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物理學界師徒兩人發現質子和中子的過程,完美詮釋了原子結構!

在上世紀30年代物理學界探尋原子和原子核的過程中,物理學家盧瑟福尋找到了最簡單的構想來表述它的結構,設想原子核由剛性的小球組成,像斯諾克檯球,用這樣難以置信的圖型,盧瑟福可以構建宇宙中所有的元素,他可以解釋由同樣基本成為組成的不同原子間如此巨大的差異。

氫是最簡單的元素,只有一個球組成,盧瑟福稱其為質子,在希臘語中是“第一個”的意思。通過往原子核中加入更多的質子,全部其他的元素就被製造出來了,就是如此簡單。

物理學界師徒兩人發現質子和中子的過程,完美詮釋了原子結構!

比如,氦是第二輕的原子,由兩個質子組成,而鋰有三個質子。碳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元素,有6個質子,我們所呼吸的氧有8個。鈾是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有92個質子!

這是盧瑟福充滿靈感的構想,每個元素通過其原子核質子的數目而定義,這是一個極為優雅而又簡單的構想,解釋了我們周圍所見的宇宙萬物多樣性的構造!

但正如科學家們經常發現的那樣,大自然從來不像它第一眼看上去那樣簡單。果真,一個嚴重的問題隨著盧瑟福的質子出現了,一個威脅到整個原子項目發展的問題,並且它是被一個盧瑟福親手提拔的人第一個確定的,他就是弗朗西斯-阿斯頓!

在劍橋大學勢,阿斯頓發明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裝置,一臺光譜攝製儀,利用它,科學家們第一次可以測量單個原子的重量,之後他們發現盧瑟福的原子核模型有一個根本的問題,主要是數字與計算出的不符,所有已知元素的原子,除了氫之外,都比它們本應該的重的多。

比如,有兩個質子的氦應該是隻有一個質子的氫的兩倍重,但事實上是四倍重。盧瑟福明白那隻能意味著一件事,除了質子,原子核內部還有別的東西,但那是什麼呢?

科學家尋找這個答案花了12年時間。盧瑟福把全部資源都投入到這個項目裡,他用各種手段督促學生和研究人員,一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一個出身卑微的北方小夥子,名叫查德威克。

物理學界師徒兩人發現質子和中子的過程,完美詮釋了原子結構!

查德威克發現的是在原子核內與質子在一起的另一種粒子,它幾乎和質子一樣重,卻難以捉摸的多,因為它不帶電荷。技術上我們說它對電視中立的,因此取名為中子。

物理學界師徒兩人發現質子和中子的過程,完美詮釋了原子結構!

中字的出現立刻解決了原子重量的問題。比如,氦是氫的4倍重,原因就是它有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氧有8個質子和8箇中子,使得它比氫重16倍。到了1932年,原子的家族終於完整了,科學家們宣佈,宇宙中的每個原子都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電子,繞原子核運行的微小粒子,還有組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

關注微信公眾號:yzdaquan,上萬人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