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宋真宗為什麼放棄,夏州,等五個西北州,給李繼遷?

xvnnnjko


西夏,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在北宋初期建立,憑藉著西北一隅之地,與當時東亞最大的幾個國家——北宋、遼、金以及後來橫掃天下的蒙古帝國周旋抗衡,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了近兩百年,實屬難得,她的狡猾、勇氣與堅強都來源於他的奠基者——李繼遷。


西夏的開國君主是李元昊,党項人,但是實際創立者是他的爺爺李繼遷。党項是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關於党項人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党項是羌族的一支,另一說是鮮卑拓跋氏的後代,不管哪種說法,總之党項是一個神秘的少數民族。

李繼遷的遠祖叫拓跋思忠,是唐朝末年的党項領袖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恭因幫助唐朝皇室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而被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不久之後李思恭就去世了,他的一個弟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之後在五代亂世中定難五州(夏、綏、靜、宥、銀)就成了李(拓跋)家的地盤。

北宋初年(公元982年),繼位的党項領袖李繼捧因為擺不平党項內部的反對勢力,主動到東京覲見宋太宗並向宋太宗獻出了祖傳的根據地,面對天下掉下來的鴨子,宋太宗非常高興,但是有一個人卻非常不高興,這個人就是西夏的實際創立者、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的爺爺、党項領袖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

李繼遷少年而胸懷大志,當族兄李繼捧向北宋納土投降時,他非常憤懣,為了不淪為被北宋圈養的寵物,李繼遷決定逃出城去幹一番大事業,但是無奈城池已經被宋軍接管,他作為党項貴族是重點監控對象,正常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出得城去,於是李繼遷使用了他一生中最為擅長的手段——詐降。

在宋軍接管之後,李繼遷十分的老實,儼然一個超級乖寶寶。有一天,李繼遷帶著十幾個家奴,抬著一口棺材來到了城門口,對守門官兵說要出城去葬了自己的乳母,面對如此聽話而且孝順的年輕人,守城的宋軍覺得放他出去葬一口棺材也不是什麼大事,於是李繼遷一行得以出城,誰知道出城之後沒多久,李繼遷一行人就從棺材中拿出武器,消失在茫茫的戈壁之中了。一個党項的遠支、不到20歲的年輕人,帶著十幾個人跑到戈壁灘裡去,當時宋朝也沒覺得是個什麼大事,但是再過十幾年,宋朝腸子都得悔青了。

之後一段時間,不願意歸附北宋的党項部落紛紛聚集在李繼遷的身邊,李繼遷成了党項人的新領袖。經過幾年的修養生息,李繼遷逐漸有了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接著就是對北宋邊境的不斷騷擾,因為他們要搶生活物資,還想搶回過去上百年裡屬於自己的地盤——定難五州。

但是無奈,北宋初期禁軍的戰鬥力想當強悍,李繼遷那點人根本佔不到什麼便宜,還常常被宋軍修理,最慘的時候差點被打成光桿司令。但是每到絕境的時候,李繼遷總是會使出他的絕技——詐降,最成功的一次發生在985年,被宋軍打得無處可逃的李繼遷決定玩一把大的,為了表示投降的誠意,他本人和弟弟親自來到銀州城向北宋都巡檢曹光實投降,曹將軍一看李繼遷本人都來了,可見誠意之大,於是滿心歡喜等著向朝廷請功了,但是李繼遷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要讓他本人去戈壁沙漠中收攏一下部族,並讓宋軍隨行,結果宋軍在葭蘆川被李繼遷的伏兵大敗,隨後李繼遷佔據了銀州城,從此有了一塊根據地,再也不用在戈壁灘上四處遊蕩了。

此後,在李繼遷的生涯中還有無數次這樣的表演,989年李繼遷派部下到夏州詐降李繼捧,994年再次到夏州詐降李繼捧,而且他還娶了遼國的公主,讓遼國作為自己的靠山,這樣在遼國的幫助和自己無數次詐降的表演下,李繼遷佔據了原本黨項人的定難五州,而且攻破了靈州,改名西平府,作為自己的都城。


天涯看點歷史號


因為老趙家的執政水平真的很有問題。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宋真宗即位。宋真宗對於吐蕃、回鶻忌憚尤大,認為吐蕃“反覆狼子野心”。而回鶻進貢,自言“備陳方略,且欲大舉精甲,就覆殘妖,拓土西陲,獻俘北闕”,也是在宋真宗時期。況且平夏李氏所處的夏、延、綏、宥、靜等州雖地處偏遠,但吐蕃與回鶻則分佈在更加靠西的地方,以當時宋廷的馬政與糧食補給能力而言,幾乎無法攻略。於是,宋真宗執政前期,悲劇性地繼續奉行放縱党項成長,以制衡吐蕃、回鶻的戰略思想。

至道三年十月,李繼遷再圍靈州,為宋河外都巡檢使楊瓊擊退。十二月,李繼遷再次遣使請降。宋真宗恢復李繼遷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並返還夏、銀、綏、宥、靜五州。

鹹平元年(998年)至鹹平二年,李繼遷多次寇侵鄜、延、麟、府等州,均為宋軍擊退。然而李繼遷所圖並非僅是這幾州。在此期間,他著力於煽動當地党項部族起兵反宋,並攻擊靈州附近宋方的軍事要鎮,更試圖控制宋廷至靈州的糧道。

鹹平三年(1000年)九月,知靈州李守恩押運靈州的糧餉時,為李繼遷襲擊,糧餉盡失。因為宋廷至靈州的糧道再次為李繼遷所斷,靈州再一次成為孤城。此時,宋真宗卻又轉而希冀吐蕃、回鶻可以對李繼遷有所牽制。宋真宗還認為是邊將翫忽職守、消極抗敵使才得糧道受阻,遂於鹹平四年(1001年)八月遣張齊賢、梁顥赴邊。然而他們的赴任並未能阻止李繼遷對於靈州的侵襲。而在這段時間裡,宋軍在西北戰場,局部略有小勝,卻也未取得關鍵性勝利。

到了當年年底,李繼遷已據懷遠鎮(今寧夏銀川)、定州(今寧夏平羅南)、保靜(今寧夏永寧)、清遠軍(今寧夏鹽池),及靈州附近的河外寨,對靈州城已呈包圍之勢。

鹹平五年(1002年)三月,李繼遷率大軍攻城。直至此時,宋真宗才真正意識到李繼遷的威脅,於是遣王超領六萬兵馬解靈州之困。可惜瀚海難渡,當王超到達環州之時,靈州已然陷落,宋廷救之不及。之後,李繼遷改靈州為西平府。與此同時,李繼遷還不斷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寇擾宋沿邊的麟州、洪德堡(今甘肅環縣北)、鎮戎軍(今寧夏固原),及延州。雖然這些進攻均為宋軍擊退,但也使得宋廷無力再發兵收復靈州。

鹹平六年(1003年),李繼遷建都西平府。宋廷見靈州已陷,索性便放之任之,遣張崇貴、王涉赴西平府與李繼遷議和,並正式將夏、銀、綏、宥、靜五州交與李繼遷。另一方面,宋廷也開始拉攏沿邊党項諸部與涼州的吐蕃六穀部。

是年十一月,李繼遷率軍攻打西涼府(今甘肅武威),陷府城。當時的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詐降,趁李繼遷不備發動襲擊。李繼遷身中流矢,重傷身亡,李繼遷之子李德明嗣位。

李繼遷自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反叛,至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期間,宋、遼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在契丹“扶持党項抗宋”的措施下,李氏的勢力迅速壯大。於是擺在宋真宗面前的党項問題,實際上有三點:如果長期分兵西北進行大規模征討,軍費開支對宋廷的負擔必然劇增,這點在其後仁宗朝體現得尤為明顯;宋遼戰場兵力空虛,契丹則勢必趁虛而入;即使党項已滅,但西北之患遠未解決。

於是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遣張崇貴與李德明議和,同時加強對党項諸部的招撫,並數次擊退黨項的寇擾。如前文所說,宋遼於同年簽訂了澶淵之盟。澶淵之盟的簽訂,不僅促使了宋遼之間的和平,也使得党項無法獲得來自契丹的直接援助。

景德二年(1005年),在經過長期的討價還價之後,宋廷又與李德明簽訂了和約,史稱“景德和約”。澶淵之盟和景德和約的簽訂,使得宋北方、西北邊境得到了安寧。

實際上,契丹與黨項的聯盟,使得宋與二者之間形成了一種新的戰略實力平衡關係。而基於這種平衡下所簽訂的和約,使得三者迎來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時期。

當時北宋西北地區除了党項外,還有數支較為強大的勢力:一是詐降射殺李繼遷的吐蕃六穀部;二是回鶻諸部;三是自歸義軍發展而來的曹氏政權;四是吐蕃唃廝囉部。景德和約籤立以後,宋廷與黨項之間的衝突大有減少,李德明專注於對回鶻及吐蕃的攻掠。而這種情況卻是宋真宗鎖樂於看到的。

景德四年(1007年)三月,李德明遣牙吏上貢。此時宋真宗對王欽若說:“德明屢言西涼府元屬部內,見各納質及人使往來,且繼遷因攻西涼為其所斃。今德明意將阻絕六穀,使不得預緣邊屬戶,朝廷若不綏撫,則德明足以復仇。近秦翰譯六穀蕃書來上,但言為德明所侵,略無寧日,見搜兵警備。可以六穀書付張崇貴,令諭德明。”

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宋真宗對於李德明意欲“阻絕六穀”,而六穀部“略無寧日”之事是知曉的。將六穀部之上書轉告李德明,則是一種刻意的放任。加之李德明已歸順,即可知此時的平夏李氏,已經被宋真宗自認為是北宋安插在西北地區的最好“釘子”。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宋真宗並未阻止平夏李氏對甘州回鶻及吐蕃六穀部的攻掠。

景德四年,李德明率兵攻打甘州回鶻,因吐蕃六穀部與回鶻互為支援,李德明遂退。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李德明再次進攻甘州回鶻,軍主萬子輕敵冒進,中伏大敗。同年八月,李德明第三次攻打甘州回鶻,依然為回鶻擊敗。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李德明第四次發兵回鶻,依然敗還。年底,李德明欲第五次進攻回鶻,又因占卜不利作罷。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党項西攻河州、甘州宗哥族及秦州緣邊熟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李德明攻西涼乞當族,又為吐蕃六穀部所敗。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一月,宗哥族、唃廝囉、溫逋奇等藩部首領興兵六、七萬與趙德明對抗,並請奏宋廷給予爵位與俸祿。當時的知秦州張佶則奏請駁回其請求,因為宗哥族、唃廝囉、和尚等人於之前欲謀取寨城,其心有異。

由景德四年至大中祥符四年,李德明曾數次攻打甘州回鶻與吐蕃,均以失敗告終,雙方實力各有損傷。這表面上是宋真宗所預想的“以藩治藩”的場景。但其後的十數年裡,平夏李氏雖略有寇掠,卻以暗自積蓄、韜光養晦為主。

在這期間,還有另一段插曲。吐蕃李立遵與邈川(今青海樂都)大酋溫逋奇擁立具有贊普血統的唃廝囉為新的吐蕃贊普,併成立吐蕃唃廝囉政權。李立遵自封唃廝囉的“論逋”(即丞相),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其後,李立遵又請宋廷立他自己為贊普,宋廷拒絕了其無理請求。李立遵於是大怒,並於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九月率數萬兵馬意欲侵宋。曹瑋和秦州駐泊鈐轄高繼忠、駐泊都監王懷信率六千兵馬渡過渭河迎戰李立遵所部,並於三都谷(今甘肅甘西附近)大敗李立遵大軍,這就是著名的三都谷之戰。其後,曹瑋先破吐蕃,又籠絡周邊藩部,李立遵已知無力迴天,便說道:“願罷兵,歲入貢,約蕃漢為一家。”吐蕃之患也就此平息,但這也加深了宋廷統治者“吐蕃反覆狼子野心”的觀念。

可以說,正是因為宋真宗低估了党項部族,採取對於党項進行放縱的政策,才使得李元昊最終得以建立西夏王朝,並造成了宋朝寶元至慶曆年間的軍事失敗。(本文摘自我們作者樂小魚的相關考證文章)


冷兵器研究所


西夏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後裔,因參加平定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而被唐朝廷賜姓李。到宋時,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死後,其子李繼捧因控制不了局勢在宋太宗時自願獻出夏(陝西橫山西)、銀(陝西橫山東)、綏(陝西綏德)、宥(陝西靖邊)、靜(寧夏銀川南)五州之地併入朝內附。但其族弟、十九歲的李繼遷無法忍受党項人就這樣屈服於北宋,失去党項人居住百年的銀、夏五州。

繼遷其父李光儼曾任銀州防禦使,李繼遷十一二歲時就任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李繼捧歸附北宋後,李繼遷與弟李繼衝、親信張浦等人詐言乳母死,要出葬郊外,然後帶幾十騎隨從逃往了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巴彥淖爾),扯旗造反,織党項各部叛宋。

但在強大的北宋軍隊面前,李繼遷屢戰屢敗。但李繼遷激發起了党項人反抗宋人的信心,一時各部紛紛起事響應李繼遷。

北宋又重新任用正統繼承人李繼捧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鎮壓李繼遷。

李繼捧到了夏州後不久便向朝廷說李繼遷已經同意投降。宋太宗趙光義重新封李繼遷為銀州刺史。李繼遷以此為計詐降,然後殺受降宋使,銀州被李繼遷攻克。

此時宋太宗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收復幽雲十六州和對付遼國上,這讓李繼遷有了發展的機會。李繼遷趁機在政治上施行聯遼反宋,向遼國稱臣。遼聖宗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力,授繼遷為定難節度使、夏銀綏宥靜五州觀察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

990年(北宋淳化元年、遼統和八年)李繼遷即位為夏國王。


在遼、宋戰爭時期,李繼遷趁火打劫,在夏州大敗宋軍安守中部,一度收復夏州。至道二年(996年),又搶了宋軍送往靈州的四十萬石粟,迫使宋廷派出五路大軍圍剿李繼遷,李繼隆出環州(今甘肅環縣),丁罕出慶州(今甘肅慶陽),範延召出延州(陝西延安),張守恩出麟州(陝西神木境),王超出夏州(今陝西靖邊東北)。

但李繼遷善於游擊戰,五路大軍只王超、範延召遇到了李部小股部隊,其他皆無功而返。

有了遼的支持,李繼遷實力日強。宋得到五州之地後沒能有效實施控制,尤其對五州之地上的五萬党項人也沒能有效管控,使這五州之地成為雞肋。

經過十五年游擊戰,到了至道三年(997年),為和遼國爭取李繼遷,宋真宗將五州賞還給李繼遷。李繼遷與宋廷達成了停火協議,條件是李繼遷向北宋稱臣,北宋封其為定難軍節度使,並將夏、銀、綏、宥四州還給李繼遷,党項才有了立國的基礎。

得到五州後的李繼遷並不就此收手。宋鹹平四年,李繼遷連破宋屬定州、永州、清遠軍(今甘肅環縣西北),並在鹹平五年(1002年),率部攻下了北宋所屬的靈州(寧夏靈武)。

佔據靈州後,党項人的勢力進入了河西地區。


宋代的河西地區是指黃河以西的州郡:興州(今寧夏銀川)、定州(今寧夏羅平)、懷州(今寧夏銀川)、永州(今寧夏永寧)、涼州(今甘肅武威)、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敦煌)。當時的河西地區由吐蕃、回鶻等少數民族政權所佔據,均臣服於北宋王朝。

河西地區是歷代中原王朝的戰馬基地,尤其是北宋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後,在戰馬給濟上最為依靠河西地區。對於党項人來說,控制了河西地區,不僅直接掐斷河西地區對北宋戰馬的輸送,自己更獲得了巨大的物資糧食倉庫。而軍事上,佔據了河西地區,党項人就擁有了與宋人和遼人平起平坐的本錢,可以與遼聯合,西北兩面夾擊北宋,也可以和北宋聯合攻遼。

北宋丟掉靈武之後,扶植吐蕃六穀部酋長潘羅支(一名巴拉濟)來對付李繼遷。公元1003年,李繼遷以聲東擊西的戰術,襲破了“畜牧甲天下”的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縣)。之後吐蕃六穀部潘羅支部偽降,李繼遷不以為備,在檢閱部隊時被潘羅支一箭射中左眼,大敗逃回靈州,於次年正月逝世。

北宋雖然滅了李繼遷,但党項據有夏、綏、銀、宥、靜、靈六州,已成氣候,宋朝丟失靈武,在河西再無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