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古中國"是對中國的稱謂,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之一,即華夏文明,屬大河文明。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中國自古作為文化古國五千年文明從未出現徹底的文化斷層。

這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深入骨子裡的文明的傳承!

史前文化

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800年

  1. 大地灣文化(伏羲文化):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是中國黃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續時間最長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文化,存在於約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文明跡象(雛形文字、彩陶、繪畫、早期農業等)出現於公元前6000年左右。經歷了原始狩獵採集、發達狩獵採集大地灣遺址、大地灣一期原始農業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農業四個經濟發展階段。主要成就時出現中國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雛形文字、最早的宮殿式建築、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繪畫、公元前3000年的大地灣四期、聚落面積分布巨大,密集分佈區達50萬平方米,巨型建築物密集。
  2.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命名為仰韶文化。持續時間為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屬於晚期石器時代。
  3.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2900年,主題文化出現在公元前3500年前。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等。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青銅器和制銅業已經出現。並發現玉龍。中國古文獻記載的黃帝圖騰(熊、龍、龜、雲、鳥等),均有紅山文化玉器與之對應。發現圖騰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紅山先祖的生產、生活、生育和生靈情況,而玉龍玉鳳則是紅山最尊崇的玉器。紅山文化的社會結構等級制度嚴格,出現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很大,私有制,甚至已經形成了原始的酋邦、陶文也進一步成熟。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邦國時代

龍山文化:銅石並用時代、玉器時代,距今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峰時期。並發現大量玉器。以及骨刻文、50多座城邦等。藤花落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首例內外雙重城牆結構的史前城址分為內城和外城是我國目前發現的50餘座龍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最適宜遺址,總面積約14萬1375平方米。距今約4300年左右建成的石峁遺址,面積約425萬平方米是亞洲第一大城市。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陶寺遺址是亞洲第三大城市,總面積280萬平方米。通過對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到2014年的漢族主體部分其父系遠祖完全是來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龍山人。單獨看O3,各地漢族中至少60%-70%來自龍山文化。並與中國傳說中的堯舜時期的地理位置、所在時間、文化特徵晚期一致。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西遼河、大淩河流域進入青銅時代。

龍山文化時期階級進一步分化、大型城邦開始出現。為之後夏王朝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注:中國古代最初的國是指城邑,一個城邑即是一國。《說文》中解釋說:"邑,國也。"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公元前2700年左右少典之子軒轅黃帝統一華夏、征服東夷九黎(歷史記載)

陶寺遺址:"陶寺文化不僅達到了比紅山文化後期社會更高一階段的'方國'時代,而且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於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奠定了華夏的根基。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根據發掘的成果來看,陶寺社會貧富分化懸殊,少數貴族大量聚斂財富,形成特權階層,為夏王國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少昊:即玄囂(姬己摯),黃帝長子,前2395-前2322年在位,共在位74年

玄帝:姬顓頊(名乾荒,或稱顓頊帝),昌意之子,黃帝之孫,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前2322-前2245年在位,共在位78年

帝嚳:姬(qūn),蟜極之子,少昊之孫,黃帝曾孫,前2245-前2176年在位,共在位70年

帝摯:姬摯(zhì),帝嚳長子,黃帝玄孫,前2176-前2168年在位,共在位9 年

堯:又稱唐堯/帝堯/伊祁放勳,帝嚳次子,黃帝玄孫,前2168前2097年在位,共在位72年

舜:又稱虞舜/帝舜/姚重華,瞽瞍長子,顓頊的六世孫,黃帝的八世孫,前2097-前2037年在位,共在位61年

??:前2037年-前2029年在位,與崇伯鯀(顓頊的玄孫)同期


王國時代

夏朝: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滅亡。

商朝: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較發達,青銅冶煉和鑄造有很高水平。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紂王統治時,周武王興兵伐紂,商亡。

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制井田制。周厲王統治時,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跑,政權由周、召二公執掌。

東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滅亡,周天子權力大減。春秋小霸之後周天子成為名義上的國君。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隸制走向崩潰。春秋時期,在文化上出現了繁榮局面。

“古中國”歷史的史前文化、邦國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進化史!

戰國: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弱小國家被吞併最後秦統一六國。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展,科學技術取得顯著成就,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戰國時期開始弱小國家被強國吞併最後秦統一六國,第一次分離時期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