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以“鄉愁”為題寫一首詩或詩歌?

雛初


如何以“鄉愁”為題寫一首詩或詩歌?


前言

鄉愁,就是思鄉的愁緒。古詩詞中關於鄉愁的佳作不勝枚舉。讀書人都要外出求學求官,難免要離開家鄉,這種思鄉之情常常用詩詞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們先看看古人的相關作品,分析下古人是如何表達鄉愁的。

古人的鄉愁之詩

1、南北朝《渡河北》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趙武靈王置代郡。在今河北省蔚縣一帶。詩人王褒(約513~576年),字子淵,是梁元帝時期的任吏部尚書、左僕射。西魏入侵江陵後,王褒被扣留。沒有再回到南方。這首詩就是其在北方時思念家鄉的作品。

作者先寫時令,秋風吹木葉。再寫地點: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

第三聯,寫”心悲“與”腸斷“,表達出自己身處他鄉的痛苦。

2、隋朝《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陳後主陳叔寶時,江總任陳朝宰相,據說這個傢伙他不理政務,每天和後主飲酒作至於陳朝滅亡和陳叔寶一起北上。

此人在歷史上聲名不佳,原來的詩作浮豔靡麗,亡國以後時有悲涼之音。這首絕句就是此時的作品。

起句對仗,用了兩個意象對比:南雲、北雁。心向往南方,身體在北方,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後兩句是思鄉的內容,只從一處寫來,這種寫法後來王維也用過: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3、唐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這首詩膾炙人口,無人不知。王維起句既是評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點明自己在他鄉思親,如此直白的道出。

後兩句從對面寫來,不再說自己思鄉,而是說眾位兄弟們登高時,一定會發現少了我王維,必定會想起我。

4、宋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1021-1086),是江西人,王安石辭官以後住在金陵,因此思念金陵故居時用了一個”還“字,這裡可算是第二故鄉。

盈盈一水間,京口瓜州在長江兩岸相對,中山也不算太遙遠,只是不知道何時能夠再回去。詩中用了三個地名:京口、瓜州、鐘山,前兩個在眼前,卻是異鄉,後一個在遠方,是自己的家。

結束語

思鄉時注意用合適的意象,如地名的對比:《渡河北》的洞庭vs代郡;瓜洲vs鐘山,一個家鄉一個他鄉。其他的名詞意象:歸燕、歸雁、秋雲、秋風.....典故:如張翰秋風鱸膾等;行動:登樓、遠望等等。

另外,經常可以看到題目未必是思鄉,但是內容是思鄉。例如老街自己的習作:

殘月曉風裡,天涯霜信歸。板橋遺足跡,禽唱染清威 。觸手黃花溼,憑欄草色腓。寒秋一行雁,猶自向南飛。

注意意象的選擇,自然有羈旅思鄉之意。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鄉愁

不遠離家鄉,

感受不到對家鄉的思念;

不遠離父母,

感受不到對父母的掛牽!

家鄉的山,

注入我的筋骨,

讓我更加堅強;

家鄉的水,

融入我的血液,

讓我更加怡然!

堅信有一天不在他鄉:

徹夜難眠,

堅信有一天不在他鄉:

留連忘返!

我的根在張家界,

只有您能給我溫暖;

我的魂在張家界,

只有您能給我團圓!

揮不去的鄉愁,

播灑在此篇,

道不盡的鄉愁;

頭條內吶喊!

張家界:

愛你一萬年!





線切割乾貨共享


鄉愁 長大了 離開家鄉到他鄉 鄉愁是父母的牽掛 結婚了 為了生活在異鄉 除了父母的牽掛 還有愛人的思念 有了孩子 為了孩子活得不象自己 我還在他鄉尋找希望 除了父母的牽掛愛人的思念 這有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鄉愁 還有家鄉的老屋 見證了我的生命的冬季與春暖花香 鄉愁 還有那片蘆葦塘 那是童年歡樂的天堂 一起成長的小夥伴 現在已散落在四方 鄉愁 還有老年人講的故事 教導著我人應該一生善良 鄉愁 還有家鄉的果園 春花秋實夢裡嚮往 鄉愁 還有家鄉的藕塘 碧玉傘白蓮花 釆蓮蓬永生難忘 鄉愁 還有村南那條小河 流過我青春的時光 鄉愁 ......


用戶61560377770


打工者的鄉愁

美麗鄂爾多斯

藍天白雲

地闊人稀

沙丘連綿

沃野千里

退牧還草後

荒突突的沙漠

不覺中變成了無邊無垠的綠洲

草長鶯飛

鳥語花香

牧民的小村

淹沒在綠色中

循聲而去

往往也難以尋覓

在草原深處的煤礦

成了綠色海洋中的小島

高聳的煤倉好似汪洋中的燈塔

是同事自草原是處迴歸的唯一向標

初到草原

詩意濃濃

光陰荏苒

兔走烏飛

詩意淡去

湧上心頭的是滿滿的鄉愁

想家的滋味是苦苦的

想家的滋味是澀澀的

想家的滋味是酸酸的

常常在

鄉思難耐時

寂寞孤獨的班後

傍晚慘淡的夕陽中

漫步荒無人煙的草原中

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

高大孤立的老柳

低飛遠去的沙雞

奔跑如飛的沙兔

流水悠悠的小河

沾滿秋意的樹葉

更顯

草靜原深

萬籟俱寂

頓覺思鄉之緒更甚

便在空無人氣草原中

大聲喊頌

王禹偁的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

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

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

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

村橋原樹似吾鄉

以解壓抑心胸的鄉愁



警世真言


《鄉愁》

鄉愁是一壺老酒,醉了憂傷,也醉了重逢。

以前,鄉愁離我很近很近,山高水遠,也遠不過我遙望的目光,地久天長,也長不過媽媽的牽念。想起,暖到心裡,甜到夢裡。因有媽媽的關愛和心疼!



現在,鄉愁離我很遠很遠,念來,已經漠糊,亦如隔世,夢已支離破碎,因為再也聽不到媽媽的呼喚,把愛留給了我,您就走進了永遠,春去冬來,母愛已無聲…………



以前,鄉愁是無數個望穿秋水的期待,也是一次又一次在夢裡的重逢,每當春回大地,常常惦記著,我那可愛的小燕子,可回到了家中?

家鄉的那條小河,可曾記得一路追我,一路不捨,一路訴說,一路深情……



如今,鄉愁已化作眼中的淚,歲月的風,白雲悠悠,鄉愁太重,如何載得動這許多夢?


暖心2020


記得巴山核桃香,

出門打工到慶陽,

獨自在外多掙錢,

家中父母望斷腸。

每年過節值班忙,

故鄉還有小兒郎,

寄些錢財和衣物,

怎奈心裡更荒涼。

歲末回家情歡暢,

排班又是讓我上,

老小不能來團聚

堅守崗位替人想。

親子見我叫姨娘,

難道是我變了樣,

老家肉香水也甜,

全體團圓我自強!


加減乘除39187


聽說,故鄉下雪了。

回憶中的,故鄉的雪,是摻雜著無數夢幻和童真的,那是我們最執著的過去。一片雪的大地,兩眼望去,除了滿山遍野的銀白色和偶爾飛過的孤鳥,還有幾聲稀碎的狗吠,是找不見任何蹤跡的。平時熙攘的村莊,那些成堆的草垛,未曾整理的瓜蔓,這時也是塗上了一層凜冬的肅殺感,使人望而生畏。

我的記憶總是被回憶拉扯著,嚮往曾經,那些年少的歲月,那是,我還待在故鄉的冬天,記不清,也忘不掉的,那些雪後的童年。大人們總是在雪後掃著各自的門前雪,而調皮又活波的我們——鄉間孩童,總是肆無忌憚的吆三喝四,呼朋叫友,在那落滿雪的田野間,追逐,奔跑,嬉戲,或是在雪地摔跤,或是在路間滑行,或是在大雪間掃出一塊兒空地,撒上玉米穀子 ,布好陷阱,等待飢餓的鳥雀來落網。冷的時候,總是偷偷點燃摞在田間的苞谷杆來取暖 ,為此也捱了不少長輩們的責怪謾罵。那時的我們,還是年少時的模樣,渴望著下雪,渴望著和玩伴兒去各個可以被稱之為探險的地方,在沒去過的地方留下腳印,在去過的地方畫下未來。

懷念總是那麼殘忍,一轉眼,我們又是一代人,也開始了四處奔波勞碌,到處打拼賺錢,養家餬口。在那些吃滿苦頭的背後,總渴望著也暢想著自己終有一天可以衣錦還鄉。當一場雪落,我們總是會問起故鄉有沒有下雪,我們真的是在問天氣嗎?不,那是在問我們的故鄉,也是在問我們的青春和年少。

雪還在下,流浪在外的人,總渴望著回家。再瞧一眼故鄉的雪,再做一世故鄉的人





農村回憶


——《 鄉愁 》

幼時郵寄思慈母,成年船票接新娘。

矮墳兩方夢相見,海峽一彎斷楊槳。

鄉愁滋味苦酒醉,沸血燒痛紅海棠。

悲歌難忍不哭泣,遠望只願歸故鄉。

原文: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欒小乾


提起鄉愁,真是一言難盡。尤其是像我這樣背井離鄉已數十載,只有每年藉助清明節祭祖掃墓之機才能回到故鄉,一睹她的尊容。雖然,故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是往日的那幅模樣,但在我眼中,依然還能清晰的記起他早年的形象,因為那裡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坎都曾伴隨過我的成長,至今也依然給我留下那美好而又難以忘懷的記憶。

【鄉 愁】

背井三十載,

鄉愁一串串;

蹉跎歲月度,

最憶是童年;

春日牽牛草,

夏夜伴蟬眠;

秋霜野果香,

冬雪身無棉;

家中煩兄弟,

野外戲泥田;

四季無憂慮,

新年新衣穿;

他日百年盡,

歸根是心願。


冬日暖陽124086398


鄉愁。

那是兒時的回憶,母親的臂彎,

那是分別的思念,父親的蒼顏。

那是多少個十五,明月總難圓,

那是兒女積累起了,多少遺憾。

愧疚總在心田,無奈難成心願,

您可知道夜深,兒流淚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