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為何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隱藏最深的“心機婊”?

如果說《甄嬛傳》是一部女人的“宮鬥戲”的話,那《雍正王朝》絕對屬於男人“宮鬥”的範圍,嚴格來講,也也是“宮鬥戲”的開山鼻祖。《雍正王朝》對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每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背後都有著耐人尋味的意義,就像允褆

允褆是歷史上的一個悲劇人物,同時也是《雍正王朝》中的一個悲劇人物,與皇位擦肩而過的經歷和最後苦守皇陵的結局,讓很多人對允褆都報以同情。咱們撇開正史不論,如果單說《雍正王朝》的話,允褆其實並不值得同情,因為他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心機婊”,只不過隱藏的太深而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看似被冤枉的“死鷹事件”,其實是一種“借刀殺人”之計。

為何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隱藏最深的“心機婊”?

首先說說為什麼允褆是個“心機婊”?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其一:偽造太子手諭,調凌普兵馬包圍熱河行宮

這件事當時是和老八商量過的,老八尚且心有餘悸,但允褆給出一個“高大上”的承諾:

如果事情敗露,我一人承擔,絕不連累你八哥

“好漢形象”立馬就博得不少觀眾的喝彩,最早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後來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陰謀”

首先,嘴上說“絕不連累八哥”,但事情萬一真的敗露,老八能置身事外嗎?老九、老十、老十四這幾個人都“八爺黨”的鐵桿支柱,讓康熙相信老八沒有參與,可能嗎?允褆雖然嘴上這麼說,其實卻是下了一個“套”,將老八和自己捆在一條繩上了,只不過這樣說出來更顯得忠肝義膽;

然後再看他為什麼要這麼幹?皇位!《雍正王朝》的前面部分都是圍繞皇位而展開的。這麼幹首先要除去的就是太子,這是允褆和老八的共同目標,但允褆的打算顯然沒有這麼簡單,因為老八一旦參與了這個方案,就等於有把柄落在允褆的手裡。如果老八真在奪嫡中脫穎而出,成為太子,這就是制約老八的證據;萬一允褆登基的話,可以藉此罪名處置老八。

為何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隱藏最深的“心機婊”?

如果這件事沒有說服力,再看看另外一件:

事件二:拿到太子寫給任懷安的信後,由誰上折?

當時老八通過管家的努力,或者說是中了胤禛的圈套,得到了那封太子寫給任懷安的信。這封信的份量很重,足以扳倒二次上位不久的太子,可是,當老八拿到信後,幾個人卻陷入了糾結之中。最後在老八的安排下,才決定由允褆上這道摺子,允褆樂意嗎?看錶情都知道不樂意,但是,在老八的軟硬兼施下,他又不得不答應。

他們為什麼不願上折?

其一:上次推舉新太子的風波,直接導致了大學士佟國維的下臺,也幾乎將老八排除在皇位之外。這讓允褆看到了希望,但是,皇子們也都清楚康熙的英明,誰表現的最明顯,老大就是例子,誰也不願以身試險;

其二:鄔思道和胤禛有過一個談話:

無論誰扳倒太子,都將不容於天、不容於地、不容於群臣,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

所以,已經開始覬覦皇位的胤禛也不敢冒然將太子的這封信轉交給皇上,所以,藉著高福的一個失誤,將這個燙手山藥“送”給了老八。老四不敢、老八不敢,老十四是傻子嗎?當然不是,他鬼著呢

為何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隱藏最深的“心機婊”?

因此,在被老八逼於無奈的情況下,他雖然答應了上折,但是摺子中一句話都沒有,連康熙都說:允褆也學會耍心思了!這件事將允褆“陽奉陰違”的一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死鷹事件”

最後咱們再來看“死鷹事件”。

為何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隱藏最深的“心機婊”?

這件事表面看允褆是被老八他們冤枉的,其實如果仔細梳理,就會發現很多漏洞:

劇中的鄂倫岱一直都是老八的人,被派去監視允褆,結果被允褆給“策反”了。既然是允褆的人了,為何回京還要去見老八呢?見就見吧,時間再急,也不至於揹著那麼重的“天石”去見吧?背就背吧,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會留下讓老八他們和它單獨相處呢?

允褆和鄂倫岱跟隨老八多年,老八的手段他們是心知肚明,尤其是老八派鄂倫岱監視允褆被發現之後,允褆和老八已經形同陌路。允褆明知老八會處處給他使絆,怎麼會給老八這麼一個“天賜良機”呢?

所有疑點綜合起來只有一種合理解釋,那就是,這完全都是允褆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很多人覺得這是“鋌而走險”,允褆沒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其實允褆一點風險也沒有。康熙看到死鷹後,即使大怒,再誇大一點,將允褆下獄,絕對不會“斬立決”,當康熙和允褆一對質,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再說了,不還有鄂倫岱嗎?你小子背個“天石”和背個“死鷹”都分辨不出來嗎?回京都見過誰?禮物都給誰看過?什麼時候重量出現變化的?這一問,不就明白了嗎?這個簡單的道理允褆還是懂的,所以,就設下這個局,老八對他如果沒有異心,那就皆大歡喜,兄弟還是兄弟,皇帝得到的就是“禮物”;如果老八起了狠心,在上面做手腳,允褆不用動,康熙就能將老八置於死地。這一招狠啊

為何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隱藏最深的“心機婊”?

在整部《雍正王朝》中,除了心機最深的大BOSS雍正皇帝外,允褆也絕對是弄權的高手,什麼時候該清醒、什麼時候該糊塗,他心裡明鏡似的。老八呢?別看整天嗚嗚喳喳,在“太子密信”上被胤禛利用,到了“皇帝拜壽”時又被允褆利用,他是空頂了一個“陰謀家”的罵名,最終一點好處都沒落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