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茶話談:扒一扒發酵飼料的遮羞布

茶話談:扒一扒發酵飼料的遮羞布


發酵飼料在行業內似乎認可度非常高,大家都覺得發酵大法好。當然發酵產品也是魚目混珠啊:發酵劑(粉劑、液體、凍乾粉、滅活粉啥的),酸化劑,也有部分腸道調理劑還有發酵飼料等。歡迎各位補充,才疏學淺想不起來了。

那這麼神通廣大的東西,似乎誰都可以做。小到一個桶搞個酵素,大到飼料廠幾十噸的發酵罐。發酵工程真的是神奇的東西。

那麼問題來了,發酵飼料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加採食量、改善肉質、降低料比等作用,為什麼推廣不起來!

發酵飼料為何推廣不起來?

能顯著提高豬採食量,但使用起來並不簡單,甚至有點繁瑣。

發酵飼料具有提高免疫力、採食量、肉質的作用,養戶並不陌生。

很多養戶使用了發酵飼料後,保育豬料肉比降低至1.43;用在懷孕母豬身上效果更明顯,母豬產程縮短了半個小時以上。

發酵飼料真有這麼好的效果嗎?

有的養殖戶嚐到了甜頭,但也有養殖戶對此不以為然。

使用有方法:用量和配比需要摸索

首先,大大小小几十家發酵飼料品牌,其原料是什麼,養戶不得而知。

有木薯渣、椰子渣、豆渣、蘑菇渣等等

這些東西有個通病就是纖維太高了,蛋白太少了,換句話說,沒啥營養。最多點菌(還不知道死活的)改善一下腸道罷了。

那養戶長時間按照技術員或者業務員說的替代個10%-20%問題就慢慢出來了,肉質是改善了,水也乾淨了,糞便也不臭啦,可是重量不夠,一年到頭一算賬,料比低是低,但是成數不夠,不賺錢。

火得有原因:發酵飼料確實優點不少

這兩年發酵飼料在飼料市場上變得非常熱門,產品層出不窮。它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其實這得益於無抗養殖、綠色食品等概念的引導,飼料龍頭企業新希望六和、海大、正邦相繼推出了發酵飼料。

茶話談:扒一扒發酵飼料的遮羞布


那發酵飼料的原理是什麼呢?

華南農業大學廖美德教授介紹,工業上把一切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而實現的工業生產均稱為發酵,真正意義在於物質轉化。

酵母培養物是發酵飼料的關鍵部分,具有強誘食功能。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表示,夏季在豬飼料中添加4%酵母培養物,有利於提高育肥豬的生長性能。

在懷孕母豬料、哺乳母豬料中添加酵母培養物,能使母豬便秘完全解除,採食量提升。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德發此前解釋說,傳統的飼料加工手段(粉碎、混合、膨化、制粒等)基本沒有涉及生物化學變化,微生物發酵是高度集中的生物化學反應,可以對飼料原料進行深度加工。

“很多學者斷言,不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飼料加工很難有新的突破;不發展生物飼料產業,動物的健康養殖很難推廣。”

這是大家對於發酵行業的高度統一的認識,那問題究竟應當如何解決?

我覺得勞總監說得好:與直接添加益生菌工藝相比,發酵飼料在進入被豬採食前就已經經過了3-5天的發酵時間。營養更為豐富。豆腐渣、果渣等農產品副產品雖然發酵成本更低,但產物存在不穩定性,保質期也不穩定,而全價料發酵則改善了這些問題。

傳統的發酵廠,大都喜歡選擇廉價甚至免費的原料進行發酵,提高這些副產品的再利用價值。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現代養殖業高度發達,我們追求的不單單是農副產品的再利用,而是如何高效轉化為生產價值。產品再好,最後養出來的東西不賺錢,誰會用!

因此,我們急需轉變的思路應該是定下發酵行業標準,明確發酵產品成分、含量及效果。而不是像個江湖道士一樣,說的那麼玄乎。其實原理很簡單,只不過大家喜歡聽好話罷了。

發酵飼料應當分幾類:

發酵菌載體飼料,沒啥蛋白能量的,單純再利用農副產品,最多算個腸道酸化劑;

發酵蛋白飼料,既然是蛋白,那就要講究吸收率,別拿那些不可吸收的蛋白玩意忽悠養戶。這也是黑水虻蟲漿開發的初衷。昆蟲蛋白作為一種動物蛋白,長時間未得到行業認可,稍加利用,比植物蛋白的吸收效果好百倍不止;

全價發酵料,這個似乎已經很成熟,大部分全價飼料都會添加發酵豆粕或者發酵魚粉等。

就是因為發酵飼料的效果已經被確認,但由於生產無標準、質量不穩定、難運輸等原因,目前發酵飼料的推廣才面臨著諸多問題。

文章論點多偏激,不喜歡的看客路過勿噴,喜歡的多轉發。

茶話談:扒一扒發酵飼料的遮羞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