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醫中藥建個網站,宣傳講解中醫藥的同時網上行醫問診,可行嗎?

修其身先


想法不錯,宣傳中醫傳統文化,有教育才有傳播,在網站看病需要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中醫助理醫師、中醫執業藥師),看病可以網上預約,線下就診!



燕中劍營養師


網站,可以建,也應該建。還有應該在國家電視臺建立國學頻道。

內容包括:儒家論壇,儒家思想,儒家起源,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儒家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儒家文化大講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的起源,道家與道教,道教的神靈概覽,道家氣功,服氣辟穀,辟穀對身體的影響,道家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佛教文化:佛教發展史,四大名山,佛教的幾大宗派,佛教歷史聖眾,佛教故事,佛經大講堂,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地藏經,……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易經,周易,六爻八卦與預測學

風水,數字易經……

中醫中藥:中醫發展歷程,中醫歷代名家,傷害雜病論,黃帝內經,金匱要略……,脈診,望診,針灸學,按摩推拿………

童蒙大講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家書,治家格言,弟子規,……

等等一系列內容,恕不一一詳述。諸位路過的各位大神,如果央視成立一個獨立頻道,就講以上內容,您認為可行麼?歡迎留下您的評論。


老薑頭1491


建議由縣級中醫院每三個月舉辦一次中醫會診大會,民間中醫可上臺出診,三天內患者病症好轉或痊癒的,即申報縣衛生局為其發證。

此舉還可以發掘一些傑出人才,聘用到縣級以上中醫院為患者服務。

有本事的民間中醫師不怕臨床治病,正好顯示真功夫


針功夫一次見效


應該可以 大醫把關 還要加上病人的悟性 有些慢病調理時間長 病去如抽絲 治療起來麻煩 悟性不夠的人 會半途而廢 總之,治病是不能打包票的。還是研製出不同類型的有效藥物 供中醫醫生選擇使用 一邊可以推出國門 形成中醫產業 我們很不爭氣 只培養中醫 傳授醫術給外國人 不知做強自己的產業。做產業又要注意一點:別一心圖利,必須先做好研究,做出好東西,理想越高,理念越崇高,成績才會越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得憑信譽吃飯,私心雜念是幹不成大事的。但絕不是把技術與秘方拱手給人,那你就是敗家子,不肖子孫。圖片說明:窮,也可歲月靜好;富,繁華毀於一旦。




風過橫塘


我來發表我個人的看法;中醫中藥宜傳講解可以建網站。網上行醫問診是不可行的。

為什麼不能在網上行醫問診呢?

答案;中醫講的是望、聞、問、切,在網上只能望,其它的不用說了。

懂得中醫的人都知道,藥是要根據望、聞、問、切、聽、按壓等才能確診病因。

所以說;網上不能行醫問診。


國夢醫緣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普及中醫中藥知識

中醫中藥建一個網站專門介紹一些常見病的治療方法,醫治心得,普及中醫醫療知識,讓大家對中醫不再充滿神秘感,對疾病也不再懼怕,都能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使患者心裡有數,更好地配合治療,這樣才能把中醫中藥發揚光大,深入老百姓的內心,中醫是可信可靠的醫療手段。但是不要太大而全,就是一個交流平臺。就像一個醫院一樣,有不同的科室(交流平臺),患者或者中醫愛好者,中醫從業者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知識點和交流平臺。


Hanpeter64


我們巳經做了。要線上線下相結合,還要看專家質量,線上我們現在簽約了一百個權威專家,年底要籤五百個才能滿足需求;線下我們開中醫診所,目前巳有五十多家,到年底會開到兩百家,在數量上會超過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單純網上諮詢是被國家禁止的,畢竟人命關天,人民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初診必須是專家當面診斷。


資生緣大健康聯盟


我認為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但網上尋醫問藥有點難度,中醫大夫不是各個都能勝任遠程診斷的。中醫能發展對全民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中醫會有更好的發展。現在要做的是,所有的中醫大師們聯名上書,爭取國家的支持。把中醫納入醫保體系中。同時加快培養中醫隊伍。沒有兵怎麼打仗呢。


冷漠212410401


可以呀!怎麼操作?我可以報名參加嗎?



用戶邱善清


我覺得完全可以。唯一的不足是醫者不能感覺到患者的脈動。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脈動轉換器。即讓患者戴上該機器,讓其採集本人的脈動信息,再將該信息數據傳給醫者處,再讓轉換器還原成脈動的感覺,再讓醫者感受這感覺。這一設想也許還能做成診脈機器人,將中醫頂級專家的基因植於機器人,讓機器人自己感受,判斷,並得出結論及治療建議,網絡中醫師再綜合其他信息給患者開處方。這樣做下去,中醫還會發展不起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