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宋米芾的書法藝術價值主要是什麼呢?

品玉齋劉智華


米字的風格特徵比較明顯,是真正學二王又從二王中脫穎而出的書家。他的字和他本人的性格很相符,放縱不羈,無拘無束,尤其是他後期的字體風格。成為了魏晉到唐宋時期最為鮮明的極具個人風格的書家。對後世的書家影響很深。

很多人說他是刷字,這也是他的字給人最為明顯的特徵,他的字的筆畫,側鋒行筆較多,這也是區別於其他書家的主要特點,所以,初學者千萬不要學米芾,因為個性太突出,最好掌握和熟練一種行書字體之後再學米芾。

縱觀中國書法史,米芾的字給中國書法史上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劍峰素描國畫書法教學


一,用筆變化豐富,不同方向運筆精妙,就是所說的"八面出鋒″。

二,結字造險奇特,與眾不同。

三,節奏上有行與行的用筆輕重變化。

四,章法上縱向行間的斜正對比,疏密對比,大字群和小字群對比。章法多變。

五,用墨濃而潤,枯而不燥。

米芾書法對後世有較大影響,宋代有吳踞、米友仁、明代有文徵明、王鐸、董其昌、現代有曹寶麟、孫曉雲。學其書而出新意,成為名家。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以上書法作品為米芾所書。)


神韻軒書法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行書成就流芳千古

米芾作為宋代四大家之一,尤其以書法聞名於世,其中行書冠絕古今,沒有幾個人能匹敵。

他的行書書法作品,是行書愛好者的必備書帖之一。我學習行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米芾的帖,就被深深吸引,買了他的書帖來練習。他的字的結構有如傾斜的岩石,看似危險萬分,風輕輕一吹就到,其實堅如磐石,使人肅然起敬。雖然後面棄行迷草,看到行書時腦海自然浮現米芾的行書。

米芾書法的筆法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運用筆法,通過練習和觀帖他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行書水平。他的用墨也是一絕,墨多而不肥,墨少而不枯,有如現代練健美的男人女人,不肥不廋剛剛好,使人看了流連忘返,如能學的米芾書法皮毛一二,在當今也可以呼風喚雨了。

是什麼環境下造就了米芾,而米芾書法對後世的影響,這正是米芾書法藝術價值的體現。

米芾生長在一個“崇文抑武”的宋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宋朝的文化藝術水平也發展歷史高峰。

對於米芾的瞭解,我們都知道他一個“顛”的名聲,書法“沉著痛快”,“風檣陣馬”,“八面出鋒”,“刷字”等等。確實也響很多人喜歡米芾的字,感覺米芾的書法跳躍,奔放,迅捷,瀟灑,激昂,勢強。

米芾在臨古字時可以假亂真,竟然可以從別人手中借來的字畫用自己的仿作還給人家,足見他的臨摹能力超強。

後世學書之人都知道米芾他是“集古字”,而且“集古字”的學習方法一直影響了後來眾多學書者的學書歷程,米芾是怎樣從“集古字”中成就米字風範的,由此聯想開來,諸多的書法家又是怎樣從古帖中脫化而形成自家面貌的?

米芾在臨摹上強調不與人同,《自敘帖》中說:“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他崇尚古人的創新精神,他還強調體勢,體勢的營造是米芾書法的精髓,也是米芾書風的一大特色。

米芾不善楷書,反對專學唐人書法,認為鍾繇為楷書之祖,其字不僅字形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左伸右縮,偏側不正,極盡自然之美。而唐書工整極致,缺少變化,筆畫太勻,結構不可移變。“古法喪失淨盡”,是“醜怪惡扎之祖”。他強調書法“大小要各自有分”,筆法不能太勻,必須要有體勢,等等。讚賞唐以前楷書的真率與自然,反對唐書的理性化和程式化。

從很多史料說明,米芾是敬畏傳統,又能學習前人的法書,敢於創新,塑造自我的書法大家。這也是我們一直以“植根傳統,鼓勵創新”的學書理念。

米芾是宋代尚意書風的倡導者和革新家之一,書法成就卓爾不群。歷史上學習米芾的王鐸、沈曾植等,都成為書法大家。他們結合時代及自己的學識修養,繼承並發展了米芾書法藝術的各種成就。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風說文玩


學習書法,任何技法方面的東西,我認為,只要方法得當,並不是什麼難事。問題的關鍵在方法。

所以,我認為,米芾對書法的貢獻,不在於他的字如何“八面出鋒”,不在於他如何“刷字”,而在於他學習書法的方法。

米芾的第一個貢獻:入口宜小,越拓越寬。

老米學書,初從顏柳入手,知二人與歐字淵源較深後,於是學歐陽詢,再旁及褚遂良等,而後聽從蘇軾建議,上溯魏晉,宗法二王,終於修成正果。

這一點與江南的“踩藕”極為相似。

找到一片背面帶粉紅色點的荷葉,順著荷杆赤腳下去,探著藕後順著藕節探向左右,將枝枝節節都“踩”到後,伸手下去,一支藕便完整地取了出來。

此時隨手扳下一節,在水中蕩一蕩,再一口咬下去,一個字:甜;再一個字:脆;再一個字:爽。

學習書法與“踩藕”異曲同工,道理一樣,找準切入點,順著知識點往上溯源。這不得不說是米老怪對書法最大的貢獻。

米芾的第二個貢獻:廣取博收,集古成字。

米老怪雖然聰明,但性情狡黠,愛走捷徑,不喜下苦功。他學楷書,知道個大概,便不再肯用功,轉向更好糊弄的行書。

但學行書,又是這學一點,那偷一招,於是他的字中既有顏真卿的“蟹爪鉤”,又有歐陽詢的險峻,他美其名曰“集古字”。

集古字,當然是我們學習書法的一種好方法。不死守一家,博採眾長,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需要說明的是,人家米芾聰明,玩點小聰明,就能將各位大家的字很好地拼湊在一起,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米字”。

但我輩沒有老米的聰明,要想“集古字”,那就只有老老實實靜下心來,臨遍諸家,方能化古而食,書寫時才可隨心所欲地運用。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米芾的書法藝術價值主要是筆法豐富,結構自然;自出新意,妙趣縱橫。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讚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王文治)。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根據米芾自述,在聽從蘇東坡學習晉書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

米芾以書法,若論體勢駿邁,則當屬第一。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米芾自稱"刷字",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從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個性神采活脫脫的淋漓盡致。


環溪吉峰


米芾是中國北宋時的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欣賞他的書法率性天真,他的筆法渾厚爽勁,與蘇、黃、蔡並稱宋四大家。下面是對米芾的3件書法作品的賞析。1、米芾的巜蜀素帖》,這件書法作品足以說明他是一個書法高手,米芾的用筆越來越深,筆尖的控制能力提按開合變化之大,他對藝術的理解和探索純粹是一個藝術家的探索。2、米芾的巜三吳詩帖》,該作品描繪了米芾年輕的從政時光。3、米芾的巜清和帖》,是米芾寫給友人竇先生的一封信,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寫的瀟灑超逸,不激不勵,用筆含蓄,字的造型欹側變化,使此帖平添了幾分俊邁之氣。看完了米芾的3件作品是我對他的書法有了極大的學習興趣。米芾的書體是現代人很喜歡的一種書體,粗細的變化字字皆有新法,通篇佈局皆有讓人驚歎之處,追求高雅,他的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康有為曾說: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這種影響也一直延續到現在。值得我們學習。





1王永民


米芾的書法藝術價值主要是在行書上的造詣,其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繼二王之後的又一高峰,他是繼承二王傳統並發展創新形成個人風格字體體系的最具成就的實踐者!將行書風格發展以筆墨意趣發揮到極至的大書法家!在行書中把漢字書寫方法上呈現不同藝術形質最具成效的第一人。如以當今審美情趣來看其書藝也是至今都難以超越的人。在其行書的特點八面出鋒、多變、率真、講究奇宕瀟灑以奇為正、時出新意耳的筆趣才情也!自唐以後行書第一人也!



8914291520356山虎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米芾謂‘草書不入晉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書之所以未見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籬也”。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紈絝大先生


在中國書法史,米芾以其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佔有重要地位。其書法藝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突破前人,個性鮮明,成就矚目。

一、敢於在理論上批判唐人楷書。指出缺少變化,點畫刻板,“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米芾《海嶽名言》);結體太平,“真字甚易,唯有體勢難”(《海嶽名言》五),“真(字)須有體勢乃佳”;章法一律 ,“蓋字自有大小相稱……各隨其相稱寫之,掛起氣勢自帶過,皆如大小一般,雖真,有氣勢飛動也。”(《海嶽名言》十二)。同時指出,唐人楷書做作,缺少天真趣味。批判在當時振聾發聵,且對後世影響極大。

二、勇於在實踐上推陳出新。米芾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老厭 奴書不玩鵝”,創新精神貫穿他日常臨摹與創作。否認前人名家,努力塑造自我風格,其個人意志突出鮮明,書法風格奇肆跌宕、驚世駭俗。

蘇軾:“風檣陣馬。”;朱熹:“天馬脫韁,追風逐電”;孫覿:“米南宮跅馳不羈之士,喜為崖異單鷙驚世駭俗之行,故其書亦類其人,超軼絕塵,不踐陳跡。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出筆墨畦徑之外,真一代奇跡也”。

米芾桀驁不馴的書風,橫掃一切的理論,充分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天賦,成為開宗立派的大師。

《晨映》李健之 68×68

張志民(張大石頭)先生題

《荷塘清暉》李健之68×45

張志民(張大石頭)先生題

《映日》李健之 68×68

張志民(張大石頭)先生題

《映日荷花別樣紅》李健之 68×45

張志民(張大石頭)先生題


黑門藝術


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其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卑唐商晉 、 入古出新 的書法藝術審美觀貫穿其整個書法美學思想體系之中,對後世書學思想及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於推動書法理論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運用作品內容分析、比較分析、文獻分析等研究方法,從米芾書法作品的剛柔相濟出發,來了解米芾師大家之長對其書法學習之路的影響,而後推陳出新形成自身的書法藝術特色,藉助書家米芾的學習之道來分析今人學習書法性情對其藝術發展所面對的問題及應對。

米芾天賦過人,勤奮異常,未嘗片刻廢書。從《中秋帖》、《湖州帖》等可看出老米在古人身上所下的功夫。米芾作書十分認真,並非不假思索直接一揮而就:“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甘苦自知,創作態度嚴謹。所謂“意足我自足”,不過是指心態充分自由和創作技巧上的異常嫻熟。米芾創作有“古典情結”,每一字、每一筆都有來歷,他與王羲之、李北海、顏真卿、楊凝式等前朝書家皆有繼承因緣,主要來源於二王和魯公。王羲之現存於世可作為範本的主要有三類:一是摹本《蘭亭序》,二是集字《聖教序》,三是一些手札。米芾代表作首推《苕溪詩選》和《蜀素帖》。

米芾書法價值,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鉅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藏品鑑定出手清諮詢皮經理yu19160 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懷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先王以制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與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遊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几。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元豐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記。不二作此文成,過予,愛之因書,鹿門居士米元章。陶拯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