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對“人類本性最深的需要可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這句話有什麼理解?

new2js


愛情中,常會有不斷付出、不斷受傷的“賤”

社會里,也有為了家人或者親人的認可,拼命做事,卻並不為了錢。

按馬斯洛需求來看,這是渴望尊重、自我實現;

按中國人老話說,士為知己者死。

大抵說明了,人的某些利他行為,背後的動機其實還是很“利己”。

對於當下攀比虛浮的風氣來說,

我更討厭這種心態。

做一件事,應該是我需要做、我有義務做,和其他人無關。

比如,

其他人結婚了,我也得去相親,好寬慰父母,讓他們認可。實際上,我很委屈。

比如,拼命努力,就為了過年回家體面或者炫耀或者攀比。事實上,我很苦很累。

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我為什麼要為了別人的認可或者理解,而痛苦?

我們為了誰活?


斜槓法師


深有感觸!人希望做點事的時候,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如果所有人都不做事,那麼,人類無法發展。我不想說理想這樣的大道理,這是所有人都會有的經歷,就像小孩子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當我們大了,自認為變了,其實,心裡是啥樣,還是啥樣,只是學會了隱藏。

這種領悟需要過程。被接受往往是不容易的,因為大家都想被認可,被表揚。面對失敗,開始的不服氣,抱怨別人,我經歷過,後來,很久依然不被認可,我就認命了。這是好事,我開始不想與他人的糾纏,而是想自己的問題。一旦認真看自己,不拿自己的想法看自己,就發現自己其實很不足,人沒有優秀到被別人接受。這樣,你就又能開始自發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你能通過失敗和壓抑找尋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想要留下什麼。

對了!這才是改變。不希望別人表揚米了,只為自己這一生,活精彩,留下價值。通過努力,這些價值如果確有價值,總會被認可,哪怕別人不知道你,或者你已不在。

被別人認可,最終還是希望被自己認可,就像偉人說的,死時看自己,笑著死,或遺憾死。

以前玩過微博,那時特想被認可。網上很多人林林總總,各有所需,其實又各自寂寞。努力啊,生命短暫,更要抓緊時間活。


萌之商都


我曾經從事過管理人的工作,遇見過很多問題,特別是有些時候,生氣,賭氣。後來我發現一個規律,沒有人不希望自己不被認可,沒有人會拒絕給予。可能認可的形式不一定一致,給予的也不一定都是物質。但是,把握住這個規律,就能夠處理好身邊的許多矛盾。


終會越來越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斯說過:“人類本性中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尊重。”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願望。

就像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效應那樣,是一種成功期待,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讚美、欣賞和尊重。而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也說,人生的最高層次的兩個需要就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樣告訴我們,人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他有被肯定,被賞識的心理需求。

而且,一個人被賞識,被讚美之後,在內心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在很少被讚美的人身上變現尤為突出,甚至可以改變這個人的一生。我記得,我在初中、高中、大學期間各被老師讚美過一次,像我這樣平凡又普通的孩子,記憶特別深刻:初一時,語文老師誇我課堂回答的一個問題非常完美深刻;高中的語文老師誇我作文寫得不錯;大學臨近畢業時,班主任認真地告訴我,其實我很不錯,尤其是那篇紀念香港迴歸的徵文。就這三個鼓勵和肯定,使我喜歡讀書與寫作,儘管寫的很拙劣,但我熱愛。所以我要說,被賞識的人,他的內驅力會被空前的激發出來。

這也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以鼓勵賞識為主,多鼓勵,少打擊,儘可能多的找出您的孩子的發光的地方,不斷地強化他的優點,這樣,對塑造孩子自信的心理與性格極有好處。

希望我的回答得到您的肯定。


木子悠格


這個問題應該是心裡學的範疇了。

人從內心的本質反應是喜歡停到讚美之詞,排斥貶低之言。反應到現實生活中就是我們都喜歡停好聽話,不喜歡聽難聽話(即便是事實)。

再就是一個很明顯的現象為啥生活和工作中有那麼多的馬屁精,為啥有呢。有句話說的有需求就有市場,證明好多人都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哪怕是其他人聽起來噁心到反胃。這何嘗不是一種對他人的認可和“讚賞”。

所以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阿迪認可,被褒獎,這樣個人會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驛城全自動洗衣機維修


根據心理學之父馬斯洛闡述的人類需求的五大層級來看,人們的最初始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這兩個需求其實我們歸結為生物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食物提供了機體成活的必要條件,而安全確保這個機體繼續成活,其它的一切需求皆基於這兩項需求之上。

當人類滿足基本需求後,人們開始有多餘的心思去思考基本需求之外的東西,俗話說溫飽思淫慾,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語言系統和豐富的情感系統,我們希望在一個群體中得到其他成員的認可和理解,當得到他們認可和理解以後,我們又進一步的希望在這個群體中具有壓倒性的威望,這種威望不但是來自於他人的同時也是來自於自己的,祖人提倡的修身養性也就是要讓我們修得良好的品格獲得他們的尊重,而恪守律己卻又是對自己的束縛,當我們在這個群體中獲得絕對的主導勸,人類會開始嘗試去支配這個群體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或壯大這個群體或奴役這個群體。

回到題主,人類最深的需求是得到別人的欣賞只是人類在為了融入這個群體而得到的需求,並不是人類最深的需求,人類是慾望無限膨大的個體,我們自己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最深的需求是什麼,只有保持相對正確的普世觀,我們才能進一步維持兩性的持續發展。

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珠三角漂流記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我理解“人類本性最深的需要可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這句話,應該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的需要。

人生活在社會里,有兩面性:他是一個自然人,更是一個社會人。

作為自然人,他有生理的需要;作為社會人,他有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尊重即尊敬,重視。尊重是相互的,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文明的社交方式,是建立和維繫良好社交關係的基石。

我們每個人都是尊嚴的個體,都希望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得到社會的認可,所以也是希望尊重他人的同時得到回報,受到他人的尊重。

那怎樣才能尊重他人又同時得到他人的尊重呢?

一是心懷善意,替別人著想。

孔子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不計較,學會寬容,和每個人都友好相處。須知最高的情商,是真心實意替別人著想的善意!

二是低調做人,保持謙遜態度。蕭伯納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事業發生變化而改變待人的態度,始終做一個謙虛、不卑不亢的人!

三是懂得感恩,樂於助人。巴金曾說: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受人玫瑰,手有餘香!懂得感恩,幫助他人,為社會多做點好事,多積點德,生活才有意義!

山谷有迴響,尊重他人自然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江夏知道


想得到別人欣賞的人,心理往往是自認為自已比他人優秀一點,心想有人分享。比如有的女同胞容貌美如天仙,讓人仰望回頭率高,她心裡很自得,久而久之大家就與她拉開了距離,結果是適得其反...男同志(包括同學)在工作上小有成績,就志高氣昂了連早上見面都想讓人先對他打招呼,其結反落得個寡家孤人。所以我認為想別人欣賞你的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欣賞不是自已想出來的,而是靠自已的為人,道德,人品,正能量的工作態度等等做出來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人大家會自覺自願地擁護你,愛戴你。比如,華山醫院的張文宏醫生,我就從心裡佩服他,欣賞他!因為他確實是做到了正能量。


蘭雨46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幾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這是生存問題,是動物性需求層次,人最先考慮的就是溫飽、性等生理需求;

“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只是第四個層次的需求,屬於比較高級的需求,說明前幾個層次已經基本達到,這個時候的人已經不再為基本的生存發愁,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社會上已經遊刃有餘,迫切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比如因一些機緣巧合發了財,改變原有的生活條件,置豪宅、換豪車,被冠以“暴發戶”的頭銜,這其實是滿足了前幾個需求層次,往更高需求遞進的表現。

人最高級的需求是“自我實現”需求。富豪搞慈善,就屬於這個需求範疇,人生該有的都有了,回饋社會,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狀態。

站在塔尖,一個自我實現的人還會在乎樓底指三道四的人群嗎?


泉城小角色


飽暖思淫慾,古人都明白的簡單道理。也就是說飽暖和淫慾是人類最基礎的需要。人類較深點的需要就因人而已了,但肯定不是滿足別人的欣賞。有的人想當科學家、工程師,有的人想當演藝明星,不一而同,但都是為了獲得成就感。熙熙攘攘皆為名來,紛紛擾擾都衝利去,抬頭看路也好,低頭拉車也罷,客觀上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為名為利沒什麼不好,只要不損傷他人和社會,就是較好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