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移動和聯通、電信合併,那麼5G基站是不是就只用建1/2了?

HumanFair507


從理論上是這樣的。因為目前來說,建設5G網絡,等於是三家一人建一張網絡,造成了重複浪費。目前移動和電信已經在傳輸網上實現了共享,這樣會減輕運營商建網的負擔,也避免了浪費。但是電信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如果三家合併,共建一張5G網絡,那在電信市場中就沒有競爭,完全壟斷,這樣對消費者是不利的。因此,還需要三家運營商各建5G網絡。


暴走通信


從邏輯上,這個理解沒毛病!遠的不說,4G時代,三家運營商就是各建了一張4G網。考慮到三家運營商都是央企,建三張網有重複建設的問題,存在資源浪費。

但是!正因為存在三家運營商,競爭更加充分,廣大用戶享受了提取降費帶來的便利。早在2015年國家要求提速降費之前,移動通信一直在提速、降費!

如果三家合併成一家,像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那樣,基站建設的成本會大大較少。一方面,重複建設少了,省了一大筆。另一方面,獨此一家的巨無霸就是大佬,誰要信號都得來求,哪裡還會存在如今走到哪都被人敲竹槓的麻煩?

但隨之而來的會是行業活力減弱,發展動力減弱。過去三十年“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式發展大概就不會再有了。

歷史無法重複,我們要做的,是現在就做正確的決定!


通信贏家


【信息走進生活】與您分享觀點!

如果移動和聯通、電信合併,那麼5G基站是不是就只用建1/2了?

不可能合併

通信運營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市場的需要。當初,郵電局分家為郵政局與電信局,而後電信局又分拆為電信公司與移動公司,同時,在原國信尋呼的基礎上組建了聯通公司,這是國家行業管理細分的戰略,也是通信產業打破壟斷,全面提升技術與服務水平的明智之舉。

通信行業壟斷還未破冰之前,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辦理一個大哥大模擬電話就要萬元以上,裝個座機不託關係還裝不上,那個時代的體驗是當今廣大群眾無法接受的,也不可重蹈行業壟斷的覆轍。

合併不意味著5G基站減少50%

關於5G基站建設規劃,當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在6-7年間建設600萬個5G基站,實際上,三大運營商當前在網運行的基站站址數量應不低於700萬個。考慮到技術演進及投資策略的緣故,當前5G建設理應採取在老基站擴建5G無線設備為主,新建5G站址為輔的策略。而早在3G時代,三大運營商就已經開始進行物理路由、基站配套設施等方面的資源共建共享了,現由於聯建辦、鐵塔公司的出現,也使得通信基礎資源的合作建設更趨於深入與精細化了。

所以,運營商合併與否,對於基站建設數量的影響是很有限的。

市場策略決定了5G基站建設走向

眾所周知,移動和聯通、電信同為通信業三大巨頭之一,其經營範圍與目標市場在過去是存在極大差異,當前雖然都是全業務運營商了,但是它們在目標群體、行業應用及市場策略等方面依然存在差異。尤其是在當前5G的大環境下,行業應用及領域拓展的重要性不亞於大眾市場,那麼在網絡覆蓋、資源匹配等方面必然大相徑庭,差異化的經營必然造就差異化的網絡,因此,三大運營商的網絡建設策略顯然不可一概而論。

5G技術發展的未知性

5G技術被稱為顛覆性的技術,這並非是空穴來風。在用戶資源匹配、自愈維護、信息推送方式、網元密集化等方面將完全改觀,甚至打破以往時代的許多技術觀念。比如建立虛擬數據中心、弱化IP地址以及10米級別的覆蓋網元等等,太多的未知領域等待著人們去探索,相應的基站建設就變得更加複雜了,可能不僅僅是數量的問題了!

希望筆者的觀點對您有所幫助!

【信息走進生活】持續聚焦信息科技,聊聊信息生活的感悟,歡迎評論與關注!

科技漫漫說


有人認為移動、聯通、電信合併後,連一半基站都不用建設,本人不能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因為這個觀點只考慮了基站覆蓋問題,沒有考慮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基站的容量問題。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認識馬斯克的星鏈問題上,大家一般都特別強調衛星的廣覆蓋能力,但是都沒有想過憑藉1.2萬顆供電都受限的衛星,星鏈系統服務的用戶總數能跟地面幾百萬臺基站相比嗎?

如果充分考慮容量的制約,就算三大運營商合併,基站數量真的會只剩一家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數量嗎?請看我的分析。

基站的容量有上限

基站容量簡單來講,就是一臺基站能夠支持的用戶數量。

通常大家認為,只要有基站信號覆蓋的地方,我想上網就肯定能上,其實這只是中國基站部署數量遠超其它國家給大家造成的錯誤印象。

一臺基站能夠接入的用戶數量是有限制的,主要存在於三個方面:

  1. 空口容量限制:空口容量受限與電磁波能夠承載的最大數據量,為了能夠使電磁波傳輸數字信息,需要對電磁波進行數字編碼,電磁波能夠容納多少數據量,取決與電磁波頻段的寬度、編碼方式、調製方式等,5G協議對空口部分有詳細描述,5G的空口容量是4G的25倍左右。
  2. 芯片能力限制:大家針對手機處理器性能吵得不可開交,手機性能再強大也只是處理一臺手機的數據,一臺基站要能夠同時處理上千用戶的數據上傳和下載,對基站芯片的處理性能造成嚴峻考驗,當然基站作為一個大型通訊設備,肯定不是隻有一片芯片,而且一個芯片池。
  3. 傳輸容量限制:5G時代一個用戶就可以達到1Gbps以上的下載速率,一千個用戶同時上網呢?基站每秒要完成1000G數據的接收和轉發,就算用光纖傳輸對基站的考驗也是非常大的。

總之基站不是無底洞,能夠同時承載的用戶數是有限的,滿配置基站最大支持用戶數在1000個左右,典型配置基站一般在100~200個用戶。

容量基本計算單元是扇區載頻不是基站

容量計算的基本單位並不是基站,一臺基站最大能承載的用戶超過1000人,基站會根據覆蓋區域內用戶數的多少調整配置的具體硬件單板數量,很多基站並不是滿配置的,因此如果要具體計算容量,用基站來計算並不科學。

計算容量的基本單位(也是計算覆蓋的基本單位)叫做扇區載頻。

這個圖能夠清楚的看出,一個顏色的扇形區域就是一個載頻覆蓋的區域,所以叫扇區載頻,非常形象。計算容量和覆蓋的基本單位就是這樣一個扇區一個扇區的,而一臺基站最大可以支持72個扇區載頻,最小可能只配置了1個扇區載頻,所以說用基站臺數計算容量和覆蓋是很不合理的。

另外,運營商在買基站的時候也不是按照基站臺數來買的,也是按照一個扇區載頻一個扇區載頻來買的,因為這樣能夠比較準確的計算要服務的用戶數量。

三大T合併後按容量計算的扇區載頻數可能只有15%左右的縮減

城市內人口密集區域基站數量很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覆蓋不夠,而且因為基站容量受限。

比如一個火車站的購車大廳,因為視野非常空曠遮擋很少,如果只是要覆蓋信號的話一個扇區載頻就夠了,這種空曠環境5G信號輕鬆覆蓋1000米毫無壓力,那種5G信號只能覆蓋300米的認識其實是錯誤的,300米說的是城區有大量樓房遮擋的情況下。扇區載頻覆蓋範圍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有建築物遮擋,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容量受限不敢覆蓋太大面積。

比如圖中這個環境下,如果只是一個扇區載頻覆蓋過去,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誰都上不了網。因為一個扇區載頻只能支持幾十個用戶同時上網,幾千個人一起搶網絡的話,會導空口擁塞干擾太大誰也搶不到。

這種場景下只能通過增加扇區載頻數量來解決,這裡可能要建設幾十甚至上百個扇區載頻才行。

我們再來仔細觀察這個實際的覆蓋效果圖:

這個圖中其實接近一半的扇區載頻存在於左上區域,那個區域可能是火車站、大型商場、寫字樓等人特別密集的地方,由於每個扇區載頻容量受限,只能通過增加扇區載頻的方式進行重疊覆蓋。而右下人口稀少的區域,一個扇區載頻就可以覆蓋一大片面積。

所以很多時候容量才是基站數量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畢竟5G覆蓋主要是要給人用的,有多少人建多少基站。

那我們再看一下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各服務了多少用戶。根據2018年12月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的4G用戶總數為7.1億,中國聯通為2.2億,中國電信為2.4億。三大T一共服務了11.7億4G用戶,這裡面肯定有人持有多個號碼,還有的是企業集團用戶不是個人用戶。

那三大運營商的基站數量都是多少呢?中國移動的4G基站數達到了241萬個,中國聯通99萬個,中國電信138萬個。同樣都是覆蓋全國,巨大的基站數量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服務的用戶數多少,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下,容量是決定基站數量的主因。

那三大T合併後用戶會不會減少呢?我個人認為減少的比例很小,不會超過10%,因為持有多個號碼的用戶訴求主要就是要用到多個號碼,而不是為了持有多個運營商,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由於特殊原因需要多個運營商的號碼,這少部分人在合併後可能會銷號。

既然運營商合併後還是服務那麼多的客戶,那麼從容量方面來看,就還是要建設那麼多的扇區載頻,三大T合併後節省的重複建設比例有限,單叢容量看預計不會超過15%的比例。

由於覆蓋造成的基站重複建設預計會減少一半

目前三大運營商在覆蓋上還是存在重複建設情況的,特別是人越稀少的地方浪費越嚴重。

像這張圖片的覆蓋場景,山頂基站的視野一望無際,電磁波在開放空間的衰減並沒有那麼嚴重,通過增加基站發射功率、增大天線增益、波束賦形等手段,5G基站覆蓋幾公里以上半徑也是沒有問題的。

此時基站覆蓋下如果並沒有多少用戶,原則上只需要建設一個扇區載頻就行,但是移動、聯通、電信為了保證有信號,只能一個公司建設一個扇區載頻,這就是重複建設的浪費了。

但是隻要幾公里範圍內存在一個幾千人的村莊,由於上節講述的容量問題,這種重複建設的浪費就很小了,因為一個扇區載頻肯定遠遠不夠使用,本身就需要增加幾個,村裡人有的是移動號碼、有的是電信號碼、有的是聯通號碼,各自把自己公司的基站容量用滿。

實際上,由於中國村莊的密度非常大,因此純粹的覆蓋性浪費比例並不多,有人說西藏和新疆浪費多,其實西藏和新疆的無人區也是沒有信號的,那種地區只需要覆蓋公路和鐵路沿線就可以。

其實真正人特別少的區域,也沒有必要覆蓋5G,有個全國性的4G基本覆蓋就可以了。

因此,考慮覆蓋因素,三大運營商合併後基站數量確實會減少很多,可能會接近一半的比例。

總結:在中國人口密度很大的情況下,決定基站數量的主要因素是容量而不是覆蓋,綜合來看,三大運營商合併可節省的基站數量在30%左右。


楓葉科技2020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如果移動、聯通、電信合併了,5G基站數量連1/2都不需要建設。

如果三家運營商合併了,也就沒有什麼競爭了,剩餘的中國移動通信也就可以慢慢的建設自己的5G網絡。

其實現在之所以三大運營商的4G基站建設了這麼多,很大程度是競爭的結果。而如果三家合併,也就沒有了市場的壓力,對於運營商來說,慢慢的建設5G網絡也就好了,也沒有必要著急了。

先建設一張2.6G的5G網絡覆蓋城市,剩下的其實也就可以慢慢建設了。現在三大運營商的3.5Ghz建設5G成本要高於2.6G,貴的先放放。

如果工信部催的緊,也可以上900M的5G,反正合並了之後,900Mhz的無線頻譜也都在中國移動手裡了,雖然帶寬沒有那麼大,但是也可以湊合用,農村郊區估計也就是這個頻段了,慢點兒就慢點兒,反正覆蓋率是足夠的。

這樣算下來,連原來基站的1/2都不用,運營商組網以及維護成本會大大的降低。

不過,通信費用就很難下降了,一家獨大壟斷也就談不上什麼降價了,即使是國家倡導,運營商也只能陰奉陽違。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其實最初的時候中國的運營商只有中國電信一家的時候就是如此。

開始的時候中國只有一家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是中國電信的移動通信部門而已。那個時候歐洲的GSM制式已經出來了,但是中國依然是在"大哥大"時代。

別看現在中國移動的GSM基站最多,但是第一個GSM基站其實是中國聯通建設的。

缺少競爭壓力的運營商,其實就會比較僵化,最初的中國聯通就是做為一隻鯰魚去刺激當時的中國電信而成立。

中國至少是需要兩張完全獨立5G網絡的,所以也不可能三家運營商的合併。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涉及到的東西很多,這也使得5G這個制式的重要性是大大的提高的。

而只有一張獨立的5G網絡的話,如果出現什麼比較大的故障,癱瘓的區域可就太大了,造成的影響也就太大了,就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也需要三大運營商至少建設兩張覆蓋型的5G網絡。

所以,電信和聯通和共建共享5G無線接入網,但是三家不能完全共建共享5G,雖然可以更省錢一些。

至於廣電,在5G時代,基本也就是參與一下,很難真正的成長起來,廣電的底子還是太薄了。

總而言之,從通信業的歷史來看,如果三大運營商合併了,建設5G基站的數量連不合並的1/2都不會有,而且建設速度也會更慢。現在三大運營商分立的格局,建設兩張5G網絡,是現在階段最合理的設計了,很多時候,該花的錢其實還是得花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準確的答案應該是:

1,5G基站的基礎設施如電源設備和環境設備現在就只需要建設1份,由鐵塔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三大運營商從鐵塔公司租用,所以即使運營商合併了這部分設備也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2,5G基站的通信設施如傳輸設備和基站設備目前是由各家運營商自行建設,如果運營商合併了這部分設備就會減少!


是不是有點難理解?沒關係,請往下看,我來細細解讀。


首先,要搞清楚中國鐵塔公司以及他與三大運營商之間的關係。


1,從啟信寶上可以查到,中國鐵塔公司是由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在國務院的指導下合資成立的,他的營業範圍是:鐵塔建設、維護、運營;基站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和室內分佈系統的建設、維護、運營及基站設備的維護。

2,成立鐵塔公司的初衷就是為了提高基站的利用效率,避免重複建設造成資源浪費。2008年8月27日,中國國家審計署的一份工作報告顯示,2002年至2006年,中國移動、電信、聯通、網通、鐵通5家企業累計投入11235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重複投資問題突出,網絡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纜利用率僅為1/3左右。運營商之間資源共享的呼聲隨之而起。


其次,要搞清楚基站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通俗的講有以下幾個部分。

1,電源設備:主要設備有交流配電箱、高頻開關電源(整流)、蓄電池組(儲能),作用:為其他通信設備提供可靠電能。

2,傳輸設備:傳輸方式和設備類型很多,不細說。作用:雙向傳輸數據,主要實現基站和基站控制器之間的數據交互。

3,基站設備:通常是機櫃形式,近年有分佈式基站,大致子系統為基帶、射頻、天饋線,作用:提供無線覆蓋與容量。對我們用戶來說,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有沒有信號,會不會老佔線。

4,環境類設備:如空調、監控等。作用:為設備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及早發現站內故障。


為此,結論就是:基站內的電源和環境類設備是由鐵塔公司負責建設的,而裡面的傳輸設備和基站設備則是由各大運營商自己建設的。


回到正題,如果移動和聯通、電信合併,那麼5G基站是不是就只用建1/2了?


準確的答案應該是:

1,5G基站的基礎設施如電源設備和環境設備現在就只需要建設1份,由鐵塔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三大運營商從鐵塔公司租用,所以即使運營商合併了這部分設備也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2,5G基站的通信設施如傳輸設備和基站設備目前是由各家運營商自行建設,如果運營商合併了這部分設備就會減少!


希望的回答能幫助到您,我是猴子的棒子,請關注一下我咯~嘻嘻


猴子的棒子


現在三大運營商已經聯合成立了鐵塔公司,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共建基站的。但是事實也看到了,在一些地方只有一兩家的運營商網絡可以使用,這裡面還是牽扯到了用戶這一最根本的資源分配問題,目前來說沒有辦法完全融合。


老孫說手機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變成電信網絡壟斷了,原本三家競爭儘量的爭取客戶而源源不斷的搞活動,降低價格!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實現了,你想想國家會允許嗎?而基站啊營業廳啊會縮短這是必然的。


科技改變力量


不合並建一張網更完美,省的錢可以多辦多少普及服務


雪山狐飛9


三家公司應該統一建基站,或者全部交給統一一家三家🈴資公司管理,這樣就解決問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