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芜湖,从长江走向世界由此启航

1978年,国务院批准芜湖市为开放城市,从此芜湖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这几年是芜湖走向世界的重要时间节点:1982年,芜湖市被列为全国16个中等明星城市之一;1985年,芜湖对外开放城市进一步升级,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甲类开放城市;1990年,省委、省政府确定芜湖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芜湖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1992年,芜湖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和外贸自主权城市;不久,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进入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芜湖市根据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确定了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兴办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即“三资”企业),发展旅游、劳务出口、劳务合作,发展对外贸易等。

经过几年努力,进一步突破封闭型经济,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进展,主要表现为“三资”企业得到初步发展。1984年11月,批准成立首家“三资”企业——联谊人造水晶有限公司;之后,美国、德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至沓来,到1992年5月共引进“三资”企业37家,引进外资近亿美元,项目有电子电器、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等。此外,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成果显著,微型电机厂利用瑞士政府贷款1674.3万瑞士法郎,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市燃气三期工程,利用法国政府贷款。利用挪威政府贷款460万美元,建成了芜湖市最大的自来水厂——杨家门自来水厂。

与此同时,我市外事活动也日趋活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据统计,仅1986年至1990年期间,全市接待抵达芜湖进行友好访问、参观考察和观光旅游的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华侨等643批、14261人次,直接创汇24万元人民币。芜湖不但敞开大门,迎接五洲四海来宾,还不断派遣友好访问、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技术培训、研讨考察等代表团出访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外事活动,提高了芜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推动了芜湖国民经济建设,扩大了招商引资范围,促进了芜湖对外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1988年至1992年,先后引进日本三木特种纸有限公司、海螺型材、华亚塑胶、PVC管材、可耐福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建材项目落户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引进外资1.2亿美元。

随着日益活跃的对外交往,缔结友好城市的工作也应运而生。1985年4月19日,芜湖市与日本高知市结为友好城市。这是芜湖改革开放之后与外国缔结的第一个友好城市。1988年1月25日,意大利帕维亚省与芜湖正式签订了缔结友好省市关系协议书。1992年9月13日,芜湖市与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结为友好城市。以后,又与美国南三藩市、澳大利亚雪渤顿市、西班牙阿多兹市陆续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我市与外国友好城市之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经济交流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