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海寧男子給妻子寫下“欠條”,11歲男孩捐出3萬壓歲錢……這些人就在你身邊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線

許多普通市民挺身而出

夫妻檔、父子兵、小學生齊上陣

“志願紅”隨處可見

成為疫情防控中最美麗的風景

丈夫給妻子寫了“愛的欠條”

“老婆,今天就是我們相遇第四年的紀念日了,我本來準備一份驚喜,今年就只能先給你寫張欠條了,嗯,兌換期限就寫永遠吧......”3月4日晚,家住硤石街道東方藝墅小區的褚江峰給了妻子黃聰一張“愛的欠條”。

褚江峰偷偷告訴報姐,早半年前,自己就在著手計劃一場自駕旅行,時間是春節,目的地是湖南,這就是原本想送給妻子黃聰相識四週年的驚喜,但因為疫情的爆發,湖南遊直接變成了小區門口卡點一月遊。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褚江峰

“這還真是人生最難忘的一次‘旅行’了啊。”褚江峰感嘆。

旅行經驗豐富的褚江峰獨自進過兩次西藏,也和家人、朋友去過澳大利亞、麗江,經常會去江浙滬周邊爬山,可謂是一名旅遊達人了。

現在,褚江峰從一名旅行達人,變成了一名志願達人。一個多月來,他在東方藝墅、王家門園角上、長田岸等門口開展志願活動二十多次。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雖然起初有些許失落,但對於我來說,除了自己這個小家,還有海寧這個大家,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更要向黨員們看齊。”為了更好的開展志願服務,他“狠心”把一週歲大的女兒送到了豐士交給媽媽照顧。

妻子黃聰是硤石街道群園社區的工作人員,一直奮戰在社區防疫的一線,有時甚至凌晨才能回家。“有幾次,深夜獨自值守居家觀察戶,一個人在黑暗的走廊裡害怕。而他會陪在我的身旁,給與我力量和溫暖,一同堅守崗位,對我來說,這就夠了,很浪漫的。”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褚江峰在走廊裡陪妻子一起執勤

11歲男孩捐出所有零用錢

“阿姨,這是我攢了十一年的零花錢和壓歲錢,今天都捐給你們,謝謝你們日夜守護我們的家園。”

3月5日上午,家住百合新城小區的11歲男孩高緒升將八千多元現金交到百合社區黨委書記姚惠毓手中。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這筆現金用三個塑料袋包著,一袋裡裝著百元大鈔,另外兩袋分別是紙質零錢和硬幣,有十元的、五元的,還有一元的、一毛的。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高緒升還用零花錢買了價值兩萬多元的物資。三萬多元支出,是他出生以來的全部“積蓄”。3月5日恰逢學雷鋒日,社區的工作人員都被這位充滿愛心的“小雷鋒”感動了。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高緒升小朋友今年11歲,現在在宏達小學上四年級。這段時間,高緒升和同學們都只能在家裡上網課。通過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描述,高緒升知道很多一線工作人員正不顧生命安危和病毒作鬥爭。

“班主任總是教導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現在我作為小學生也應該盡一點綿薄之力。”高緒升思來想去,決定把積攢了11年的壓歲錢和零花錢都捐出來。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孩子平時很節約,一天一元的零花錢,好多時候他都不捨得花存了起來。”高緒升的媽媽劉燕說道:“我們有時候跟他開玩笑說借點零花錢,他都不願意。這次他主動提出全部捐獻,我和他爸爸都很支持。”

劉燕偷偷告訴報姐,3月4日一大早孩子就決定要捐出所有錢,但真要砸開儲蓄罐的時候又很捨不得,就這樣一直糾結到晚上十點半,高緒升才下手砸開陪伴了他多年的儲蓄罐。

高緒升小朋友說,雖然有點心疼,但是他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因為我的偶像是鍾南山爺爺一樣的英雄,比起那些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用生命換來了我們這邊的安寧,我做的這也不算什麼。”

一家三口清點了高緒升存下的錢,一共三萬元左右,其中兩萬多元爸爸用來採購了一批八寶粥、消毒液,全都送到了百合社區。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高緒升用零花錢買的物資

除了高緒升,他的父母也願意貢獻出一份力量。高緒升的父母在百合社區開了兩家美容店,他們說,等疫情結束後,要給社區內所有志願者送上一份健康大禮,每人一張價值一千元的養生卡。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只要是參與過社區防控工作的,都可以領取免費一張,等疫情結束後,我們也儘自己的能力給他們送上一份舒適。”

大學生火車站值守40天

引導旅客填寫健康碼、為旅客測體溫、協助維持火車站進出口秩序……四十天以來,在海寧火車站的值守崗,有一個年輕的身影堅守在那裡。

他叫張俊磊,今年剛21歲,是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大三的學生。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春節假期,張俊磊一直關注著疫情。“我的父母都是黨員,防疫阻擊戰一打響,他們就馬上投入其中。”

張俊磊一家住在經發區(海昌街道)欣旺小區,在父母的帶動下,一家人都報名了值守小區的防疫志願者。值守了一天後,張俊磊發現,小區志願者報名人數挺多,每個班次的志願者都很充足。於是,他就向團市委報了名,看看有沒有一些缺少志願者的地方。很快,團市委回覆他,火車站急需志願者。

火車站人流大、人員也相對複雜。但張俊磊沒有猶豫,馬上就報名了那裡的防疫志願崗。“其實,我把決定告訴父母后,他們還是表示有點擔心的,但還是很支持我,叮囑我做好防護措施。”張俊磊說。

於是,戴好口罩、手套,在棉衣外套上志願者必備的紅馬甲,他走上防疫志願一線,每天7點半到晚上8點,一待就是40天。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隨著最近企業復產復工,火車站人流逐漸增加,志願工作也越來越繁忙。“我們現在的工作重心就是幫助進入海寧的人員填寫健康碼。”張俊磊介紹,“很多年紀大一點的叔叔阿姨都不太會用手機,我們就需要一個個、手把手地教他們。”

一套流程重複說了幾百次,面對各種帶著鄉音的疑問,這個年輕小夥子從未厭煩過。在他的帶動下,小兩歲的堂妹也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與他一起值守。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張俊磊的志願者“生涯”始於高中畢業的暑假。此後的每個寒暑假,他都沒有缺席海寧“愛心返鄉月”大學生志願服務隊——在火車站為出行人員提供幫助,引導他們安全出行;在市圖書館志願服務;還在設立在銀泰城的i志願商店協助管理店鋪……打開他的“志願匯”系統,可以看到,他已累積志願服務時長1108個小時,是極少數被評為4星志願者的大學生之一。

“疫情當前,我們做志願者,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這是我們共同的理念。”張俊磊說,“我們會一直在這裡值守,直到疫情結束。”

八旬志願者成小區“活地圖”

“這幢的205室住著一對夫妻是江西的,回老家過年了,這幾天才回來的,社區上過門了。”

“這一幢305室住著的阿姨,前幾天兒子剛從安徽汽車接回來,到社區報過到了。”

“還有那一幢207室還沒回來,等會要上去檢查一下封條。”

3月4日上午,硤石街道東山社區志願者陳經綸帶領空房排摸的志願者一邊走一邊介紹著情況,他翻著手上的小本本。在他的小本本上,北關橋79弄的現狀一條條非常清晰羅列了出來。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老陳的這本小本本,裡面可全都是“寶藏”,上面記錄了79弄所有居民的名字,戶籍,聯繫電話等等情況。哪天誰回來了,哪天又有誰回來了……

從2月8日開始填寫《一戶一表》排摸空房開始,老陳的小本本上內容更豐富了,第一遍排摸時沒回來的老陳都在住房邊上打了勾,返回人員的邊上標註了時間和聯繫電話。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老陳還主動請纓想要做門崗志願者,社區考慮到老陳80歲了,謝絕了他的要求。

東山社區黨委書記萬瑩潔看著老陳跑來跑去,總是會拉著他說道:“老陳,你年紀大了,儘量多在家裡休息休息,別累著了。”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但老陳說:“這裡的人我熟,這裡的情況我熟。”

就這樣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只要有時間,他都要到門崗上去待會,遇到居民不理解,不想戴口罩,不願意配合登記的,只要老陳出面,問題總能很快得到解決。

帶傷上陣,出嫁姑娘為父母值守

3月4日下午3點,志願者金靚嫣正在市區芙蓉裡卡口處幫助居民申領健康碼。

有居民上前關心地問:“姑娘,是你啊,上回不是說剛開好刀,沒休息好,傷口又開始疼了嗎?怎麼又來當志願者了啊?”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原來,金靚嫣剛手術不久,還在調理期,因為沒有休息好,傷口又開始作痛了。

但短暫休息幾天後,她又來社區報到了。

早在2月初的時候,金靚嫣父母所在的沙泗浜小區由於居民中老年人較多,社區長時間值守老人身體會吃不消,社區發貼“替父母站崗,替長輩值守”,倡議子女可以來當志願者。

金靚嫣的父親便給女兒微信上傳了這個倡議書,然後發一條文字:“來吧!但,注意自己身體!”

已經出嫁到嘉興的金靚嫣,毫不猶豫回到社區參加卡點值守,認領了社區17:30—20點西南河小區卡點崗位。

“雖然我嫁到嘉興了,不過工作還是在海寧。我可以下了班來站崗。再說我爸是一名老黨員,可是身體不好,我作為年輕力量,一定要來擔當!”為了方便志願服務,她晚上就住在了父母那裡。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居家醫學觀察戶:換我來值守

“原來在小區門口做志願者是這麼辛苦的啊……”近日,家住硤石街道的徐鳳琴發出感嘆。

日前,徐鳳琴以在職在編兩地雙服務黨員的身份到社區報到,並第一次在卡點做了志願者,真正體會了一把做志願者的辛苦,“現在也換我來當志願者守候大家了。”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徐鳳琴在測體溫

早前,徐鳳琴曾是一名居家醫學觀察戶。大年三十的晚上,徐鳳琴一家三口從湖北探親歸來,並順利度過了14天的居家觀察生活。

隔離期間她積極配合社區,還為社區寫來了感謝信:“感謝‘紅馬甲’志願者幫助我們順利度過隔離期,如果沒有你們,我們的日常生活根本無法保障,再次感謝!”

“以前在觀察期,和這幾位紅馬甲志願者聞聲不見面,甚至都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徐鳳琴說,“現在,我也要自己做志願者,為大家服務。”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徐鳳琴(右)

最苦的交給我

“我已經輪空幾天了,今天晚上請賜我一個班吧,讓我上崗。”3月4日一大早,硤石街道東方藝墅的志願者陳杰,就微信私信給群園社區工作者陳明華,極力要求給他排個班。

就這樣,陳杰就從社區工作人員那兒搶到了其中一個觀察對象的深夜值守班。

而在這場艱苦的疫情阻擊戰中,居家醫學觀察戶的值守工作相對來說是難度最大的,時間長、場所簡陋,天氣寒冷,後半夜容易犯困。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我在郵政工作的,習慣了深夜班。就把最苦的交給我來吧!”陳杰說,“女同志都在值深夜班,而且長期以往,身體肯定吃不消的。我是男子漢,身體這麼好,相信我,每天都給我排深夜班好了。”

雖然社區已經給陳杰排了深夜班,但是他總是要提早好幾個小時到,說要給社區工作人員減輕點工作壓力。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這幾天,雖然開始上班了,陳杰還是要來參加志願,還主動說:“社區無論有什麼志願服務,都可以叫我,我平時加班多,時間好安排。”

陳明華給陳杰統計了一下,至目前為止,陳杰累計參加疫情防控志願行動已經超過70多個小時,而其中有16天的夜班崗都被他搶著上了。

“新居民我熟,我來頂一下班”

“新居民我熟,我來頂一下班。”

3月5日上午,周王廟鎮陳橋村志願者李月萍再次來到新居民登記點上,為新居民返鄉做好登記。轉崗到這個新崗位,李月萍已經幹了5天了。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李月萍(左)

李月萍是陳橋村8組婦女組長,疫情防控一開始,她率先當起了防控知識宣傳員,手拿小喇叭走村串戶,分發宣傳資料,還自掏腰包購買了150只口罩分發給組裡的村民們。

她長時間在組級自發建立的防疫卡點上登記外來人員信息,輪班值守,稍有空餘時間,她又主動頂崗,讓其他志願者歇一歇。

海宁男子给妻子写下“欠条”,11岁男孩捐出3万压岁钱……这些人就在你身边

陳橋村位於周王廟鎮工業園區中心位置,企業多,新居民多。隨著企業陸續復工,防疫管控的工作量越來越大。

這時,李月萍又出現在了陳橋村村委新居民登記卡點上,協助辦理復工復產新居民登記,開展新居民入住入職指導,起早貪黑。

她總說,“為新居民服務,這些都是應該的。”晚上志願們陸續調班離家,她卻常常折返,為志願者送去熱乎的宵夜。

因為有你們

海寧才是“海寧”

有一種幸福

叫生活在海寧

通訊員:徐美敏、包勝友、褚弘鵑、富旦鎣 、

瞿小妹、王晴嫻、 包勝友、姚瑩怡、

丁昕、章非、馬鍾藝

記者:蔣怡、陳衛國、張蘊玥、陳偉娟、

謝君、賈鑫超、應妮傑、湯夢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