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日本把很多錢投到印度的基礎設施項目?

我愛智能車


日本在印度的投資熱潮應該放在一個更廣泛的背景下看待,即日本過去和現在在東亞所做的投資。



首先,日本一直是一個資源和勞動力匱乏,但資本豐富的國家。例如,僅日本企業就擁有超過2萬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將這些資金投入新興經濟體,為日本企業創造業務,是日本長期以來的經濟政策。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資本回報率低)但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的國家。日本的經濟已經停滯了20多年,但如果你去日本看看,你會發現這個國家似乎並沒有陷入衰退這麼久。失業率低,生活水平高。這是因為日本資本通過在高風險但高回報的新興市場的積極投資,獲得了在其他國家中很高的回報。在20世紀60年代,他們通過直接投資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制度化貸款,在韓國、臺灣和香港大舉投資。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和臺灣以大量的基礎設施交易資源,引領外資進入中國大陸。



此外,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的國際影響力受到了衝擊,尤其是在非洲和東亞。中國在非洲和東亞大舉投資,並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取代了日本在東亞的地位。中國建立了亞投行等平行金融機構。在爭取泰國和印尼等國的鐵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合同方面,中國企業經常比東亞的日本同行更勝一籌。用商業術語來說,中國打破了日本原本完美的商業模式,即通過在海外獲得高回報來維持國內經濟。


在這種背景下,印度是最好的目的地,日本是唯一一個仍然佔據上風的國家。印度渴望得到中國的投資,但也對中國的投資有著近乎本能的懷疑。印度對中國的投資有一種潛在的敵意。中國人也不太熱衷於在印度投資。過去15年印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西方國家的熱錢,但正在慢慢枯竭。



多邊融資有很多附加條件。對印度來說,最容易的資金來源是日本,大多數印度人都看好日本。來自中國的大規模投資總是會引發“損害國家安全”的玩笑,但日本不同。由於被視為老朋友和盟友,印度政府在以資金和專業技能換取日本讓步方面面臨的政治阻力最小。


日本和印度是天然的盟友,因為印度對軍事現代化的需求與安倍晉三通過武器出口重振日本經濟的計劃是一致的。即使莫迪推動國防自建,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一個主要的武器進口國,因此日本的國防出口將有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綜上所述,日本對印度的投資是一個兩廂情願的事。日本在東亞和非洲正面臨來自中國資本的激烈競爭,但在印度卻沒有,這增強了印度對日本的吸引力。對印度來說,傳統的資本來源正在慢慢枯竭,也需要日本的支持。


國際聞探


其實原因很簡單:

1 錢多

日本現在都是在負利率狀態,目前在國際上屬於發達國家,經歷了多年的奮鬥,積攢了一大批的資金,雖然目前日本的政府債務佔比GDP世界第一,但是其利率確實非常低的,因為政府都把民眾的錢拿去投資了,日本在海外的淨資產就高達3.5萬億美元以上,

過去日本正是靠著對外投資實現了自己發達狀態的延續,否則在日本整體停滯20年的情況下,日本是活不下來的。

2 人不夠

日本現在的65週歲以上人口占到37%,政府支出30%以上都投入到了社會保障支出,這就意味著日本的年輕人太少了,年輕人太少就導致日本未來的投資機會比較少,因為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需要有人才,年輕人數量的減少就導致了日本人在國際高端人才上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3 太小

日本的投資機會相對較少,除了老齡化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原因在於日本的資源太少,人口密度較大。隨著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戰爭發生的可能性逐步降低,世界交流逐步深化,日本在資源和人口總量上的劣勢將會成為日本構建相對優勢上的一個短板。

比如說,日本缺乏石油和煤炭導致能源成本相對較高、沒有足夠的耕地導致糧食價格較高、缺乏足夠的稀有金屬導致容易受制於人,這些綜合起來都會構成日本的比較優勢弱化。

4 印度潛力大,有機會

印度的總人口達到14億,目前的人均GDP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但是國內的政治相對比較穩定,國家政策也是在穩步推進,近些年來的快速經濟增長也說明了這個問題。雖然印度和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還是有點差別,但是不可否認,這樣大的一個潛在市場,任何國家都不願意放棄。

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承接發達國家的轉移就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實現快速增長,這一單是相對確定的。


綜合來看,不僅日本要投資,中國也應該在發展中國家投資,但是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由於中印關係的問題,中國目前的投資重點主要還是在非洲以及東南亞,畢竟這些地方還是相對友好的。而且,人口和政治也都相對比較穩定。


以股易金


日本把錢投在印度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製造業項目都是經濟規律的體現,是生產要素理論決定的,

生產要素分為土地,勞動力,資本,企業家才能,分別創造地租,工資,利息,利潤,這些都是財富,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是地租,工資,利息,利潤的總和,補充一下,土地是包括土地和土地裡的資源,


同時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同階段,是不同的生產要素起作用,在經濟發展初期,勞動力和土地比較便宜,但是缺乏資金,還有管理經驗,這個時候一般是吸引國際投資,與本國勞動力和土地結合,發展經濟,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工資和地租不斷上漲,但是資金也逐漸寬裕,這個時候應該進行資本輸出,佔領國際市場,



這個過程就是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寫照,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工資便宜,地租便宜,但是缺乏資金和管理經驗,中國吸引日本,四小龍,歐美的投資,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現在已經開始資本輸出,

日本是發達後的中國,現在人均gdp接近四萬美元,人力和土地非常昂貴,但是資本寬裕,印度是發展前的中國,現在人均gdp只有2200美元,相當於中國十幾年前的水平,正好日本和印度形成互補,印度人力和土地便宜,但是缺資金,日本則有大量的過剩資本尋找出路,



印度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比較落後,需要大量的投資,日本資金投入印度讓印度經濟獲得巨大的動力,隨著印度經濟的騰飛,日本獲得投資利潤和市場空間,可謂是皆大歡喜,


萬事皆空70


日本大量投資印度的目的一是為其資本尋找投資市場,二是讓印度遏制中國。但是,日本在印度的目的都沒有達到。因為日本對印度人不瞭解,所以是日元在印度洋打了水漂 。


太興真人


在基建狂魔的名聲逐漸在國際上打響了以後,基礎建設也成為了我們再國際上引以為傲的一張響亮的名片,而且對於基建這一塊可以說我們有著絕對的自信,絲毫不慫。

在我們的這一張名片的影響下,世界在為之震撼的同時也是有著不少的國家受到了啟發。比如說美國,日本還有印度等等。就美國來說,他們距離上一次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已經過去了有半個世紀了,這些年也就是一些縫縫補補,現在他們也開始準備新一輪的建設了。



除此之外還有日本,他們不僅僅在開展著這一行動。而且在國際上竟然也是開始了競爭。他們去了斯里蘭卡,幫助了印度,還和印度計劃了2000億計劃,可謂野心十足。


然而在過去的十五年裡,其實印度的狀況可悲,計劃的七十三條公路只完成了二十七條。不過近日莫迪表示未來將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建設,不知道結局會是怎樣。畢竟在世界上其實還是有著不少的國家即使投入了不少的資金依舊沒能成功。

不僅僅是印度的決心,日本在印度基建中也是頻繁出現。而且不僅僅是印度,他們確實準備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其意圖也是十分的明顯。


不過日本的工業體系完整,水平也是世界前列,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面對這樣的壓力,攜手共進,砥礪前行是十分重要的。


是阿維啊


日本負利率,投資成本低;

投資基礎設施週期長,但回報穩定,存在漲價預期情況下,收益大且久;

投資基礎設施可以獲得好名聲和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