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湖北省的房縣,是鄂西北的一個小縣,縣城在群山環抱中,山明水秀,文風特盛,是詩經的主要採集地。秦置房陵郡,迄今已有3500多年曆史, 自秦迄宋十四位帝王將相貶居房陵,博大精深的京城文化使房縣美名傳揚;《二十四史》記載,房縣是與京城聯繫最緊密的縣,民間至今保留著濃厚的宮廷文化色彩。從這句“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房陵城”的話中就可看出,房縣了一直都宮廷鬥爭是分不開的,最著名的就數唐中宗李顯,他曾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安置在房陵(即房縣)達十四年之久(嗣聖元年—一六八三年—聖曆元年一六九七),至中宗復辟即位後,免房縣租稅三年。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房縣區域位置

但房縣在中國歷史上佔據真正重要地位,尚不是唐中宗在此駐過蹕,或是其它被流放的人,而是南明最後一位君主在此地建都十八年,為明祚多延了兩年。但一般研究明史者讀者,皆以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永曆帝入緬,吳三桂追俘遇害為南明歷數之終,實則是永曆亡後又過二年,在房縣建元定武的韓王為清兵所滅則終。

此事要先從韓王本身說起,明太祖朱元璋生前將兒子們都封為王,齒序第十九子名松,封為韓王,最初藩國於遼東開原(今遼寧開原),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改封藩國甘肅平涼。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韓王松傳了十代至十二世孫朱亶塉,於萬曆三十九年襲封,崇禎十六年(即一六四三)張獻忠破平涼,韓王朱亶塉被執,本來張獻忠、李自成捉到親王甚至王族皆屠殺無遺,韓王不知為什麼脫逃了,逃至鄂西潛伏。

明末的以一六四四(是年為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弘光元年)、一六四五(是年為順治二年、隆武元年)、一六四六(順治三年、隆武二年)此三年情形最亂,計李自成破北京,崇禎帝殉國,弘光帝繼位南京,被清兵所俘,隆武帝即位福州,城破殉國。李自成、張獻忠亦先後被殺,明室無主,就在隆武帝殉國福州時,韓王被擁立於房縣,桂王被擁立於肇慶,韓王即以是年為定武元年,桂王以次年為永曆元年,兩王雖同年繼位,定武卻較永曆早一年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擁韓王最有力者是張獻忠餘黨郝永忠,此人在張獻忠部下資格甚老,較李定國、孫可望、白子選、艾能奇等人長半輩,李、孫均獻忠養子,郝則是朋友部下,其人最初何名已無可考,只知在獻忠部下最慓悍,每攻城略地,一定搖旗先登,故名郝搖旗,其永忠之名,可能是韓王所賜的。

張獻忠敗後,餘黨孫可望、李定國、白文選、艾能奇均南下降永曆帝,只有郝永忠留在房縣,擁立韓王為君,以後孫可望專權永曆朝政,派人來招郝永忠前往,永忠回信稱可望為老侄,自稱侍生,且教訓可望:“老侄年來舉動,何以至是?”,雙方自談不攏,永忠乃全心支持韓王。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另外一股是李自成餘黨,由自成之侄李過率領,投明後,賜名李赤心,赤心病死,養子李來享代領其眾,居興山、歸州(現秭歸縣歸州鎮),另外尚有劉二虎(又名體仁、體純)據巫山均受韓王命令,此時定武朝廷所轄有今鄂西十多縣,尚有川東一部。

定武諸將以郝永忠地位最尊,以李來享勢力最強,但始終精誠團結,上下一心,對韓王則赤誠擁戴,不似孫可望之威脅永曆帝,跋扈不聽命。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但外界對此一部分力量來源不太瞭解,更不知有韓王所建之定武朝廷,一般均稱之為川東十三家,十三家是流寇最早起事時的名稱,最初的十三家有張獻忠,李自成尚未入流,只是高迎祥部將,以後屢次更換,到了定武建元時,留在鄂西川東的只有郝永忠是張獻忠一系,李來享是李自成一系,其他全不相干,但外界仍以十三家稱之。至於有歷史書如《小腆紀年》則將這批明將列為永曆系統,是因為永曆四年(一六五一)永曆帝命大學士,文安之總督川湖諸路軍務,賜尚方劍便宜行事,進王光興、郝永忠、劉體仁、袁宗弟、李來享、黨守素、王友進、馬雲翔、郝復榮、及譚弘、譚詣、譚文等為公候。此是永曆朝廷有意安撫定武諸將,以正統自居,但定武諸將是否接受,則尚難言。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但《小腆紀年》的作者沒見過定武朝廷的資料,以為隆武帝敗亡之後,南明只有一個永曆帝,凡是明將皆屬永曆。

但定武諸將困處鄂西山區,地瘠民貧,師老兵疲,不能起大作用,清廷也看出這一支兵力不足為大患,所以集中全力解決永曆帝,而將定武置於最後,此亦定武能多延兩年之原因。

定武諸將重要活動是在永曆十五年(定武十六年、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清兵大舉攻擊,永曆情況危急,張煌言初勸鄭成功出兵救援,鄭成功初得臺灣,無力出兵,張煌言乃派職方郎中吳鉏挾弔書來鄂西勸定武諸將出師,當時煌言應當知有定武朝廷,但史書記載仍書十三家,當是從舊名,《小腆紀年》張煌言傳記此事,言“十三家已衰敝,不敢出。”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定武諸將所以不能出兵,當與內訌有關,兩年前,順治十六年正月,永曆所派的川湖總督文安之因得罪孫可望,不能回滇黔,走依劉體仁,此時居然率劉體仁、袁宗弟、李來享等十六營水路赴重慶,聲勢浩大,後來三譚內訌,譚弘、譚詣殺譚文,文安之為治兩人的罪,下令聲討,譚弘、譚詣懼而降清,引清兵來攻,各路敗散,已得之地復失。永曆帝也就在此年入緬。

清廷在順治十八年滅永曆帝,次年因魯王以海病逝臺灣,整個國內與清廷對抗之明裔,只有在川東鄂西的定武朝廷了,此時順治帝亦殂,康熙帝嗣位,年幼,鏊拜專政,決計要剪滅此地明軍,以川鄂陝三省軍進剿,並派出都中勁旅靖西將軍穆裡瑪,定西將軍圖海專師征討,用兵之多,聲勢之大,不下於對付永曆帝。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此時清兵分三路進攻,一路攻巫山之劉體仁(二虎),一路攻興山、歸州之李來享,一路攻房縣、竹山之郝永忠、袁宗弟。竹山、房縣一路戰況未見公佈,首先接觸是在巫山,明將已不止劉體仁,尚有郝永忠、袁宗弟在內,不知郝、袁是在竹山、房縣失守逃至巫山,還是得到巫山有警趕來援救?

巫山之戰,前後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二月,由湖廣提督董學禮督率鄖陽總兵穆生輝、襄陽總兵官於大海,辰常總兵官高守貴。統率官兵三萬人,鏊山、開道,進至李家店與明軍萬餘人遭遇,雙方一場惡戰,明軍敗走,但清兵損失亦必不輕,未能繼續進攻,明兵亦未潰散,收拾殘餘仍能再戰,且能一度進攻巫山(巫山當是此役陷清)。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第二階段始於康熙二年十二月,清兵增援勁旅,逐步進逼,一直攻到陳家坡,已入要地,明兵諸將也拼死抵抗,這一仗明兵全軍覆滅,劉體純退至天池,眼見大勢已去自溢而死,清兵繼續追擊,郝永忠、袁宗弟戰死,東安王朱盛蒗被俘,此時只剩下李來享一路。

陳家坡天池之戰在康熙三年正月,戰事結束後,清兵即全力對付李來享,來享自知不敵,率眾退入茅簏山,地在鄖陽境內,實為險要,清兵也不敢猛攻,只能築長圍圍困,到了是年八月,明兵食物斷絕,部分官兵下山投降,李來享於八月初五,舉家自焚。到此,明朝之統治始告終結,此時,距崇禎殉國已二十年。

漢人反抗清朝最後的基地湖北房縣,鬥爭20多年,康熙3年悲壯覆滅

網絡圖片

此一節歷史尚有一點未明,即韓王下落如何?巫山陳家坡之戰,韓王不在,清兵俘楚藩宗室東安王盛蒗,是不是韓王此時已老死?諸將推東安王權且繼統。定武紀年只到十八年,事實上明室在川鄂邊界覆沒,已在次年。

韓王朱亶塉及諸將獨立支持二十年,可見這一段歷史的悲壯,較鄭成功猶難,最後全體殉國,無一投降,特以其地偏僻,韓王又是蔬屬,明末史籍記載此事者,只有左繼查《罪惟錄》一書,而《罪惟錄》一開始就成禁書,清代史家均無緣見到,只到民國始復見天日,而此一群民族英雄,艱苦奮鬥之歷史,始得大白於世。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