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南昌在古代歷史上,也曾是某個皇朝古都

據南昌地方誌專家考證,南唐曾經將都城定在了洪州府(即今南昌),皇宮便在今皇殿側附近,這樣的發現讓很多人感到興奮和新奇的同時,也使他們心存疑慮,南唐為何將都城定在並非政治中心的南昌?

南昌在古代歷史上,也曾是某個皇朝古都

小地名塵封大歷史。經常逛街的人會發現,南昌市繁華的中山路附近有個很有意思的地名,叫皇殿側,事實上,皇殿側這個地名包含三條小巷,三條小巷分別從八一大道、中山路、民德路向上營坊社區延伸,並在上營坊社區廣場交會,好像嚴密保護著什麼東西一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另一個方向緊臨著皇殿側的其實是南昌市保育院。那麼,南昌市保育院為何會受到如此嚴密的保護呢?南昌在古代歷史上,也曾是某個皇朝古都

作為一個已存在上千年的地名,皇殿側“保護”的當然不會是僅有數十年曆史的南昌市保育院了。灣裡區政府顧問、南昌市地方誌專家張啟予經過研究發現,皇殿側這個地名原來是從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而來,南唐皇城大體上位於中山路東段,東至八一大道西側,西至東湖,南至中山路,北至上營坊,而南昌市保育院的位置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皇宮長春殿所在地。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方重要割據政權,存在於937年至975年,地域所轄最廣時擁有今天的江蘇、安徽、福建大部、江西全境,湖南、湖北一小部分。很多人都對南唐知之甚少,但提到南唐後主李煜,卻大都知道,中學課本上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便是他的詞作,他也被譽為一代詞宗,實在是唐宋間辭賦傳承和光大的重要人物。那麼,南唐又是如何將都城定在了南昌?南唐又與南昌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南昌在古代歷史上,也曾是某個皇朝古都

洪崖徐氏養子建南唐,讓我們先從南唐建國說起。據徐孺子研究文化會會長徐傑介紹,根據史書和族譜記載,南唐與南昌徐氏有著莫大的關係,首先是建國者為徐知誥,為洪崖徐氏後人徐溫的養子,其次洪崖徐氏後人在南唐整個興亡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徐州高士大成譜》介紹,吳國權臣徐溫就是南昌市灣裡區洪崖徐氏的後人。

徐溫原本是吳國(南吳)的開國功臣,後來他漸漸掌握了吳國的實權,徐知誥是其養子,徐知誥本姓李,徐州人。根據《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唐書》、《十國春秋》等史籍記載,徐知誥篡奪政權所建國號為大齊,史家稱之為徐齊。南昌在古代歷史上,也曾是某個皇朝古都939年,徐知誥恢復原來的李姓,並改名李昇時,為了附會已滅亡的唐朝,把國號改為大唐,是為南唐。不過,《資治通鑑》卻記載937年徐知誥即帝位時,即以大唐為國號,並不認為徐齊曾經存在過。

從李昇跟徐溫姓了三十左右的徐姓,到其稱帝改姓這一行為中,我們不難發現李對李唐的眷戀之情有多深,看來他還是把復唐定為己任。在當時的諸國中,南唐是最提倡唐風,繼承唐風的國家,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唐包括茶文化在內的很多傳統文化都在南唐得以繼承和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