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判斷抑鬱症是否痊癒?

擎子yeerum


抑鬱症是比較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症,目前抑鬱症的治療大多以新型抗鬱劑治療為主,嚴重患者可以做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抑鬱症的預後與起病緩急、疾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藥物的選擇有關。如何判斷抑鬱症好了或者如何判斷抑鬱症痊癒需要遵循一定的標準。一是經過系統的抗抑鬱劑治療,患者的抑鬱症狀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復。二是除了抑鬱症狀消失外,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正常,包括能夠從事正常的社交活動或者重返工作崗位等。三是漢密爾頓抑鬱量表評分值在七分以下。


聖師


家和子貴訪談:如何療愈抑鬱症

主持人: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各位網上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請到家和子貴的李幸福老師為大家講解抑鬱症療愈的相關知識。

李老師,你好,據目前情況來看,全國抑鬱症的發病趨勢非常嚴重。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李興福老師:是的,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的抑鬱症發病率達到8%點多,還有人統計,成年的抑鬱症據說能到2個億多。所以說,抑鬱症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它已影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學習。

主持人:李老師,您認為國人之所以大面積地患抑鬱症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李興福老師:我想是這樣的,抑鬱症的產生,我認為和我們文化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民族它是一個有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一個民族,這種文化掩藏在我們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基因裡邊。但是,近一百多年來,我們學了很多西方的文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灌輸,就沒有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於是,那麼西方的文化和我們血液基因裡邊的文化相牴觸,實際上是價值觀念相牴觸。比方說,現在大城市那些培訓的,場面搞得熱熱鬧鬧,都是美國的心理學行為科學改頭換面的那一套,實際上不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心理諮詢解決不了抑鬱問題,而現實社會發展的速度又那麼快,舊的問題沒有消除,新的問題又不斷產生,於是,她就心裡發生衝突。這樣,有心理問題者的人際關係、事業發展、婚姻、教育等等問題就越來越嚴重,時間久了,持續下去,於是就抑鬱了,基本上是這樣的。這是成人方面的情況。

那麼,兒童這部分,也是說明傳統文化沒有普及,他沒有得到很好教化,因此產生抑鬱,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和剛才講的成人是一樣。我們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孩子如果得了抑鬱症,或者有抑鬱情緒,你會看到這個家庭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從小到大和孩子說的話都是比較錯誤荒謬的,換句話說就是孩子沒有聽到幾句正確的話。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弱,家長說的話假如是錯誤的,他就不能及時辨別。他用自己的價值判斷對家長說的話進行一個自我的解釋定義,於是,把這樣的語言句子定義完之後就存儲到大腦,大腦有個機制,一般存儲好之後就不易刪除了。如果類似這樣錯謬的信息,在孩子大腦裡邊存了200條,咱們假設了,我們的孩子帶著這些不健康的信念,然後闖入到成人的社會里邊和人溝通,和同學老師溝通起來,就會相互矛盾就會產生激烈地衝突,無法互相接納融合,這個衝突,有的孩子會用暴力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孩子卻不說,然後藏在內心裡邊,時間久了,然後,他就會抑鬱。

換句話說,按理說他們大多是大孩子了,但是他有時也知道什麼對什麼錯,因為他小時候定義的這些錯誤信念時時會干擾他,讓他無法來接受正確的信息或者是新鮮的事物,它無法在心裡頭來規範這些個信念,於是,就和周圍的人無法進行思想的那種融合,繼而發生衝突。那種自然的行為一旦跟不上,就會大大地落伍,然後,他在班裡那麼就會被邊緣化,回到家裡,家長又不懂他,回家還是抑鬱,學校家裡都抑鬱,時間久了,他就會輟學。這是李老師我對青少年抑鬱研究的一個基本的認知觀點。

主持人:那麼,李老師,現今社會,抑鬱症問題已經是令社會家庭極其頭疼的一件事情,它的發病率高,涉及人群廣。現在社會,由於人們的生存壓力大,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小抑鬱。那麼,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方面,可以說手段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嚴重的有時甚至要使用藥物。那麼,您認為目前社會上的這些抑鬱治療方法,它真的能夠起到作用嗎?

李興福老師: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如果得了抑鬱症,特別是比較躁狂這種,他肯定是要用藥物。年齡大的患者砸傢俱,還會傷人,那你不用藥物來控制就不行。但是,用藥物它只能起個緩解作用。就是說,這個藥物服進去了之後,它起個舒緩的作用,暫時就把它那種躁狂的情緒,那種不開心感覺消除了,但是他的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再說,廠家在研究這些藥的時候,就沒有向你保證說這個能根治抑鬱症。所以說,我們會發現很多抑鬱患者就是在醫院住的時間長,回來要長期服藥但卻不能根治,而這藥物對人體還有害,這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就是心理諮詢,這個已經沒有什麼希望治癒。我剛才前面講了,心理諮詢師學的都是歐美的那一套,我們國人的骨子裡是排斥的,但是他們不知道他排斥,因為他你看他諮詢完了,他沒有改變,它改變不了,實際上他內心是在排斥這些的,不接受他的文化體系。這樣,心理諮詢還是幫不到抑鬱症患者,以前我就知道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主持人:那麼,李老師您認為怎樣才能真正地解決這個抑鬱症的問題?

李興福老師:我想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一個家庭有了抑鬱症患者,比方說孩子中學抑鬱了,首先我們家長一定要知道這個孩子是怎麼抑鬱的,問問我們的家庭環境或者夫妻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平時對他的價值觀的教育是否正確,這個你要徹底分析。要知道,他是由於錯誤的信息太多導致的。你要能這樣這點的話,我想這個問題就已解決一大半了。現在很多得抑鬱症的青少年不從家庭根源上來解決是沒辦法治癒的。也就是說它是怎麼得病,我不知道,我們就怪罪他,不學習就怪罪他;不上學就怪罪他;砸傢俱,就怪罪他;玩手機,就怪罪他。這樣就只能是停留在抱怨這個層面上,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嚴重的還是把孩子或者成人送到醫院,醫院也是這樣一個情況,醫院他也不解決你信念的問題,他只解決你抑鬱舒緩問題,讓你不發作而已。

依我之見,孩子之所得抑鬱症,成年人之所以得抑鬱症,是他大腦的信念體系出了問題,也就是它容納的信念和社會格格不入,無法來接軌,溝通不了,於是他就會抑鬱。當然了,還有一些是突發事件引起的,比方說女孩遭到性侵,類似這樣的惡性突發的事件,也算一種,但大多數就是孩子大腦儲存了太多的不健康的信念,而且這些信念已經定義在大腦裡邊,換句話說,它已經存儲到細胞的記憶當中。我們家長首先要下來把孩子送到課堂上來學習。當然了,有的孩子是不樂意的,十個抑鬱症患者當中可能有兩三個需要動員,只要他能來學習,消除細胞中的有害記憶,我想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主持人:太好了!今天,李老師給我們大家講解了這麼多療愈抑鬱症方面的知識,實在是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如想了解更多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請關注屏幕下方的公眾號,我們會有更多的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

李興福老師:謝謝!

詳細看鏈接:


科學教育法


走出抑鬱的心藥——活在當下!所有心理問題都是在壓力下逐漸沉浸在過去或者未來的意想中不能自拔!當你察覺自己又在想時,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因為你既不可能活在過去,也不可能活在未來),把自己注意力拉回關注當下!經過一週練習,(正念辦證行為療法)你就會找回自信。抑鬱本只是心理問題,負面思維形成習慣而後身體產生不適症狀,睡眠不好吃安眠藥調整,定義成病反而壓力巨增。抑鬱藥能改善症狀,但完全走出來關鍵在自己改變負性思維習慣,改變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多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交流,玩遊戲,培養愛好,鍛鍊,愛大自然旅遊去。改變認知: 不過度關注小事,就是常說的不鑽牛角尖,不看網上負面信息。每人都有煩惱要會放下


佛雲心靜自然涼


如何判斷抑鬱症患者痊癒這個問題也就是一下幾個方面:對於醫院醫生來說通過對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沒有發病時的各種症狀了比如煩躁、不知飢飽、睡眠不好、情緒低落不愛說話、自卑等症狀就算好了。但是全世界還沒有一款藥物能夠完全把這種病症治好的,只是現有狀態下沒有那些症狀而已,那麼為什麼有的人通過治療後一直到終生沒有再出現過類似症狀,而有大多數人會經常反覆發作呢?這就是中醫上說治標不治本,因為這種病是心病心病為什麼不好治呢?大家都知道汽車能夠運行靠的是發動機,如果發動機壞了這個車就走不了是吧?人也一樣我們每天所想的,所做的每一件事的喜怒哀樂都是用心去感受並提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抑鬱症患者之所以有這種病就是因為我們在較長時間裡由於各種事情生氣上火、憎恨、抱怨、思想偏執等等不良情緒導致的,這就是病根已經深深地紮在我們心裡了,那麼如何去除呢?首先就需要我們的家人學會改變自己,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改變性格、處事方法等等,如果家屬都做不好那麼患者就別想好了,沒有人去體諒他關心他愛護她,給他正確的引路方向,這個家庭氛圍不好,沒有好的養病環境,大家說患者能好嗎?患者家屬不要指望患者自己能夠全愈,他現在沒有那個能力,他需要家人親人的幫助才能完成,才能治好。所以家人在這個過程當中特別重要,其實大多數患者的再次發作都和家庭成員這個環境有關係。患者在外邊找多好的醫生多好的心理大師治療的再好,患者最後都要回到他自己的家裡面對家人的,所以家人對患者的思維改變理解關心愛護幫助等等的一切決定了患者病情的好壞,說到這裡我也希望我們的抑鬱症患者家屬朋友們如果家裡有這樣的患者你們自己就開始付出行動了只有我們做好了,改變了,患者才能夠好。這是我的看法謝謝大家!


A善待他人A


如何判斷抑鬱症是否痊癒?

很多抑鬱症患者,也包括其他的焦慮症,強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由於沒有正確的調整方法,病情遷延多年,有的甚至痛苦的生活一輩子,著實可憐。

心理疾病的發病特點是條件反射,就遇到相應的刺激場景才會發作,壓力大了才會發作,有的人比較長的時候沒有遇到刺激,就沒有發作,但壓力一大就會發作,這是因為痊癒的標準是改變患者大腦的自動化思維,並優化個性,這才是真正的痊癒。

我曾經調整過一個來訪者,他是1989年發病,以後生活比較順利,上學,工作,生活都比較順,一直沒發作,他以為自己好了,但到了2013年,時隔24年,又遇到了1989年類似的場景,又發作了,他自己不明白原因,實際就是刺激激發了當年的思維。


霍體清


抑鬱症是否痊癒,需要看抑鬱症帶給患者的症狀是否完全消失。通常情況下,抑鬱症患者康復以後,體力和精力都會有所提升,身體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從此不再自我否定,不再逃避社交活動。由抑鬱症帶來的生理上的不適也將消逝,如:睡眠質量增強、食慾提高等,更不會出現輕生的的念頭。

認知障礙會消失,記憶力恢復正常,注意力也能夠集中。並且恢復正常人的日常生活,能夠進行正常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