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推動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等先進製造業全產業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湖南省政府辦公廳2日印發《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5日,湖南省發改委對《方案》解讀時表示,湖南將務實推進交通、產業、科技、生態、民生等領域對接合作。

《方案》從構建便捷高效對接通道、推進現代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促進區域旅遊休閒康養聯動、深化公共服務對接、共同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平臺引領對接、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等八大領域出臺30條具體實施措施。

根據《方案》,將通過加快建設高速鐵路大通道,推進高等級公路互聯互通,加快航空網建設,加強信息領域合作,建設湖南至大灣區3至5小時便捷通達圈。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20〕8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3月2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

(2020—2025年)

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建設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進一步深化與大灣區合作,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切實發揮湖南“一帶一部”優勢,全面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充分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和溢出效應,務實推進交通、產業、科技、生態、民生等領域對接合作,以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開放合作,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加快推進湖南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便捷高效對接通道。

1.加快建設高速鐵路大通道。規劃建設廣清永高鐵,加快建設張吉懷高鐵、常益長高鐵,加快推進長贛高鐵和呼南高鐵(湖南段)邵永、襄常、益婁段前期工作,加開直達香港、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高速列車,建設湖南至大灣區3—5小時便捷通達圈。

2.推進高等級公路互聯互通。加快京港澳高速公路(耒宜段)擴容工程、臨武至連州、道縣至連山等高速公路規劃與建設,全面打通省際公路斷頭路,暢通湖南至粵港澳公路運輸通道。

3.加快航空網建設。提升黃花機場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構建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加快長沙機場改擴建,湘西、郴州機場建設,以及新建婁底機場、遷建永州機場前期工作,加密長沙、張家界等地至大灣區主要城市的航線航班。支持常德航空口岸申請臨時開放。

4.加強信息領域合作。加快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帶寬擴容,促進與大灣區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政務服務、電子口岸、信用建設、交通、空間地理、農產品市場、應急指揮等領域信息資源共享。推進自主計算機及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和產品應用,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支持大灣區企業參與湖南省級大數據中心建設。

(二)推進現代產業協同發展。

5.大力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加快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依託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長株潭衡試點示範城市群、“兩山”、“兩帶”特色創新高地等,重點打造嶽長株潭衡郴戰略新興產業承接帶。支持張家界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等市州建設面向大灣區的生態文化旅遊康養產業帶。

6.推動先進製造業全產業鏈對接。緊盯大灣區全球大數據硅谷和國際數據經濟創新中心建設,加強與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及科技創新對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打造自主可控計算機及信息安全、航空航天、新型輕合金、碳基材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基因技術及應用、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軍民融合等全產業鏈。支持共建特色產業發展聯盟。

7.精準對接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瞄準大灣區對優質農產品的市場需求,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湘江源”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扶持智能化溫室大棚、作業機械、水肥一體化、生產加工智能可視化系統、產後處理、倉儲及冷鏈物流等現代化設施設備建設,建設湖南“湘江源”優質特色蔬菜、環洞庭湖區外向型冬春蔬菜及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高山反季節蔬菜等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依託優質地方畜禽品種資源,打造永郴衡婁邵“優質湘豬”產業集聚區、湘中南優質家禽產業帶和郴州永州預製菜基地,全方位對接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將供大灣區農產品納入“身份證”管理,為大灣區提供豐富多樣、綠色生態、優質安全、供需穩定的“菜籃子”產品。

8.建設對接大灣區現代物流體系。著力提升長株潭國家物流樞紐地位,建設長株潭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懷化、郴州、岳陽、衡陽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重點建設現代物流集聚區、新型特色專業市場、跨區域多式聯運中心、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集成應用,推動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支持至大灣區的全貨班機和國際鐵海聯運“五定”班列發展,加快建設農產品直供大灣區集散中心,鼓勵企業依託大灣區各類開放性平臺建設境外營銷渠道、海外倉。

9.務實發展“飛地經濟”。支持大灣區相關主體通過託管、股份合作、產業招商等方式與湖南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積極探索完善“飛地經濟”產業合作園區稅收徵管、統計分解和利益分配機制,打造“飛地經濟”示範區。鼓勵與大灣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實施資源互補合作。

(三)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10.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支持企業、機構和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在深圳、廣州、佛山等創新資源集聚地設立離岸科創平臺,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離岸創新聯盟,發展“科創飛地”。加強與大灣區科技合作,探索“異地研發孵化、駐地招才引智”協同創新模式,實現“孵化在大灣區、產業化在湖南”、“研發在大灣區、生產在湖南”。

11.推動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支持與大灣區共建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研發平臺,開展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共同培育建設若干技術轉移中心。加快推進湖南粵港澳科創園、大數據產業園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強中醫藥領域合作,共同推進中藥標準化認證、中醫藥技術研發和中醫藥養生保健產品開發。

12.優化區域科技創新創業環境。深化與大灣區知識產權、行政、司法、海關等部門在跨區域案件移送、信息通報、配合調查等方面協作,推動以仲裁、調解等非訴訟爭議解決機制處理知識產權糾紛。密切與大灣區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貿易方面的國際合作。支持大灣區社會資本在湘設立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建設區域協同創新服務平臺。

13.強化人才交流合作。加快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加強與大灣區科技創新人才合作交流,對大灣區優秀高端人才來湘工作,在安家落戶、子女教育、社保轉移、職稱評審、課題申報、職稱和執業資格考試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四)促進區域旅遊休閒康養聯動。

14.推動精品旅遊線路市場對接。共同開發一程多站式旅遊休閒康養連線產品,聯合推出倫敦(或法蘭克福)—長沙(或香港)—香港(或長沙)等航空高鐵旅遊,張家界、崀山-丹霞山世界遺產旅遊,湘西自治州、懷化、永州、清遠、韶關等湘粵民俗文化旅遊,梅州、韶關—郴州、長沙、株洲、湘潭等紅色旅遊,珠海—韶關—郴州—長沙—張家界等溫泉康養休閒旅遊等精品線路。支持開通面向大灣區的永州—桂林—廣州—深圳專列旅遊線路。

15.搭建面向大灣區旅遊推介平臺。定期舉辦湖南與大灣區旅遊合作交流活動,實施跨省區國民旅遊休閒計劃,加強旅遊線路宣傳對接。辦好湖南國際文化旅遊節、中國(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等活動,積極參加大灣區旅遊節會活動,加強旅遊標準、管理和服務對接,推進建立粵港澳湘旅遊發展聯盟。

16.推動粵港澳湘文旅康養項目合作。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為重點,加強與大灣區在創意設計、影視、動漫遊戲、音樂、文化金融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支持大灣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來湘發展,加快文旅、養生保健、醫療、康復養老及信息服務等產業融合,促進康養全產業鏈發展。支持婁底醫養中心、乾州古城、邵陽生態文化村鎮、溯源湘江森林旅遊精品線路、湘粵森林生態旅遊、南嶺國家森林步道、桂東養生休閒避暑等文旅項目建設。

(五)深化公共服務對接合作。

17.深化教育合作。支持與大灣區開展聯合辦學、學術交流、教師互聘、學科共建,加強師資培訓、課程改革和實訓基地建設。支持大灣區科研院所在湘設立分支機構,加強教育人才相互交流,放寬高校、職業院校教師赴港澳培訓條件限制。

18.強化醫療衛生合作。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協作,聯合培養全科醫生、緊缺專科型醫生,加強醫療技術創新與協作,共同推動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落實粵港澳湘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促進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合作共享,支持香港優質醫療機構和醫療人才來湘開設分支和執業。加強與廣東省相關機構合作,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並報銷醫保費用。

19.拓展就業創業合作。加強與大灣區在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方面合作,共享就業創業、資源對接、人才供求信息。鼓勵大灣區人才來湘創業,支持各級創業孵化基地積極吸納大灣區創業團隊入駐孵化。

(六)共同深化改革開放。

20.全面實施“拓口興岸”工程。複製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大灣區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積極申報中國(湖南)自貿區,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州申報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爭取設立直通港澳的內地高鐵口岸,進一步便利港澳與湖南居民往來。持續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互聯網+口岸”建設和“一站式作業”改革。加強粵港澳直通車運營管理。

21.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通過中非經貿博覽會、世界計算機大會、中國(湖南)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湖南(香港)投資貿易洽談周、全球湘商大會,以及高交會、深圳文博會等活動平臺,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22.建立對接對話合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高層論壇、經貿洽談會等平臺作用,建立和完善與大灣區高層對接對話和部門協商合作長效機制。引導和鼓勵大灣區湖南異地商會和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大力引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23.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與大灣區市場執法標準、監督管理、信用聯動等銜接合作機制,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實現信用信息資源互通、互認和互用。對標大灣區,進一步優化市場準入,提供項目建設、企業運營全流程服務,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信息互通共享。

(七)加強平臺引領對接。

24.深化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與大灣區對接。加強示範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突出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輕工紡織、礦產開發和加工、現代物流、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等產業,合理佈局、分工協同,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構建大灣區重要科技產業配套基地、製造業轉移承接基地和金融後臺服務基地。

25.共同打造湘粵港高鐵經濟帶。完善高鐵沿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優化城市發展定位、戰略目標和空間佈局,統籌謀劃產業佈局、重大項目、市場體系、生態保護等,推進共建湘粵港高鐵經濟帶。

26.推進長株潭與大灣區聯動發展。加快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增強區域經濟、人口承載力,建設長株潭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長株潭與大灣區在先進製造、科技、教育、金融、信息、文化創意等領域合作,加強湘江新區與深圳前海在人才、科創、金融等領域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

27.探索建設跨區域金融合作示範區。支持大灣區金融機構在湘設立分支機構、建立電子商務國際金融結算中心和離岸金融結算中心,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設。大力引進大灣區各類投資基金,共同打造湘江基金小鎮。支持省內企業在大灣區設立投融資平臺、赴深港上市直接融資和發行人民幣債券。開展金融監管合作,強化風險防範。

(八)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

28.共同保護“一山一江”生態格局。加強南嶺山脈生態環境保護,全面落實天然林管護責任,推進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南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珠江岸線和水資源保護,合理劃分岸線保護區、保留區、限制開發區和開發利用區並實行嚴格管理。

29.共同推進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加強湘粵交界地區戰略合作,堅持生態導向,以自然山脈、主要河流、農業生產基地為本,以城市公園、街頭綠地為斑塊,以重大交通幹線兩側綠化帶為廊道,共同推進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

30.推進環境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建立湘粵跨省山林、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長效機制,加強信息互通、聯合監測、數據共享、聯防聯治,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調處理機制。加強與大灣區在環境保護科學基礎研究、環保技術攻關及環保產業等方面合作。

省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研究重大政策舉措,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相關部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按分工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工作力度,細化工作措施,加強協商合作,推進本領域、本地區與大灣區合作事項落地落實。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相關單位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協調,重大事項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

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