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家長如何利用《小豬佩奇》等動畫作品教育小孩子?

水西散人


我家有2歲+的男小寶寶,一直是《小豬佩奇》忠粉,別看寶寶年紀小,但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寶寶雖然一週只有2-3次機會看幾集小豬佩琦,但經過我們的引導,從佩奇身上學到的可多了~

  1. 藉助劇情學習生活常識

《小豬佩奇》的劇情涵蓋了小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

佩奇一家的日常家庭生活(在家整理家務、佩奇和喬治刷牙等)

佩奇和親戚朋友之間的社交場景(拜訪豬奶奶、佩奇和小羊蘇西做朋友、小寶寶亞歷山大一家子拜訪佩奇家)

佩奇和喬治作為小朋友必須經歷的生活細節,如看牙醫、去幼兒園等小朋友平時都會遇到的生活場景

雖然每個小朋友長大過程中都會經歷這些細節,但我們很難在每個場景中都提早讓孩子有所認識,以及抓住每個場景教育孩子該懂的生活常識。而《小豬佩奇》的故事就很好地滿足這個需求,爸爸媽媽陪著寶寶看,和寶寶“討論”劇情,再找準機會,跟孩子回憶佩奇是怎麼做的,遇到了什麼,其他人又是怎樣,非常能擴充寶寶的認知範圍。

舉個例子,我們家辛巴一直不知道比他小的寶寶是怎麼回事,有天看了《小寶寶亞歷山大》那一集以後,終於對小寶寶(嗯,也就是他自己)如何生活有了新的認識。有天我們跟朋友聚會,看見小寶寶在哭,辛巴說,小寶寶哭,像亞歷山大那樣餓了,要吃飯。我們當時都被辛巴逗笑了。

再比如安全座椅,看到佩奇一家出門那一集,我們就抓緊跟辛巴“洗腦”:你看,佩奇和喬治都會坐安全座椅!辛巴不知不覺就被影響了,開車的時候也更願意坐安全座椅。

2、學習節日、外國文化

《佩奇遊倫敦》、《牙仙子》這些故事,都是我們平時比較少跟孩子說的“冷知識”(不是真的冷,而是很少會特意說起),看這些故事以後,辛巴懂了很多異國文化,包括倫敦建築、英女王、牙仙子傳說等等。

3、學會處理情緒問題,表達不滿

辛巴是獨生子,還有外公外婆的夢幻組合,從出生開始就比較受寵,受點挫折就非常“玻璃心”,我也一直頭疼辛巴的教育問題。後來發現,善於利用動畫片也是好方法。動畫裡的佩奇和喬治也會遇到挫折,我們會在看的時候引導辛巴,學會表達需求,遇到挫折要跟爸爸媽媽溝通,像喬治不見了恐龍先生,就會求助爸爸媽媽和姐姐,全家幫他找恐龍先生,聯繫到我們的生活上,辛巴有事了也必須告訴大人,撒賴打滾是沒有用處的,把問題說清楚,我們一起解決。

如果和好朋友發生了矛盾,也要好好和好,做錯了事要道歉喲(辛巴還小,這點還在反覆洗腦階段),期待有天他忽然就明白了~~~


至於家長應該如何利用動畫片教育,我總結了下經驗,覺得有四點是必須要做到的:

1、家長陪著看,親子陪伴最重要

你不看,又怎麼能拿它來教孩子呢?所以第一件事是,把你的心態調整成空杯狀態,和孩子一起發掘動畫片精彩的地方。只有你變成了孩子,孩子才會喜歡和你一起看動畫片,討論劇情。

2、切勿說教

雖然我經常抓緊機會教辛巴,但我也經常放棄一些機會刻意不教辛巴。教育這件事,有時候是過猶不及的,如果說教引起逆反心態,那適得其反。只有適時運用一下榜樣的力量,才能在教育過程中讓孩子更好接受。

3、反覆看,不怕重複

有些爸爸媽媽很愛孩子,用大人的想法揣測它的心思,覺得經常重複看,有什麼意思呀,爸爸媽媽給你換一個。但其實,重複是孩子思維最好的體操訓練,越小的孩子越不怕重複,他們接受信息的速度和強度都不如我們,有些動畫反覆看好幾遍,他們才能get到我們看一兩次就能吸收完的有效信息,只要孩子願意,你就忍著重複看吧~不要厭煩,誰讓孩子是我們親生的呢,你說對不對

4、結合繪本,事半功倍

除了看動畫,我們還會買同一個ip的繪本,擴展內容。因為又劇情支撐,你可以有目的地訓練孩子,以及和他一起探索更豐滿的故事,這樣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也能避免很多家長擔心的“孩子看了就看了,看完就沒然後了”的問題。

經過了這麼多重複看《小豬佩奇》的時間,我都快變成佩奇忠粉了……


黃蕾絲


動畫片,估計是每個小朋友的最愛,我家5歲的先寶也不例外,這是孩子們的天性,我沒有刻意的去迴避這個問題,完全不讓先寶看!那麼,家長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看動畫片,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1、劇目的挑選!先寶還小的時候,我一個人帶他特別忙,每次做飯時,就把他放在寶寶椅裡,放動畫片《熊出沒》給他看,後來有次我自己無意瞄了一眼,既然看到片中有很多暴力的東西,如果小傢伙有樣學樣那還了得,我告訴先寶,那裡面有些行為是不對的,不能學哦,可先寶每天看動畫片成習慣了,於是我就換了動畫片給他看,比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面包含了很多正能量的東西,比如教孩子懂禮貌,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放棄等等,每一集看完後,都會和先寶交流,告訴你我們應該學習這集中大頭兒子那些做的好的地方,那些地方是錯的,不能學的!利用片中的場景結合現實生活,讓孩子學會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

2、親子交流!在每部動畫片看完了以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互動,比如提問式,問問孩子這部動畫片的主角是誰?一共有幾個人物出現?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無論孩子講的好不好,完不完整都不重要,只要孩子願意講就應該表揚,就很不錯了,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一步一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講之前,孩子肯定會在腦海裡回顧一遍整個故事,然後再心裡組織語言,這其實就和一年級的看圖說話是一個道理!前面看動畫片是輸入,而讓孩子講,就是輸出!在一次次的講解中,相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好!

3、控制時間!在看動畫片之前 ,先要和孩子約定好時間,畢竟長時間的觀看,會對眼睛有損傷!那麼,我和先寶約定的時間是半個小時,在他開始看之前,鬧鐘定好,這樣無論多麼好看的劇情,只要鬧鐘一響,先寶主動去關電視!這麼做,一是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二是為了讓孩子有良好的時間觀念!

綜上所訴,小孩子看動畫片並非不能看,而是家長要學會引導,我是先寶媽媽,各位家長還有什麼更好的見解和看法了,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探討!手工碼字,你的每一次點贊,每一個關注,都是我不斷成長的動力!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先媽育兒


《小豬佩奇》也是我女兒最喜歡的動畫片。我女兒今年4歲,也剛上幼兒園,和佩奇的年齡差別不是特別大,恰好性別也都是女孩,很多場景很有代入感。佩奇優秀的品質和行為確實能給小朋友帶來影響。


但也有一些負面問題,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跳水坑。


看過《小豬佩奇》的應該都知道,佩奇最喜歡的就是跳水坑。我女兒也學到了,下雨天要穿著雨衣去跳水坑,走路看到水坑也一定要去跳一下,也不管她穿的什麼鞋子。大家都知道杭州有梅雨天吧,梅雨季節我女兒所有的鞋子都因為跳水坑兒幹不了啊。



雖然我也知道這是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應該過多幹預。但是看到她那幾雙沾滿爛泥溼漉漉的鞋子,真是無法控制自己啊。


不知道各位媽媽怎麼掌握這種平衡的呢,歡迎溝通交流~


貓媽說育兒


《小豬佩奇》是我女兒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也是我最喜歡給她放的動畫片。因為,它把“人”演得很真,孩子更有代入感,能學到東西。

我在陪她看動畫片時,也會有意識地教她一些知識。

一、小孩子一定要有禮貌

在動畫片裡,小豬佩奇和小夥伴們最常見的臺詞是“你好”“再見”“晚安”“謝謝”等。

見了小夥伴要問好,走的時候要說“再見”,睡覺前要跟爸爸媽媽說“晚安”。

可以說,在我們國家,對小孩子的禮貌教育是極其欠缺的。家長只會在有親戚朋友上門時強迫孩子打招呼,但卻從來沒有專門教過孩子,怎麼正確地去打招呼。

但在《小豬佩奇》裡,小孩子之間打招呼時會帶著名字,說“你好,蘇西”,跟爸爸媽媽晚安時也是“爸爸晚安,媽媽晚安”。

也許很多父母覺得帶不帶名字無傷大雅,其實這是走心與不走心的叫法。就像你對著陌生人說“謝謝”,普通的“謝謝”和走心的“謝謝你”,在別人看來感受絕對是不一樣的。

看多了動畫片後,我家女兒現在已經習慣了在睡覺時跟我說一聲“媽媽晚安”,當然,也會依次對著奶奶、爸爸挨個說一遍。

最讓我驚喜的是,她會在進我臥室前敲門,問我說“媽媽,我可以進來嗎”?雖然她明顯是在模仿小豬佩奇,但仍讓我覺得欣慰。很多禮貌習慣,其實就是這樣養成的。

二、跟小夥伴吵架很正常,要學會第一個道歉

和很多把孩子理想化的動畫片不同,《小豬佩奇》裡的小朋友都很真實,她們會吵架,會男孩女孩拉小團伙。

比如有一集,佩奇和她最好的朋友小羊蘇西吵架了。失去朋友的沮喪,就連最愛的意大利麵都拯救不了。媽媽建議她給蘇西打個電話,可兩個幼稚的小朋友在電話裡繼續吵了起來。

最後,當佩奇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最好的朋友時,她和蘇西又和好了。

這個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小朋友吵架到和好的全過程,我女兒雖然沒有跟她的固定玩伴吵過架,但是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的,還會跟我複述,“媽媽,佩奇和小羊蘇西吵架了”。

不到三歲的孩子可以看得懂吵架,我想她也能學會如何和好。

三、家長不是神,也會犯錯,也會鬧脾氣

有些動畫片為了教育孩子,把父母家長設定得極其完美,可以應對孩子提出的所有難題。事實上,我們根本找不出這樣的父母,就算是最好的育兒專家,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也難免會暴露情緒,會犯錯,會鬧脾氣。

而《小豬佩奇》裡的父母,豬媽媽在孩子亂動電腦時會大聲吼叫,豬爸爸會因為犯懶而不去運動,還會偷偷在購物車裡放蛋糕,豬爺爺呢,他會和狗爺爺拌嘴,會互相叫彼此的綽號。

其實,這樣的設定不僅會讓孩子在看動畫片時有代入感,覺得那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真實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家長也是人,也會犯錯,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樣,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沒忍住發了火、甚至動了手時,父母在給孩子道歉時,孩子更容易接受一點。小孩子會想,“也對啊,我昨天還打架了呢,爸爸控制不住脾氣很正常”。

雖然,這有點偷偷作弊的嫌疑,但是,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誰都沒有經驗,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要允許錯誤的發生。

畢竟,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歡迎關注@南貝葉,80後職場女性,家有萌寶,致力於分享育兒心得~

南貝葉


家長如何利用《小豬佩奇》等動畫作品教育小孩子?曉丹育兒將從五個方面來具體解答下,看看家長要如何充分利用優秀的動畫片來達到教育小孩的目的。

1、 家長為孩子篩選動畫片

我們小時候可看的動畫片幾乎都是全國統一的,孩子的童年也沒有太大的分別。但現在不一樣了,各國的動畫片琳琅滿目,良莠不齊,而網絡又非常發達,小朋友接觸動畫片的渠道已經大為擴展了,家長一定要把好關,主動為孩子篩選一些優秀的動畫片。

大體來看,網絡評價比較高的動畫片一般都不會太差,比如有口皆碑的《小豬佩奇》,以及《汪汪隊立大功》、《萌雞小隊》、《熊出沒》等。家長也可根據自身的經驗來選擇。提醒各位家長,網上曾傳出過兒童邪典片,孩子在觀看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分辨,多看一眼,以免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2、 父母陪同觀看,指出差錯

如果有時間的話,父母最好能陪孩子一起觀看,這肯定是段非常不錯的親子時光。更重要的是,家長在陪同觀看的時候,可以及時指出動畫片中的差錯,以免給寶寶造成誤導。

比如《小豬佩奇》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踩泥坑,但其實動畫片中每次踩泥坑小朱佩奇都是需要穿靴子的,但小朋友可能留意不到,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適時提醒了。再比如這部動畫片中所有動物都住在一個高坡上,而且開車還很順利,你可以和寶寶解釋這是為了誇張的效果而做的,並不是事實。

就此,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還可以給他拓展思維,講解地形的分類,丘陵是什麼樣子的,平原有何特徵等,利用動畫片給孩子講解一些地理常識,非常自然,孩子也能接受,一舉兩得。

3、 育兒理念潛移默化教育娃

如《小豬佩奇》中有很多較為完善和先進的育兒理念,家長都應該適時引導,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娃。比如豬爸爸告訴佩奇,比賽並不是為了爭第一,而是為了友誼;再比如,所有小動物去遊樂場玩耍,為了爭搶位置發生爭執,最後豬媽媽說“要按照規則來,不管歲數大小”,這些育兒理念都是非常好的。

在動畫片中小豬佩奇一家很有愛,他們和爺爺奶奶、大伯家的相處等,都透著溫馨和和諧,這些也都是小朋友需要學習的。

4、 幫助孩子講解動物和風情

我家寶寶看得最多的兩部動畫片就是《小豬佩奇》和《萌雞小隊》,如果說前者的動物形象都有設計的卡通形象在裡面,非常萌和形象,那麼後者的小動物則非常寫實了。

《萌雞小隊》每一集都會出現一種新的動物,從獨角大仙、蜣螂到小綿羊、狐狸等,每集新出現一個動物,這對於小朋友認識動物很有幫助,孩子也愛看。如果家裡正好有相關的動物卡片,就可以立刻拿出來對比,加深孩子印象。此外動畫片中的風土人情也能開拓寶寶的視野,這點在《熊出沒》裡表現得較突出。

5、 利用動畫人物拉近距離

親子關係中不僅應該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形象,還應該有親子間共度的美好時光。動畫片以及動畫片中的人物,就會起到這種連接作用,能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有次看抖音,一個小孫子半夜還不睡覺,就要看《汪汪隊》,奶奶無奈給汪汪隊打電話,表示“隊員都睡覺了”,有愛又實用,這就是動畫虛擬形象的力量。

最後,祝福觀看動畫片的時光能成為你們親子的美好時光,掌握好方法,家長也能從中領略到育兒的真諦,加油!

(圖片源自網絡)

關注@曉丹育兒,成長型寶媽,前媒體人,助您輕鬆育兒,關注寶貝健康與成長,就是能聊,愛聊,快來關注吧!

曉丹育兒


《小豬佩奇》裡面有一個常常被吐槽的點,就是小豬一家動不動就跳泥坑,很多家長覺得會帶壞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可能沒注意,在第一集跳泥坑時,豬媽媽給小豬們反覆強調:如果你想跳泥坑,就一定要穿上靴子。對於小豬來說,跳泥坑是天性,就像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樣,只要遵守相應的規則,比如穿靴子,就可以了啊!

還有一集叫做《假想的朋友》,我覺得實在是太經典了,小羊蘇西來找小豬佩奇玩,說她還帶來了一個朋友,但是根本沒有這個朋友,這是小羊蘇西假想出來的。

大家知道嗎?有時候小的孩子會說一些假想出來的話,比如:沒有吃過什麼好吃的,卻說媽媽給他買過,很好吃之類的。這是孩子分不清現實與想象的一種典型表現,有時候家長還以為孩子在說謊。但是《小豬佩奇》裡面,豬媽媽非常平靜的對待小羊假想出的朋友,滿足兒童的心裡需要,有這樣一個懂兒童心理的媽媽真是太棒了!


幼兒園張老師


小豬佩奇確實是個很不錯的動畫片。把動畫片裡相關場景恰到好處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就能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

比如鸚鵡波利那一集,佩琪和喬治想要和鸚鵡玩耍,這兩個孩子都是在餐桌旁快快吃完東西才詢問大人是否可以如何鸚鵡波利玩,得到許可之後才去的。我家孩子因為想玩玩具不好好吃飯時,我就是搬出了這個故事教育她的。

再比如佩琪因為朋友們的自行車都沒有輔助輪,而自己的自行車有輔助輪而不好意思和朋友們一起玩,然後在爸爸的幫助下終於學會了擺脫輔助輪騎自行車這件事,也被我拿來教育寶寶要敢於嘗試,不學就永遠不會。



還有大象艾米麗剛轉到佩琪的班級時,佩琪和她的同學都熱心地幫助新同學,被我拿來教育孩子要學會互相幫助,要有愛心。


小豬佩奇動畫片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大人小孩都值得一看。


哈哈502


今天要說的這部動畫片是《汪汪隊立大功》,這是目前我寶寶看過的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通過這部動畫片,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寶寶進行了教育:

1、樂於助人

萊德帶領的汪汪隊裡的小狗們各懷本領,只要是有人遇到困難,呼叫汪汪隊,汪汪隊就會立即趕到,解決問題。因此,每當看到汪汪隊準備出發救援的時候,我就會告訴寶寶,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幫助他們。與此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如果是你一個人的時候,有大人向你求助,不要幫助他,因為大人是不可能向小朋友尋求幫助的,順便普及了安全知識。



2、遇事多分析

萊德一共帶領著6只小狗,每個小狗的裝備和職責都不一樣。每次萊德給小狗們分配任務時都會根據實際情況按需分配。

比如有一集講到海豹島上頂塔的燈壞掉了,萊德立馬決定派阿奇、路馬一起去維修。路馬負責開著氣墊船帶著阿奇前往海豹島,阿奇則負責用探照燈代替燈塔的燈光。

通過一個小小的任務分配,我告訴寶寶遇事要先分析、再行動,才能事半功倍。同時,我還會在生活中刻意給他安排一些小任務,讓他學以致用。



3、團結協作

汪汪隊每次救援行動的成功完成都離不開萊德和各個小狗之間的團隊協作。因此,我告訴寶寶,在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有團隊精神,比如拔河比賽,只有團隊協作,才能取得勝利。

為了保護寶寶的視力,現在更多的時候我都是開著平板,只讓他“聽”動畫片,也能增加他的想象力。有時聽完以後,我還會問他這集講了什麼,考驗他複述故事的能力。

現在寶寶已經快3歲了,通過《汪汪隊立大功》這部動畫片,說話能力也不斷提升,因此我推薦家裡有寶寶,特別是男寶寶的,可以看看這部動畫片。


可媽育兒


我家小孩就特別喜歡看《小豬佩奇》,我老婆一般是陪著小孩一起看,小孩有時候會主動問一些他不明白的問題。我老婆也會有意的引導他學習動畫片裡的一些基本常識,我感覺我家小孩看了《小豬佩奇》這些動畫片後越來越乖巧懂事了,我來分享一下我老婆是怎麼引導小孩的。

1根據劇情引導孩子學習日常生活常識:比如救援小常識

讓孩子認識救援工具,比如拖車,消防車,直升飛機等,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本身就對汽車飛機這些大型交通工具感興趣,學習瞭解就很容易。

讓孩子認識拖車的用處,並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用拖車?

讓孩子認識消防車的用處,並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用消防車?

讓孩子認識救援直升機的用處,並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用救援直升機?

2看動畫了解學習體育項目,認識體育精神,比如團隊精神合作意識。

讓孩子認識學校運動會運動項目,比如賽跑,跳遠,拔河接力賽等,讓小孩子在觀看動畫的時候體會運動的樂趣。以及在運動中和父母,同學朋友之間的感情交流和合作意識。

讓孩子認識跑賽的規則,並可以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誰會贏誰會輸?

讓孩子認識跳遠的規則,並可以讓孩子想一想?怎麼才能跳得更遠?

讓孩子認識拔河的規則,並可以讓孩子想一想?怎麼才能贏得拔河的比賽?

三,在看動畫片中,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豬爸爸說:贏得比賽並不重要,參與比賽才重要,讓孩子明白參加比賽的目的,並讓小孩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贏了比賽就自以為是,不要因為輸了比賽就 自暴自棄。

豬爸爸和佩奇參加接力比賽,豬爸爸雖然跑贏了,但是佩奇太高興了,忘記跑了最後輸了比賽,讓小孩明白團隊合作的意義,最後贏的才是贏。

總結:其實優秀的動畫片中有非常多的有意義的劇情,只是看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親引導,不能把小孩一個人丟在電視劇旁讓看動畫不管不問。畢竟小孩沒有那麼清晰的思維,往往動畫片中為了增加趣味性,會有一些不是特別適合小孩看的劇情,我們要及時指出來並解釋清楚,所以說看《小豬佩奇》這樣的動畫怎麼教育小孩,主要不在動畫片,不在小孩在於父母長輩。


殷武動漫


我是吳媽,分享最真實的育兒故事。

小豬佩奇我沒怎麼看過,但是隻要關注過育兒的家長應該都有聽說過,還有關於踩泥坑的梗。

如今的孩子完全不看動畫片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剝奪了孩子的一份樂趣。

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做才能讓動畫片看的有意義呢?


首先,家長可以利用動畫片,為孩子制定規矩


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但是不能讓孩子無限制的看,這個時候,是給孩子定規矩的最好時機:

每天什麼時候看

看多長時間

什麼樣情況下不能看

等等,讓孩子知道有規矩這件事。


利用動畫片,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孩子看完動畫片,家長可以跟孩子聊聊動畫片裡都講了些什麼,人物、故事,聊聊動畫片裡的角色等等,孩子在複述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

再更近一步,家長可以跟孩子演一下里面的場景,這也是親子游戲的一種。


說說動畫片裡的角色,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

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裡面的角色,誰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價值觀。動畫片裡也有些毀三觀的情節,家長可以幫孩子去其糟粕。

佩奇裡面的踩泥坑、躺地上笑,我個人一點都不反對,這就是孩子的天性,誰小時候還沒玩過泥巴,踩過水啊?


幫助孩子把動畫片裡的好習慣和知識點提出來

這一點不難,比如,佩奇到時間就睡覺,吃飯就好好吃,出去玩就要換好玩的衣服鞋子等等。

這是幫孩子建立好習慣的最好榜樣,孩子不按習慣做的時候,就可以把佩奇當正面例子提出來。

下雨了該怎麼辦,小朋友生病了該怎麼辦,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吃了什麼好吃的食物等等都可以轉化成知識教給小朋友。


跟著動畫片學習禮貌用語

一部優秀的動畫片,裡面肯定有相當多的禮貌用語,如果家長陪伴孩子看動畫片,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孩子在什麼場合使用什麼禮貌用語,讓孩子成為懂禮貌的好孩子。


還有些媽媽們,可以給孩子看英文的動畫片,對孩子進行英文啟蒙。

但是,孩子不適合長時間看動畫片,媽媽們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