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型食肉動物老虎和獅子,從小培養它們吃草,會變成食草動物嗎?

截然不同的思索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拿小老虎和小獅子做這種實驗的,畢竟現在的老虎獅子的保護級別可是很高的。那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一下了。

▲01 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的牙齒構造

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吃肉,一個吃素。除此之外,在食物鏈上,也是上下級的關係。食肉動物由於要撕開獵物,因此,它們的牙齒大都是尖利的,但是它們後面的臼齒不太發達,因此,在磨碎食物的能力上並不強。而食草動物則不同,它們雖然沒有尖利的牙齒,但是它們的臼齒卻非常的發達,這樣的牙齒構造,更有利於它們磨碎粗纖維的食物。

因此,即便是小的食肉動物它的牙齒結構仍然不適合磨碎草、樹葉等食物,所以,它們不能吃草,也無法吃草。

▲02 消化系統的區別

食草動物大有好幾個胃,比如我們常見的牛就有4個胃,它們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皺胃,不同的胃用來盛放消化不同程度的食物。因為,許多草類非常難以消化,它們必須要通過不同胃的不同分工來完成食物的消化,而且食草動物的胃會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和菌群來幫助消化粗纖維的植物。

但是食肉動物則不同,相比較而言,食肉動物的胃沒有食草動物發達,所以為了消化肉類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它們的腸胃會分泌大量的泌黴腺體再配合上腸胃內強酸的環境,使得肉類能夠迅速被分解吸收。

所以,給食肉動物吃草,食肉動物的腸胃是吃不消的,更別提吃著草長大了。

因此,讓食肉動物從小吃草本身就是不現實的,即便它能吃,也會因為消化不良的問題而疾病纏身,無法健康長大,更不用說變成食草動物了。

但是,凡事也沒有絕對的。比如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在很久以前,熊貓是食肉動物,但是為了生存,熊貓在進化的過程中漸漸的變成了雜食性動物,現在更是以竹子為生。

也就說,從小讓食肉動物吃草雖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動物們為了生存會自己選擇進化,是能夠由食肉動物蛻變成雜食性動物,甚至是食草動物的。


獵奇動物社


這個問題很小白,老虎和獅子之所以叫大型食肉動物,就是因為它們吃能吃肉,它們不具備消化植物的腸道,從小培養它們吃草是不可能的,這樣它們只能被餓死,它們更不會變成食草動物。

科學家發現,狼鬥不能像狗一樣消化澱粉,也就是說你餵給狼麵食,即使狼餓極了吞掉了這些麵食,它們也不能消化。


犬大將


真是異想天開!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遺傳基因有很大差別,這就決定了這兩種動物的胃腸結構和消化功能也完全不同。必然決定了它們的食物結構完全不同,一個必然是草,另一個必然食肉。它們的食物站隊與後天的刻意訓養沒有關係。

食肉動物一般只有一個胃,胃和腸道能分泌出酸性很強的消化酶,這些消化酶能夠將肉分解成細小的物質,可直接被機體吸收利用。單純的食肉動物消化系統卻分泌不出消化植物纖維的消化液,它們的消化液中就連澱粉酶都很少,所以食肉動物根本就消化不了青草。

貓和狗本來都是食肉動物,在上萬年的人類馴養過程中過度成為雜食獸,既吃肉類,也吃糧食類,但是,他們照樣消化不了植物。它們的消化液中澱粉酶含量比野生食肉動物的消化液中澱粉酶含量較高,所以,能消化糧食類物質。若果給食肉動物吃草會因消化不良而餓死、漲死。一般的食草動物都有幾個胃,比如牛就有四個胃。對吃下去的植物纖維先進行反芻,再在胃內發酵分解,後面的其他胃是進一步消化的器官。馬類食草動物雖然只有一個胃,但他的胃腸能分泌出消化植物纖維的酶,能將植物中的粗纖維分解成糖類物質而吸收掉。

所以,動物由遺傳基因決定的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不一樣的,不存在企圖從小給他一個生活習慣而改變他的習性。同樣,給食草類動物吃肉類食物,它也會消化不良而死亡。


像風像雨也像雲


虎和獅能吃草,人可以練練吃士😒


耮耒


不能亂吃啊,容易養不大夭折啊!


愚亦樂


肉食動物體內沒有專門消化植物的澱粉酶啊,兄弟。


小黃巖


老虎獅子天生就是吃肉的,他們的腸胃只適合消化肉,吃草是不能活下去的 !即便強行塞進嘴裡嚥下去也消化不了,他們就沒有消化草的功能,這不是飲食習慣的問題。


獒110


等到它們需要用牙齒吃東西的時候你硬是讓它們吃草不出三五日就會完蛋了!


風和日麗129078850


你咋不去吃草?汽油車加柴油就變成柴油車了嗎?


梅兵一九九二


食肉動物腸子短,不適合消化肉類以外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