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人坐在椅上,腳擱於託泥

這是充滿人性化的設計

也是古人匠心獨運的傢俱設計智慧

傢俱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託,可以防止傢俱腿受潮腐爛,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託泥。多出現在桌案、架幾和座椅的底部。

魏晉南北朝時託泥作法就已出現,不過那時是以箱形結體出現的託泥不僅改變了四腿直接落地的舊形式,出現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時,託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連接與穩定。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01/ 桌案底部的託泥

託泥早在周朝就已現雛形。古書中有形似房屋的周代俎(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它腿足的下端不是直接落地,而是各加了一條橫木,這樣的橫木就是最早的託泥形態。

一方面四根橫條在下,類似於我國建築中的地基設計,上承下接,極大的穩定了傢俱的結構。一方面,託泥的設計,其實也起著穩定腿足的目的,這個在紅木傢俱中比較常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在桌案類傢俱的腿足不落地的情況下,隨附在腿足下一圈的木框結構作為承託,此木框即為“託泥”。在一圈託泥下還常置有小足,這種小足也被稱為龜足。因此,真正著地的是小足而不一定是木框。

同臺基的功能作用相似,“託泥”的設計使桌案的底部抬高於地面,提高了腿足的防潮和通風性能。在建築上大家也能看到造型和功能同託泥相似的構件,早在漢代,大多數的倉儲類建築的底座下端就已經出現了功能上類似“龜足”的立柱支撐,起到的作用主要也是通風防潮。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託泥”這一部件的產生不僅是借鑑和仿效建築領域的成功元素,從而提升應對外部因素的功能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在功能和工藝等方面,完善了桌案自身的整體性,使整體凌駕於部件之上,又使部件統籌在整體之中。

02/ 架幾家具裡的託泥

託泥的形狀多樣。託泥的形式一般分為兩類:一種託泥屬於墊木形,是用一長條方木裝在傢俱足下;另一種是框型,包括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圓形及梅花形等。

其中,框形託泥多用在有束腰架几上。對於束腰架幾來說,比較多用的就是抱肩榫,這種結構的牙板只起支撐的作用,而控制腳足部位的拉力實際卻很弱。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所以單就這種結構來說是不完備的,為了彌補它的不足,常常在足下裝一個託泥的結構,腿足頂端有桌面管束,足端有託泥管束,中間的牙板只起支撐的作用,這樣腿足的穩定性就會大大增強。

中國古典傢俱很講究因形施藝,因此,託泥的形狀主要是根據傢俱面板的形狀而定。方形結構的傢俱常有方凳、書桌、供桌等,此類傢俱下端的託泥是用四根木材以格角榫攢邊法制成的。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圓形結構的託泥出現在傢俱上常有圓桌、圓凳、香幾等,下面用的是嵌夾榫舌或者楔釘榫的做法,這樣便於把弧形彎材對接到一起。

託泥的作用還在於一件傢俱如因陳設時間過久,加之使用頻繁,接觸地面的部分難免受潮腐爛或因挪動而磨損,從而影響傢俱的使用壽命。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只需更換託泥即可得到解決。

03/ 座椅足部的託泥

座椅器型中的託泥,常見於寶座、皇宮椅等制式的傢俱。如果說有託泥和無託泥寶座最大的差別,大概就是氣質上的威武霸氣了吧。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也許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記憶片段,幼小時期坐在家裡擺放的中式圈椅上,腳底踢踏著滿是斑駁痕跡的託泥木板,望向屋外的四合院內。這樣一幅場景展現著人與傢俱、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邊緣被踩踏到變形甚至有些圓潤的託泥,呈現著生活質感的同時,也承載著坐過它的一代又一代人對與中國古代傢俱新的認知與理解,這可能也正是中國古代傢俱所能傳承於世的意義所在。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中國古典傢俱的經典結構

託泥的構造在突出實用性的同時,也充滿了人性的關懷,我們常見的圈椅、官帽椅、皇宮椅等,人坐在上面,腳就可以擱在託泥上,這是充滿人性化的設計,也是古人匠心獨運的傢俱設計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