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陸林:2019年睡眠醫學研究進展(下)

年度回顧專題 | 陸林:2019年睡眠醫學研究進展(下)

年度回顧專題 | 陸林:2019年睡眠醫學研究進展(下)

撰寫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闕建宇 師樂 陸林

睡眠障礙與軀體疾病的關係

睡眠障礙與心血管、內分泌、呼吸和消化等多個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睡眠障礙不僅會增加慢性軀體疾病的患病風險,還會加大軀體疾病的治療難度並影響預後。循證醫學證據表明OSA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增加1~2倍、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增加40%;入睡困難或醒後無恢復感能夠使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睡眠時間縮短能夠使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風險分別增加0.5倍和1倍。此外,週期性腿動、不寧腿綜合徵等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也能夠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等一系列軀體疾病的發生風險。為了進一步探索睡眠障礙與這些軀體疾病之間的關係,2019年睡眠醫學的研究人員又展開了多項重要的研究。

1.睡眠與肥胖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通過對43722例無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史的女性進行平均為期5.7年的追蹤,發現睡覺時開燈或開電視的女性體重增加5kg的風險升高17%;另一項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顯示兒童期睡眠時間的縮短能夠增加兒童期至成年期肥胖的風險,其機制可能與睡眠影響了瘦素相關基因的表達導致瘦素水平增高有關。

2.睡眠障礙與心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主編Valentin Fuster教授在3974例健康受試者中進行研究,發現與每天睡7~8h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h的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增加27%。這可能是因為睡眠片段化能顯著降低食慾素的表達,從而使血液中白細胞的水平增高,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此外,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1364例非心臟病術後的受試者並進行了30d的隨訪,結果顯示未識別的重度OSA能夠使非心臟術後30d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增加1.23倍。這些研究為睡眠障礙與軀體疾病的密切關係增添了新的證據。

睡眠障礙與神經精神疾病的關係

睡眠障礙與神經精神疾病間存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目前認為二者間可能是雙向的因果關係。長期睡眠障礙不僅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老年性痴呆的患病風險增加,還會顯著升高精神障礙的患病風險或加重精神障礙的症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院士研究團隊發現,失眠障礙能夠顯著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風險,而不影響血管性痴呆的發生,OSA則能夠同時增加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發生風險。與此同時,睡眠障礙常作為多種神經精神障礙患者求助時最常見的主訴,在神經精神障礙的早期識別和預測預後轉歸中具有重要意義。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結構紊亂出現在認知功能下降之前,患有焦慮抑鬱障礙就診於睡眠門診的患者基數龐大,抑鬱障礙患者緩解後仍存在睡眠障礙可顯著增加抑鬱障礙的復發風險等。目前,有些學者傾向於認為睡眠障礙是獨立於精神障礙的一類疾病,而有些學者則認為睡眠紊亂可能只是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之一。為此,2019年睡眠醫學專業人員又進行了以下深入探索。

兩項最新發表在《自然·遺傳學》的研究發現失眠障礙與抑鬱障礙等精神障礙的基因高度重疊,結果提示失眠障礙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遺傳風險。加州大學Matthew Walker教授團隊的研究發現經歷整晚的睡眠剝奪後,受試者第二天的焦慮水平增加30%,而慢波睡眠時間較長的受試者則表現出較低的焦慮程度,其可能機制為睡眠剝奪會降低內側前額葉皮層的激活以及減弱內側前額葉皮層對情緒中樞的抑制作用進而升高受試者的焦慮水平。我國學者唐向東教授等通過薈萃分析發現,與健康受試者相比,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總睡眠時間、慢波睡眠時間和睡眠效率均顯著下降,而睡眠過程中的覺醒時間增加,CPAP可明顯改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OSA症狀,提高整體睡眠質量,這可能是有效干預創傷後應激障礙共病OSA的手段之一。此外,大連醫科大學樂衛東教授團隊發現在認知損傷出現前,阿爾茨海默病轉基因動物模型就已經出現日間清醒增多和夜間睡眠增多的情況,提示睡眠結構紊亂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表現之一。這一系列工作深入揭示了睡眠障礙與神經精神疾病之間的關係,但睡眠障礙的種類繁多,表現各異,不同睡眠障礙對腦疾病的影響還需進一步明確。

小結與展望

人一生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充足的睡眠與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一樣,都是維持個體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隨著睡眠障礙患病率不斷上升,由睡眠問題引發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巨大,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此外,睡眠紊亂不僅會導致認知功能損害、情緒調節失衡以及免疫系統受損,還會顯著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以及焦慮障礙、抑鬱障礙等精神障礙的患病風險。因此,多個國家相繼將攻克睡眠問題納入國家健康規劃以期提高國民意識並保障全民健康,2019年我國最新頒佈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也倡導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應有7~8h。在各國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睡眠醫學領域產生了許多重大的發現和研究進展,睡眠及其腦功能的神秘面紗也逐步揭開。在睡眠醫學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當前存在的不足,未來應從健康中國戰略的角度出發,通過以下努力促進睡眠醫學發展:

1.全面深入探索睡眠腦功能及其機制

睡眠的啟動、維持和轉化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涉及信息加工、情緒、思維、認知等高級功能,傳統的研究方法、技術和平臺對揭示睡眠腦功能及其機制存在一定的侷限。但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神經影像學等學科的快速發展,未來應從機制-行為干預等多層次對睡眠腦功能及其機制進行全面解析,以期為睡眠的生理機理提供最具深度的闡釋。

2.著力完善睡眠障礙的防治體系

我國睡眠醫學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儘管近年來發展訊速,但學科體系建設依然較薄弱,睡眠醫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多學科交叉複合創新人才。未來應通過加快建設標準化睡眠醫學診療體系、加強睡眠醫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促進睡眠醫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等手段提升睡眠障礙的診療水平,促進睡眠醫學學科的發展、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時,還應融合生物物理學、信息科學及工程學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建立睡眠障礙的早期識別和復發預警系統,加快新型藥物的研發,促進睡眠障礙的有效治療,為構築和諧社會和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0年1期第15版

年度回顾专题 | 陆林:2019年睡眠医学研究进展(下)
年度回顾专题 | 陆林:2019年睡眠医学研究进展(下)

冉丕鑫: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進展

崔麗英:2019年神經病學領域臨床研究熱點及進展回顧(上)

崔麗英:2019年神經病學領域臨床研究熱點及進展回顧(下)

年度回顧專題|張錫寶:2019年中國銀屑病診療進展回顧

年度回顧專題 | 令狐恩強:2019年消化內鏡領域新進展

年度回顧專題 | 陸林:2019年睡眠醫學研究進展(上)

年度回顾专题 | 陆林:2019年睡眠医学研究进展(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