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他因“犧牲”而被列入烈士名冊,不計得失,美國彈片至今殘留腰部

主人公小傳

劉秉臣,1932年在重慶出生,回族,祖籍江蘇揚州。1949年12月入伍,1951年4月入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四二三團二營中心文化教員。在朝鮮參加過夜月山和老禿山的戰鬥,身負重傷致殘,至今還殘留在腰部的美國彈片和傷殘的左腿,無愧於歷史地表明:“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血染的風采。”

行軍路上抓了一個特務

他因“犧牲”而被列入烈士名冊,不計得失,美國彈片至今殘留腰部

20世紀40年代,劉秉臣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時,積極投身於反飢餓反內戰的學生運動。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後,第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在報紙上登消息,招收新兵。正在讀高三的他凜然投筆從戎,參加瞭解放軍,當時南開中學先後報名參軍的有兩百多人。之後,他們部隊乘船經萬縣到宜昌,再行軍到達湘西大庸縣,參加剿匪鬥爭。1951年4月,剿匪工作取得了勝利。第四十七軍接到了赴朝作戰的命令,他們告別湘西人民,於4月下旬跨過了鴨綠江。進入朝鮮後,他們晚上行軍,在天亮前住下來,白天休息。一天,他們住在山包下面老百姓的草棚子裡。上午醒來時,他發現後面的山包上有一閃一閃的亮光,不一會就有一架美軍飛機過來了。他感到很奇怪,那時朝鮮的特務多,於是他叫上通訊員一起去看一看。他們悄悄地向山包上面走去,只見一個老百姓模樣的中年男子,手裡正拿著一塊鏡子對著太陽向空中反射光,這是特務與空中飛機聯絡的暗號。他們迅速撲上去,把這個特務按在地上,一搜查,身上沒有武器。之後,把特務押下了山包,交給了連隊。連首長對他們進行了表揚,說他的警惕性高。

經過長途的行軍,他們到達了石田裡地區。1951年6月,他們部隊開到臨津江東岸陣地上,接第六十五軍的防,擔任防禦作戰任務。

首戰夜月山

他因“犧牲”而被列入烈士名冊,不計得失,美國彈片至今殘留腰部

1951年9月,敵人發動了大規模的秋季攻勢。對第四十七軍一四一師防守的天德山和夜月山進行了兇猛的進攻,他所在的四二三團二營六連防守的正是夜月山。9月20日拂曉戰鬥打響後,成千上萬發炮彈,暴雨般傾瀉在夜月山的主峰和前沿陣地上。驚雷滾滾,地動山搖。頃刻間,滿山蒼翠蔥鬱的森林被摧殘得七零八落,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一人多深的戰壕,一寸寸、一尺尺被削低。一架炮兵校正機,在陣地上空慢悠悠的來回巡飛,為美軍炮兵修正射擊目標。

炮擊過後,步兵發起了衝鋒,我軍奮力反擊,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隨著戰鬥的持續進行,彈藥等物資消耗很大,他在陣地上主要做後勤保障工作。團後勤把物資送上來後,他帶領團後勤的同志把物資分送到各個排的陣地上。

當時運送的物資主要是彈藥糧食,還有加固坑洞用的枕木。有傷員要撤下去,他就組織運送傷員。他冒著猛烈的炮火和槍林彈雨,在各個排的陣地上來回穿梭,把彈藥等物資送到戰士們的手中,為戰鬥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歷經十天十夜的慘烈戰鬥,美軍在他們六連的陣地前丟下近400具屍體後,狼狽敗退。9月29日午夜,他們勝利完成夜月山防禦任務,奉命撤離,將陣地交友軍防守。全連116名指戰員,經此一戰,只有不到20人生還。連長率領大家默默地向永遠留在夜月山的戰友們,敬了最後一次軍禮,悄然撤離了陣地。

血戰老禿山身負重傷

他因“犧牲”而被列入烈士名冊,不計得失,美國彈片至今殘留腰部

1953年3月,我軍決定由一四一師四二三團攻佔扼守通往漢城要道的老禿山。老禿山地勢險要,敵人在山上構築了堅固的環形防禦工事,吹噓是攻不破的銅牆鐵壁。3月21日晚上,在強大炮火的支援掩護下,擔任主攻任務的一營二連,向老禿山發起了進攻。經過反覆激烈的拼殺,突破敵人前沿陣地半小時後,佔領了老禿山主峰。之後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反撲,鞏固住了陣地。

3月24日,由他所在的二營接防老禿山陣地,讓一營撤下去休整。二營把戰鬥力較強的六連擺在老禿山主陣地,當時他已是二營的中心文化教員,教導員魯文垣因他曾經歷過夜月山惡戰,就派他隨六連上陣地,協助六連的政工幹部做好戰地政治思想工作和宣傳鼓動工作。魯教導員還把自己的加拿大手槍給他帶上。六連接防老禿山主陣地後,又打退了敵人十多次反撲,殲滅了大量敵軍。戰鬥異常激烈,我軍也傷亡很大,到25日中午,六連在陣地上的3個連級幹部都負傷被送下火線。這時,敵人又開始了一輪新的猛烈進攻,形勢很危急。面對這種情況,他勇於擔當,主動代理連長指揮戰鬥,一個下午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殲敵60餘名。他用繳獲的卡賓槍親自斃敵、傷敵各一名。

打退敵人第六次進攻後,他要連通訊員通知各排抓緊搶修工事,並來一個排長開會,瞭解各排的傷亡和戰鬥情況,研究夜間防衛部署。正在開會之時,冷不防敵人的一發炮彈打來,正好落在他們的站立處。開會的8人有2人當場犧牲,他的左腿脛骨被彈片炸成粉碎性骨折。另一塊彈片從他背的左上部打進,穿過肺部,嵌在第十一肋處。由於肺被擊穿,內外壓不一樣,形成“氣胸”,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他左腿流血、背上流血,口裡吐血,當即就暈倒在地。由於敵人炮火封鎖太厲害,擔架隊上不來,他負傷幾個小時後,才被救護組人員從死人堆裡刨出來,綁在背上,艱難地從陣地上爬了下來。

進入了烈士名冊

他因“犧牲”而被列入烈士名冊,不計得失,美國彈片至今殘留腰部

從陣地上下來之後,他滿身是血,軍裝和襯衣都被血浸透了,原來寫在軍服上的部隊代號、姓名、血型等信息都無法看清登記。到救護所後,醫護人員把他的血衣都換了,他成了一個沒有身份的傷員。由於流血過多,加之傷口感染,在往後方轉運的途中,他一直髮高燒,處於昏迷或半昏迷的狀態,無法告知自己的身份姓名。因此,當老禿山戰鬥結束後,傷員名單上就沒有他的名字,於是順理成章,他就上了烈士花名冊。

歷經近一個月的轉送,4月下旬他被轉回國內吉林延邊的陸軍第三醫院救治。入院初期,身體極度虛弱,成天只能仰臥在病床上,連翻身側睡都要護士幫助。兩個月後,身體狀況逐漸好轉,能勉強坐起來。與部隊失掉聯繫,像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很不是個滋味,他就給部隊和戰友試著寫了幾封信。部隊收到他的信之後,才知道他沒有犧牲。不久,營首長和一些戰友陸續給他回了信,告訴他老禿山戰鬥的戰果情況。還告訴他,團首長在全團排以上幹部戰鬥總結大會上,表揚他在戰鬥危急時,主動代理連長指揮作戰,打退敵人3次進攻,是對黨忠誠,對戰爭負責。他從信中得知這些情況後,深受鼓舞。按照他在戰場上的表現,應該是要記功的,由於他已“犧牲”進入了烈士名單,也就沒能為他記功了。但他並不計較這些,自己能在重傷後活下來,還能得到團首長的肯定,已是最大的安慰和獎勵了。

老兵之歌

經過醫院的精心治療,他康復出院了。但左腿已經傷殘,嵌在肋骨處的彈片,由於靠近神經,沒有取下來,留在了體內。作為6級傷殘軍人,他身殘志堅。復員後於1955年考入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畢業後留校工作。先後任過助教、系黨支部書記、外事辦主任、農業教育研究室處級調研員等職。高級技術職稱為副研究員。曾赴日本、美國、法國進行過短期考察和訪問。

他善於總結,勤於創作。翻譯並編寫了《農業科技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戰火中的南開兒女》等多部著作。2006年被載入《軍之英才——共和國最可愛的人》大型文獻中,並獲好作品一等獎。劉秉臣已入選《中國少數民族專家學者辭典》及《中國專家大辭典》。

近幾年,他熱心於歌曲的創作。寫好歌詞後,請人譜曲,請專業人員演唱,並製作成光盤。在他家裡,我們有幸欣賞到他創作的幾首歌曲,很振奮人心。特別是那首《老兵》,更是表達了走過戰爭風雲的幾代老兵的共同心聲和真實寫照。特將歌詞附後:

一身征塵,遍體傷痕,碧血黃沙,橫戈馬上行。叱吒風雲,鐵骨錚錚,熱血鑄就,民族脊樑軍人魂。兩鬢如銀,熱血未冷,仰天長嘯,我是一個兵。紅旗獵獵,殘陽似血,夢裡聽見,戰鼓動地軍號聲聲。老兵,軍魂,軍魂,老兵。老兵會隨歲月離去,軍魂,軍魂,軍魂世代永存,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