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快摸摸,看一看你寶寶身上有沒有這些軟疙瘩,然後瞭解一下

生娃之後,媽媽們恨不得每天把孩子裡裡外外檢查一遍。不少媽媽發現,寶寶的耳後有黃豆大的小疙瘩,還可以活動,不由得緊張起來:娃是不是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

快摸摸,看一看你寶寶身上有沒有這些軟疙瘩,然後瞭解一下

其實這些小疙瘩就是淋巴結,不只是分佈在耳後,頸部、枕部、腋窩、腹股溝也都會有。這樣的小腫塊其實遍及人體全身,但是隻有在淺表部位才可觸及到,比如:耳後、脖頸、腋窩等部位。它們的形狀小如綠豆,大如蠶豆,活動於皮下組織,邊界分明,並沒有疼痛感,也不會發生紅腫。醫學上稱其為淋巴結,這是人體重要的一種免疫器官,通常情況下,並無害處,但是有些情況下是需要治療的。

淋巴結腫大的情況,通常出現在寶寶感冒發燒之後,是寶寶抵抗力正常的表現。大部分的淋巴結腫大都是良性的,家長們不需要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的淋巴結直徑大於 1.0 釐米(腹股溝處大於 1.5 釐米,肱骨內上髁處大於 0.5 釐米),而且有消瘦、血常規異常、長期發熱的情況,家長們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啦。

快摸摸,看一看你寶寶身上有沒有這些軟疙瘩,然後瞭解一下

一般來說,淋巴結就是綠豆般大小,一旦遇到感染或者炎症會腫到蠶豆般大小,之後會漸漸縮小,但在變化過程中,它的直徑不會超過0.5釐米,且很難消失。這樣的腫塊是健康的,不需要治療,不會對寶寶造成健康危害。

還有一種情況下的淋巴結不需要治療,那就是在疫苗過敏後出現的。有些疫苗在接種的部位的皮下會出現一個小疙瘩,不會覺得疼痛,這是正常現象,媽媽們不需要擔心。這種腫塊會在疫苗接種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內消失,不會對下次疫苗接種造成影響。

快摸摸,看一看你寶寶身上有沒有這些軟疙瘩,然後瞭解一下

當腫塊的直徑超過0.5釐米的時候,就得小心了,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還有當寶寶在左臂接種卡介苗後,一般情況下,左腋下會出現無痛包塊,這種情況首先就得考慮是不是卡介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建議先做 B 超確定包塊性質,再接受 PPD(結核菌素皮試)檢測。若確為卡介苗接種後的反應,大多進行保守治療,可在結核科隨診。

快摸摸,看一看你寶寶身上有沒有這些軟疙瘩,然後瞭解一下

川崎病的淋巴結腫大,川崎病症狀:不明原因高熱,繼之可出現皮疹、紅眼、口唇乾裂及手指/腳趾端脫皮、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關鍵是血管炎可累及心臟的冠狀動脈。

細菌感染:痛感明顯的淋巴結炎。淋巴結有過濾微生物的功能,細菌在其中就會發炎腫大。 有的淋巴結在一週或兩週內就能迅速長大到1公斤以上,伴有腫痛、發燒。 惡性腫瘤導致的淋巴結炎會伴有發熱或者體重減輕,媽媽需要帶寶寶及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