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俗語作為一種中國傳統語言形式,其中一大特點就是它所包含和涉獵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單單是農耕經濟,婚喪嫁娶,甚至有些俗語中還會包括老一輩人一些富有哲理的生活經驗。這些,也正是俗語的魅力所在。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瞭解的俗語也是這樣一個例子,它講述了老祖宗們關於識人看人的一個哲理,聽起來有些玄而又玄的意味。但是如果想知道它是否真的蘊含道理,還是得細細分析一番才有結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個俗語是否真的準確,可信。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這句俗語就是“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相比於有些俗語還帶有些許文言性,讓人有些難以理解,這句俗語可以說再直白淺顯不過了。就是說如果遠遠地看一個人,就要看他的臉,如果很近的看一個人,就要看他的眼睛,而如果不遠不近的看一個人,則要看的是他的眼窩。

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那麼它說的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還得細細分辨一番,接下來,小編就來一句一句的給大家分析這段話。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俗語的第一句是“遠看臉”。為什麼這麼說呢?哪怕是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都叫做“看眼緣”。這幾乎就是俗語第一句的翻版。因為如果遠遠看向一個人,你的第一反應都會是去看他的外表。衣著打扮,長相體態,這些都會成為我們初步判斷一個人的基礎。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而第二句話是“近看眼”。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不要相信一個人的外表,要去看看他的眼睛。人的外貌可以改變,只要有經濟能力,連容貌都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改變。但是人的眼睛是沒法變的。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它們代表著一個人的閱歷,孩童眼神清澈,女子或是嫵媚動人或是單純可愛,生活艱辛的人眼神黯淡,老人雙眼渾濁。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簡單的外表能夠改變的。所以說,近看一個人,要看他們的眼睛。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準嗎

至於最後一句話“不遠不近看眼窩”,其實也有它的道理。一般眼窩深邃的人,會給人一種沉著冷靜的感覺。面對這樣的人,我們會覺得他們理智沉穩,做事周全。但同樣的,他們也會讓人覺得過於嚴肅。

但與之相反,眼窩較淺的人則看上去和藹甚至感性。我們會更願意和他們傾吐心事,因為他們的樣貌會給人一種親近之感,讓我們覺得自己的苦痛是可以和他們分享,甚至被他們共感,同情。

這句俗語的經驗聽起來都有他們依據,但是實際上只是一個經驗之談。我們不能以外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全部。如果真的要知道一個人的好壞,我們更要和他們相處,畢竟日久見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