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上二年級!每天都盯著他寫作業!一題一題地跟他解釋!可是為什麼成績就是提不上去?

終於能起個好名字了


家長檢查作業導致孩子成績下降!可能是家長誤會了檢查作業的大學問


昨天在樓下乘涼,媽媽A說最近孩子成績下降,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媽媽B說,你不是每天都給很仔細的檢查作業嗎,我家孩子天天說你家孩子的作業做得好。媽媽A苦笑著嘆氣說,事情就出在檢查作業上。

前天學校進行了一次小的測試,老師發現媽媽A家孩子的測試並不理想,就與孩子核對每一道題錯的原因,發現 這孩子其實也都知道哪裡錯了,老師就反問,你做完之後沒有檢查一下嗎,這些問題可以避免。孩子不好意思的說,檢查了但就是看看,老師說平時你的作業做得很好,考試時為什麼就不行呢。孩子說平時都是媽媽幫我檢查作業。

原來孩子的爸爸媽媽達成協議,學業重要那就有一個人每天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寫完就仔細的幫他檢查,錯的地方再讓孩子改正,並且告訴孩子,只要學習就好,檢查這種事情交給媽媽做,因為孩子從來沒有檢查過作業,所以並不知道該如何檢查。

每個家長通過自身的成長經歷,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所以對於孩子的學習,不管是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基本是有求必應,甚至只要孩子肯學習,什麼都可以豁出去,像檢查作業這種可以“幫忙”的工作,父母做起來那是認真細心的不得了。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為孩子檢查作業,解答疑難,這成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這樣做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家長通過這種檢查作業,可以瞭解孩子的實際學習效果,方便幫助孩子從側面進行學習的提高;另一方面學校老師希望與家長聯合,家長對孩子學習進行監督,有些作業甚至還需要家長簽字確認。

檢查作業本來的出發點是好的,家長能夠在工作之餘,不忽視孩子學習,關心關愛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很多學生家長卻把檢查作業當作一件小事,並採取了一些過度的做法,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過度關注孩子的每道題

孩子有自己對學習的理解,會產生誤差,家長並不需要每一道題都仔仔細細的進行檢查、把關,這樣孩子在邊做邊糾正中做作業,反而造成孩子沒有主見,缺乏獨立性,本身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鍛鍊,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進行推卸,每次做作業都會依賴父母。

  • 發現問題立馬指出,不管孩子是否懂

孩子學習出錯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對於作業的理解以及上課內容的理解,孩子與成年人思維不同,他們出現一些誤區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不能將此作為孩子學習好不好的依據,更不必在孩子還沒有搞懂之前就如機關槍一樣,將產生的問題進行了解釋。

家長的這種做法,一是讓孩子不能真正的靠自己消化理解,再一方面因為孩子作業的正確性,老師無法得到孩子真正學習情況的反饋,老師因為孩子們都會,這道題就不會做著重的講解,反而受害的是孩子。

  • 孩子出錯過度責備,與別家孩子作比較

孩子受自身個體發育的影響,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些孩子可以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課堂講解,有些孩子需要課下通過筆記才能消化老師的課堂內容,甚至有些孩子還需要老師多次的重複才能真正的接受。

孩子因為這些學習理解表現的不同,做作業自然也容易出現不一樣的情況,粗心大意是孩子們常常都會犯的一個通病,家長不能因為這種孩子自身特性表現的粗心就 過度的責罵與批評,甚至用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家孩子施加壓力。

說實話,成年人在工作過程中也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作業出錯,首先要理性看待,分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因為課堂的不認真聽講還是筆記沒記清楚忘記了……循序誘導,幫助孩子真正的理解課程。

家長怕孩子學習馬虎對其進行監督,但因為過度的監督,孩子反而變得眼高手低,養成更加不良的學習習慣。父母不能包辦孩子的作業,而是用一種正確方式對待,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作業和完成作業,並且養成更好的行為習慣。

一、培養孩子認真習慣,端正學習態度

世上最怕“認真”二字,一旦認真起來,沒有完不成的作業,做不好的工作。現在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家長只要能夠幫忙做的,絕對的不遺餘力,孩子沒有機會參與到實踐之中,受這種習慣驅使,一切都變得隨意、懶散,總以為“反正有爸媽”,馬馬虎虎的毛病也油然而生。

家長需要讓孩子認識做作業絕不僅僅是因為單純的作業,而是一種對待萬事萬物的態度,“力是相互的”,你認真所以對方也認真,你付出了多少收穫的也是多少,甚至比付出還要多很多。

我樓下鄰居媽媽檢查作業這點做的特別好,她給我們分享了一些她的做法。

孩子剛上小學時候,這個媽媽並沒有直接從錯題開始講解,反而是從孩子的字跡清楚、工整性方面入手。

如果孩子作業整齊,字跡清楚,說明孩子態度端正,學習內容理解清晰;如果孩子作業潦草,塗塗改改,說明孩子對於知識點的把握不夠準確,爸爸媽媽不妨詢問具體情況再進行重點講解。

鄰居媽媽的這種做法,讓孩子既可以意識到作業的重要性,也可以知道該如何正常的完成作業。孩子的學習態度端正,做事認真,自然表現出來的也是很好的情況。

父母是孩子良好習慣培養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孩子的各方面表現背後都有父母的影子。

二、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為自己負責

如果說這個世上不能幫助孩子的一件事情,那非學習無疑。學習是個人對於知識的理解,個人技能的增值,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別人進行學習。學習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負責監督即可,如何運用和實踐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努力領悟。

孩子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學習用品的整理,包括孩子日常生活的行為習慣。孩子的自理,是培養良好習慣和獨立意識的前提。孩子犯錯很正常,這也是孩子學習必經的階段,只有自己真正的能夠拿起來,才最終屬於自己。

小華是鄰居家的孩子,目前上三年級,因為學校放學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根本就不需要 爸爸媽媽催著喊著。當然小華不是作業不犯錯,他會在自己不太理解或者感覺拿不準的地方進行標記,然後晚上爸爸媽媽下班以後,進行詢問,然後進行修正。

其實,最開始小華並沒有這樣的好習慣,原來因為爸爸媽媽工作不忙,兩個人輪流給小華檢查作業,然後讓小華改錯題。結果有一次,爸爸媽媽工作有些忙,時間有些晚,就沒有給小華看作業,他們認為每次都檢查那麼好,小華應該可以做好的。

第二天,小華放學哭哭啼啼,一問才知道,因為昨天沒有檢查作業,因為粗心錯了好多題,老師批評了小華的不認真,小華感覺委屈。爸爸媽媽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這種方式對孩子反而不利,就跟小華說,自今天起,爸爸媽媽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幫他檢查作業了。

小華以為爸爸媽媽說著玩,沒有在意,結果連續幾天被老師批評作業不認真,哪怕小華回來抱怨,爸爸媽媽依然不理,最後沒辦法,小華不想被老師天天批評,就自己認真的做題,不敷衍了事,養成了一個自查自糾的好習慣。

孩子這種自我管理的方式,是一種最初的自律能力,讓他們擺脫了一切靠父母的念頭,也同樣認識到學習作業是自己的事情,他人沒有權利和義務進行幫忙,應了那句“一切靠自己才是最靠譜的方式“。孩子自律,體驗到責任感,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覺性,這是對學習負責,也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三、教會孩子自我檢查作業

每個孩子生活環境、性格、日常行為習慣等各不相同,他們的想法與方式也大有不同,並且每個孩子擅長的內容也有差異,檢查作業的側重點以及使用的辦法也不相同。

父母通過孩子的個性表現,以及日常表達,針對性的提出孩子檢查作業的辦法,這種個性化定製方式,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和良好檢查作業方式的形成。

1.孩子自主完成作業,父母先粗略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整性及字跡的工整性,對孩子的作業做到胸中有數,並讓孩子對照記錄作業本核對作業數量,看是否有漏項;

2.讓孩子根據各學科作業的特點進行查閱錯別字、單詞拼寫或小數點位置等粗心問題的自我檢查,如孩子未一下找出,家長進行提示但不要直接指出;

3.孩子將作業過程中的疑難或不清楚提出,向父母或老師尋求幫助,通過得到的正確指導,孩子將問題理解透徹,下次不容易再犯。

在檢查作業的過程,家長和孩子都要有耐心,不可莽撞,再就是向孩子重複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寫作業不圖快求穩;做題要自我檢查,不懂做標記。

前段時間,很火的家庭作業花樣教導視頻,逗樂我們之餘,同樣引起我們深思,因為每個家庭處理方式的不同,家庭作業確實讓很多家長頭疼。

其實,家庭作業是為鞏固孩子課堂學習設立,最主要目的是通過實踐讓孩子掌握和消化課堂知識。工作是父母的任務,家庭作業就是孩子的工作和任務。

家長先認識家庭作業的目標,再帶動孩子瞭解家庭作業,以身作則,讓孩子不排斥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需要檢查,但如何檢查有著很多學問,各位父母還需要多動腦筋,讓孩子作業自覺,父母省心。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布丁媽媽私享會


我正好就是二年級的老師,我就我班裡一個男孩子的情況,來給這位家長談談這個問題。

班裡的小男孩,在一年級上冊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可是從一年級的下冊開始,孩子的學習就走了下坡路。孩子的奶奶以前也做過老師,對孩子的學習也很重視,抓的很緊,眼看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低,奶奶著急,就到學校裡來找我談心。

孩子奶奶說,孩子自小是她一手帶大的,孩子也有點內向,不喜歡跟別人交流。所以每天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和學習。從幼兒園開始,就是一寫作業,奶奶就坐在孩子的身邊,讀一道題做一道題,一遇到難題,就會說“不會”,求救於奶奶,然後等著奶奶的幫助。

其實我在學校裡早就發現孩子這個問題了,當做課堂練習時也好,測驗也罷,別的孩子快速投入到做題狀態時,他都靜靜的坐在那裡,一個字也不寫,我問他為什麼不寫,在等什麼?他說“等奶奶”,他是在等奶奶讀題,等奶奶肯定,因為在家裡每做一題,都要奶奶點頭了,孩子才可以下筆寫。

因為他的這種情況,造成他的分數越來越低,孩子的奶奶找來學校,尋求老師的幫助。

這孩子的情況和這位家長朋友所說的情況是不是很相像,你們作為家長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的成績沒有提高,其實你們作為家長,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那就是對孩子的學習幫助太多了。

在小學低年齡段,家長都會輔導孩子寫作業,這是家長負責任的表現,但是家長一定搞清楚誰才是寫作業的主體,是孩子,不是家長!

對於輔導孩子的寫作業的問題,很多孩子的家長都走了極端,一種就是以我的學生的奶奶為代表的的,他們對孩子的作業問題,大包大攬,全程看護,搞得寫作業,不是孩子個人的事情,而是家長和孩子的共同的事情了。我學生奶奶說,她要是有點事去忙,孩子就在那裡傻傻地等待,根本自己就不敢下筆寫,其實孩子也不是不會,而是形成了習慣,得到了奶奶的首肯同意,才敢下筆寫。

另一種家長就是全部撒手不管,孩子自由發展。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也是一種不負責任。孩子小,在開始上學時,不管是知識性的學習上,還是一些學習態度和品質的培養上,都是需要家長的監督和負責的。

小學低年級的家長到底該如何正確輔導孩子寫作業?

家長首先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意識,寫作業是他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

放學把孩子接回家後,經過短暫的休整,就要開始寫作業。這休整包括孩子喝水呀、上廁所、吃點小零食等,告訴孩子,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寫業的過程中就要集中精力作業,不許一會要求幹這,一會要求幹那。

叫孩子在屬於他的寫作業的專用領域裡開始安心的寫作業。

寫作業前首先向孩子聲明,完成作業是他的任務,必須獨立完成。

不要養成孩子依賴家長的壞習慣。家長不要緊挨著孩子坐著,可以離開一點,挨的特別近,有的家長就愛去看,一看孩子寫錯了,或者遇到不會的在思考,就著急,甚至直接動口或者動手。所以稍微離得遠一點。給孩子一個考慮的過程。

向孩子說明,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向家長求救,在他們學會了查字典後,不認識的字也可以放開手,叫他們自己去查字典解決生字的問題。

遇到的難題,孩子不是不可以問家長,但是家長拿過題來看看,孩子說不會的題,是今天新學的知識點嗎?如果是,那就說明今天新學的知識點,根本沒有掌握好,那就先把今天孩子學的知識點,叫孩子給你說說,在說的過程中去發現孩子到底是哪裡有欠缺,沒搞明白,然後針對哪裡進行講解,孩子聽明白後,在叫孩子回頭做這道不會的題,這時孩子應該就能自己獨立完成了。這樣也就獲得一份解決了難題給自己帶來的喜悅,同時也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寫完作業後要孩子學會檢查。

很多孩子寫完作業,包括考試都不檢查,做錯題後後悔得都哭了,可是很多孩子下次還是不會檢查,大家知道原因嗎?

因為從小他寫完作業後,給他檢查的都是家長,而不是孩子自己,所以他們根本沒有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家長要培養孩子自己檢查的好習慣,如果孩子檢查後,家長又看了一遍,確實沒錯,那就說明孩子做題認真,檢查認真了。那就給予孩子獎勵,擁抱呀。媽媽的獎勵的親吻,或者小紅花之類的也可以,總之孩子喜歡的方式都可以,不建議給孩子獎金。

低年級學生成績差,除去個別的孩子是因為計算能力差的原因。大多是因為識字量少,不明白題意。

這就是為什麼在家裡,由家長讀題後,孩子每道題都能做上來,可是他們獨立做題就有點困難的原因。識字量和閱讀理解能力差。並且這也是種能力,在考試時,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班裡所有孩子都不認識這個字,可是優秀的孩子們,就會成功的揭過這個字,把題給解決了。而理解能力低的孩子。就算這個字根本不影響做題,他還是在那裡呆坐,原本會做的題也做不上來。


家長要針對孩子數學上經常出現的字,單獨教認,可以不會寫,但是必須會認。這樣識字多了,對於數學理解題意大有幫助。

再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的好習慣。

你就去看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大多不喜歡閱讀,就是在學校,集體讀課文,他們都懶得發出聲音。

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並且是有效的閱讀。有的孩子就是拿著書翻來翻去,根本就沒有讀進去,這樣的閱讀就是堅持100年也沒有進步。

家長可以叫孩子大聲朗讀,可以讀過後給你簡單的講講裡面的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你可以設計幾個小問題,一來看看孩子是否認真閱讀了,二可以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

題主朋友,你最大的失誤就是對孩子的幫助太多了,讓孩子的學習失去了主動性。培養孩子學習的獨立性,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習終究是孩子的事情。

作為家長,不能只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在你這種教導的方式下,即使你的孩子成績比較好,那麼你孩子遲早也會在學業摔跟頭。現在孩子的成績出現滑坡,或者孩子的成績根本就沒有好過,那麼家長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低年級的孩子,家長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為主。其中就包括孩子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這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手機前的友友們覺得我說的對嗎?如果覺得對就點個贊吧!如果有啥不同的意見或者建議,請友友們留言分享!期待大家踴躍發言!


淺淺的教育


我是小學老師,同時也是二年級學生家長,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想家長一定是迷茫的,我也有差不多的感受,每天好像都是圍著孩子在轉,每天都是在給她輔導作業,每天都是在不停的嘮叨和囑咐,每天都把自己迷失在管教之中。



其實,孩子入睡時靜靜的看著她,感覺她的壓力也好大,每天要上學,要寫作業,要各種閱讀,運動打卡,還要有父母在屁股後面不斷地催促。

我們家的女兒成績也挺差,一年級的期末考試幾乎就是班級裡倒數的,可想而知作為家長,而且是作為教師職業的家長,心中的那種鬱悶和壓抑,但說實話,我並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我們憂傷,也沒有讓她感覺到考試考的差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只是把她的試卷拿回家,然後心平氣和的跟她分析了下,然後讓她自己把題目再做一遍,其實有些錯的題目並不是不會,而是題目沒完全看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而且沒有上過幼小銜接,沒有在家裡給她輔導過多的課業知識,我想這也是正常的表現,待以後的識字量增加了,有些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我想,作為家長,其實還是要放平心態,要有耐心,不能不成人世界的那一套因果導向,或者是成果輸出的理論來要求孩子,對於孩子的輔導,其實也是需要量力而行,鬆弛有度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方法確實要比付出的時間更加重要。

對於孩子,我們首先還是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先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在給予一定的干預或者是幫助,而不是喧賓奪主的從一開始就介入,讓孩子失去自主學習的機會。



再者就是作為家長不能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一切,其實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是視自己的父母為榜樣的,如若我們在不停的嘮叨和抱怨中與我們的孩子交流,那麼換來的也必將是我們的影子,孩子也會成為我們的樣子。所以,還是建議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有自己的事業或者是愛好,在幹好自己的事情之餘再來管管我們的孩子,那麼孩子也會有更多自由的空間,我們對待工作的認真,我們對待愛好的投入,我們看書寫作的樣子,必將對孩子造成更好的正面影響。

總之,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的陪伴同樣也是漫長而累人的事情,那麼,只有作為父母的我們放鬆心態,積極面對,正確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萌卉媽


我家孩子也是二年級,一年級的時候寫作業天天陪著,到了二年級,我在有意識的讓她自己先做,不會的再去講解。我覺得不用每道題都去講,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做,不會的或者錯的再去講。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時候,一定要鍛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我現在還不是特別在意。如果在小學低年級學習習慣不好,比如作業拖拉,到了高年級再改感覺就難了。

作業方面我基本上是規定時間,九點前必須寫完,疫情之前有時晚上有輔導班,回來比較晚,會延長到10點,我們孩子班上第一名的家長分享經驗時說,10點前必須寫完所有作業,寫不完就不讓寫了。作業一定要監督保質保量完成,最後我們做家長的檢查簽字,錯的講解,輔導有時候也是火大,壓不住的時候嚷,甚至動手,沒啥用,所以現在儘量剋制。

還有就是一定要陪著孩子多看課外書,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這個對語文特別有幫助。尤其是作文看圖寫話和閱讀理解方面。


文知悅


我孩子也在讀二年級,學習好像就是在幫我學,自己一點都不想去動腦,可好好的跟他說,多表揚表揚他,調動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他的進步就很快。我的經驗告訴我,在家應該實行一個獎罰制度,讓他知道做錯了要懲罰,做對了就有獎勵的,這樣就學會興趣就會提上來了,有了學習興趣,成績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用戶5464266933015


這種情況我遇到過,以前的一個鄰居,她女兒從上小學開始媽媽就一直陪著學習,也是一題一題的講,遇到不會的她媽媽就會拿著書來問我,但每次考試孩子的成績都不盡人意,通過跟她們的接觸我發現,孩子遇到問題直接就問媽媽,媽媽總是不厭其煩的給講解,孩子已經不會自己思考了,而是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感,考試的時候沒人可以問了成績自然也上不去,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自覺學習,勤動腦。

1.二年級應該可以不用盯著做作業了,經過了一年級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了,如果你的孩子還沒辦法自己做完,比如存在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的話,一定要及時糾正,可以先陪著孩子做作業,但是將陪伴的時間一點點縮短,逐漸讓孩子適應在沒人監督的環境下做作業。

2.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自覺學習,不能依賴家長,遇到難題不能直接告訴解題步驟,要將思考方法教給孩子,引導孩子做題。在生活中要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探索,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

3.對於孩子的錯誤要及時糾正,瞭解孩子的做題思路,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看看是哪裡出現的偏差,以便及時改正孩子的錯誤認知,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

4.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讓他體會到獨立的意義,不能凡事都依賴父母。同時家長也不要過多幹涉,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干涉過多會使孩子喪失主動性,不能主動學習,成績自然提不上去了。

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錯,但也要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心態,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林艾葉子


你自己也想想,也自我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在幼兒園時期沒有重視孩子的學習,生活各種習慣的培養呢?我女兒今年一年級,幼兒園讀的公立的,不教語文數學的哦!但是培養習慣培養的很好,我們也只是在這個暑假給她銜接了下,但是我們也沒有和學校的知識點同步。幼兒園開始我女兒就每天必須畫日記(然後給我口述內容)每天和我親子讀書(沒教認字,我讀她自己再讀,沒有刻意教她)三歲多自己睡,四歲多開始做家務,每天只要吃完飯必須做家務,我們一起。現在自己會從學校記作業回來給我,每天睡前自己看課表收拾書(我只是第一天教她怎麼收後來就沒有幫忙了。)做所有事我們都不會打斷她,哪怕是寫作業我們都是坐旁邊看書,她自己寫完了我們也不給她說具體哪裡錯了,只是告訴她有錯的地方讓她自己檢查(養成自己檢查的好習慣)做任何事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做不完會有一定的懲罰(不是體罰)現在每天按時自己起來自己洗漱,現在做作業我根本不擔心,每天作業一小時全部完成。孩子小學階段主要是習慣的培養,養成好習慣大人真的會輕鬆很多!希望能幫助你!這是我家一年級的作業,還有英語作業呢!所以也不少了但是都是一小時全部做完,卷子昨天讓她寫了一張,我只給她讀了她不認識的字,二十分鐘搞定了!另外,讓孩子練練書法我覺得挺好的,可以練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提升寫字速度!每天一定要堅持做這些!習慣的養成很漫長,但是養成好習慣就是很輕鬆的了!





風蘇菀


搞清楚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異,提問的家長估計就能明白為什麼孩子的成績提不上去了!


我自己的真實經歷

我小學的時候,一年級還是二年級我忘記了。那時候我就不愛寫作文,我覺得特沒意思!我媽那時候特有意思,發現我不愛寫作文,看到什麼就讓我描述一下,慢慢的我就發現我形容一個實物的詞語越來越豐富!遇到沒見過的會主動跟我媽描述這個東西。這也間接導致了我語文成績不斷提升!而這個過程中我從排斥到接受到喜歡,這個過程我深刻的明白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對了,我媽只是一個上過初中的農村婦女。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區別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習效率完全不一樣。當孩子喜歡某個學科的時候,那麼他會很期待這門課程!一旦遇到不會的,他會自己鑽研求助老師家長。這樣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高的!但如果孩子本身不喜歡的科目,從自身來說就會逃避,即便你給他講他也是應付你,效率會大打折扣!


  2. 學習的方式完全不同。跟上一條同樣的道理,主動學的都是喜歡的,孩子會開發自己的各種思維來學這門課程。不喜歡的就是各種抵抗,怎麼把時間熬過去就算贏。

  3. 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不同。從題目中可以看出來孩子基本對寫作業毫無興趣,即便你在旁邊一題一題解釋,你覺得孩子能聽進去麼?可如果是孩子拿著書問你,你無論說的多離譜孩子都會認真聽,這就是熱情和動力上的差異造成的。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呢?

既然知道了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解決呢?我個人的建議

  1. 把孩子不喜歡的科目題目變成具象化的東西,變成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孩子不喜歡數學,喜歡汽車,那就把數學題換成汽車數量的問題。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轉變孩子學習的模式!

  2. 在玩中學習。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孩子的好時間,只是家長沒發現而已。比如孩子不喜歡英語,那麼當他玩玩具的時候你就可以用英語說這個玩具的名字,以及形容詞。還是得靠潛移默化轉變孩子的學習能動性。

  3. 家長切勿表現出煩躁的情緒,萬萬不可急於求成。家長在對待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很容易表現出焦躁的、著急的情緒。你的這些情緒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誰都知道一口無法吃成胖子,孩子也一樣,請把你的耐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關於輔導孩子,但孩子成績缺沒有提升,這就是我的看法和建議。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

PS教學簡單哥


現在家長陪著寫作業的現象特別多,有時候為了讓孩子完成作業,都要熬夜到很晚。題主說陪著寫作業,還要一題一題的解釋我個人認為是不可取的。

首先,孩子的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長只要給他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就可以了,我們每天盯著他學習,孩子的內心也許是不願意的,這時候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長每天盯著孩子學習,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孩子會等著家長來陪,如果哪天家長有事不能陪著寫作業,那孩子會等著家長來陪,我妹妹家的孩子就是習慣了家長陪著寫作業,一旦不能陪著,他會在那裡等著,就是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

再次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可能短時間就會迅速提上去,家長幫他講解,他當時可能會了,遇到下一個題他又不會了,我們的思路和孩子的不一致,對孩子的成績幫助不大。

最後我們一道題一道題的講解,講的越詳細,孩子反而不願意動腦子思考,一遇到題目不會的時候,孩子會變得懶惰,他不願意思考,認為家長會給講,最後失去解決題目的能力 。

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呢?

一是要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制定相應的規則,讓他自己先自己做,等將會的題目做完之後,在幫助孩子看看作業哪裡做的不好。

二是教導他做作業的時候,或者遇到他不理解,做不好的題目時,不要一題一題的告訴孩子答案,我們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交給他學習的方法 。


三是我們學會引導孩子學習,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孩子成績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方法得當,孩子願意努力,成績就會得到提高。


love晨寶貝


我家孫女也是二年級!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寫到九點半左右!很多作業都是孩子沒有學到的!你讓孩子寫!怎麼寫!沒學過她也不會呀!小小年紀承受的太多!大人累!小孩更累!搞不懂這樣的教師怎麼佈置這樣的作業!可以這樣說!不會的作業都是家長完成的!這樣能教好學生嗎?!現在的學校教師大都是剛畢業分配的!幾乎沒有教學經驗!只管佈置!不管你會不會!唉揍他們的心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