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什麼意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什麼意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兩句並非原文,而是後人在傳唱的時候進行了修改。改動之後,上下句皆為七字,格式上對稱,讓人以為是詩句。同時在下句中增添了“人”字,明確了詩句感嘆的主體為人,意思就是“這世間的感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讓人捨生忘死,海誓山盟。”

其實原文不是這樣的,原文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出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字裕之,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什麼意思?

《摸魚兒》這個詞牌,一百多字,用韻致密,調勢流暢而節律富於變化,南宋詞人特別喜歡。篇幅較長,所以題材適應廣泛,凡寫景、抒情、詠物、贈酬、祝頌都可以,不過用來表現幽咽之情最能體現此調的音韻特點。這首《雁丘》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以雁擬人,緊緊圍繞“情”字,寫景寫情融為一體,悽婉纏綿,感人至深。

而元好問這首詞,前面還有一段頗長的序言,說明了這首詞的寫作動機和事情經過,其實就是自注。讀明白序言,更利於我們瞭解詞牌中說了什麼。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十六歲那年去幷州應試,路上碰到個捕雁的獵人說:“今早上抓了只大雁殺了,另外一隻雖然掙脫了網,卻只是悲鳴盤旋,不肯離開,最後竟然撞地自殺了。”元好問深為感動,買下兩隻大雁,合葬於汾水之上,壘上石頭做標記,並稱之為“雁丘”。一起去趕考的人都被這兩隻大雁生死相依不獨活的情義給感動了,紛紛寫詩讚揚。詞人也寫了一首《雁丘詞》。但是隨手作品,並不協音律,所以今天修改合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什麼意思?

序言簡單明白地交代了寫這首詞的原因,這樣的交代使得詞牌的第一句橫空出世卻並不顯得突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沒有人會沒有原因的仰天長嘯,再感情激烈總有個由頭。因為感嘆大雁的殉情,年輕的詞人產生了疑惑和感動。這愛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為什麼讓它們舍其生命而相隨?

上片從疑問和讚歎起筆,詳細地擬人化描寫大雁為何要殉情。為何?“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冬天南下,春天北歸,這對老夫妻,相伴相隨度過了多少個年頭。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苦楚。到此刻,方知這雙雁竟比人間兒女更加痴情!“痴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為愛奮不顧身的痴情男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君即殉情的大雁,這裡使用了代入的角度,大雁在殉情的時候的思維活動栩栩如生。你一定在想:此去萬里,形孤影單,前程渺渺路漫漫,萬里千山,晨風暮雪,可失去了摯愛的陪伴,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詞的下片描寫自然景色,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悽苦。與題主問題稍遠,我們簡單看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什麼意思?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這是寫“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遊,當時是簫鼓喧天,而現今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雁死不能復生,山鬼枉自哀啼。“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弔。

這首詞的精華所在正是開篇一句“問世間”,也就是題主說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種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的氣勢雷霆萬鈞,破空而來。

究竟情為何能讓人忘卻生死?

​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回應了:

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到深處,萬物凋零,情之所至,身外無物。不知能為情捨生的人,都沒有體會到真正的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