科(zysjoe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