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高橋許家田村。他15歲從軍,16歲任連長,作戰勇猛,以善打硬仗惡仗而勇冠三軍。先後擔任紅四方面軍第10師副師長、八路軍129師 386旅旅長、晉冀魯豫野戰軍6縱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紅四方面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前線中,處處可見王近山縱橫馳騁的身影。

人稱“王瘋子”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童年的苦難使這位有著成吉思汗血統的少年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1930年工農紅軍打到了他的家鄉,一位詹姓中共黨員給他講了從未聽過的道理。王文善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紅軍,他想讓自己似大山般堅強,改名王近山,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1年11月的黃安七里坪,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主持召開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的作戰會議,首要任務是攻破海拔1000餘米的蟑山主峰,紅11師31團為主攻,王近山任營長的紅10師30團安排為總預備隊。在長期的敵我對峙中31團有所放鬆,敵人趁夜潛進。30團團長王宏坤帶部增援直撲過去,在敵人即將逼近31團指揮所時,30團從敵左側插入,但不久被腹揹包圍。徐向前始終佇立在最前沿的紅旗下,王近山等30團將士受到極大鼓舞,最後殺開一條血路。紅四方面軍乘勢攻克黃安城,創下我軍第一次奪取敵整師防守一個堅固據點的輝煌戰績,敵69師師長趙冠英被俘。徐向前注意到了這位小牛犢:“哈!我還有這麼漂亮的小營長!好一個‘王瘋子’,把敵人都嚇得尿褲子了。”從此,王近山有了“王瘋子”的綽號。

1933年10月下旬,四川軍閥劉湘對紅四方面軍進行了“六路圍攻”。防禦戰中28團幾乎拼光了,團長王近山始終身先士卒。1934年夏,紅軍轉入反攻。鷹背嘴一戰,28團戰線最長,敵我兵力高達10比1。敵人砍倒大樹搭成梯子,猛烈反撲。王近山瞪著血紅的眼睛:“打,給我狠狠地打!”予敵重大殺傷後,王近山脫出重圍,並應軍長王宏坤要求攻擊東西山頭制高點。敵人向28團聯排式射擊,王近山端起機槍掃射反擊,28團迸發出異常頑強的戰鬥意志。軍長王宏坤評價說:“作戰中,王近山‘硬’,硬得像鋼。無論條件多麼艱難,給他的任務也能完成,讓人放心,讓人滿意。他帶的部隊,進攻攻得上,防守守得牢。”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抗戰時期的王近山。

長達10個月的反“六路圍攻”作戰中,王近山率28團始終堅守戰鬥前沿。一次戰鬥中,戰士們連戰了五夜後疲憊不堪,宿營後很快進入了夢鄉。王近山也是疲勞至極,但是長期形成的夜晚查哨的習慣讓他在睡了稍許後又醒了過來。王近山隱約覺出遠處沙沙作響,一剎那憑直覺他知道是敵人摸上來了。“怎麼辦?”王近山的大腦飛快旋轉,有多少敵人尚不知曉,如果此時喊“敵人攻上來了,我們被包圍了”,勢必讓酣睡中的戰士驚慌失措,亂了陣腳。關鍵時刻,王近山振臂一呼:“同志們!敵人要跑了!趕快抓俘虜,繳槍不殺!”剛剛打了漂亮仗的戰士聽到充滿著戰鬥豪情的口令聲,連衣服也顧不上穿,拿上武器衝出來追殺,敵人反而不明就裡,亂成一團。天亮時從俘虜口中才得知這是劉湘的主力王牌師所屬的範紹曾旅,被其他紅軍部隊打敗潰逃至這裡,冥冥中又與王近山的28團相遇,再次遭到痛擊,從此王近山的革命生涯中就有了一個團殲滅一個旅的赫赫戰史。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江油與川軍惡戰,軍長許世友急令作為預備隊的28團發起反衝鋒。王近山二話不說,當即衝上前去。一顆子彈打中王近山胸部,王近山陷入了昏迷,被抬下陣地,部隊士氣有所影響。“王近山!王近山!”總指揮徐向前見狀,提槍邊衝邊呼喊愛將的名字。王近山被喚醒,一個血人一副擔架又重現陣地,直到頭部又被擊中,昏倒在徐帥身邊。1935年10月,已經擔任10師副師長的王近山帶領突擊隊搶渡川西的大金川。部隊登岸時,他衝鋒在前,挺身扛起機槍和敵人對射,指揮部隊搶佔了灘頭陣地,掩護兄弟部隊過河。

紅四方面軍與川軍又在天全遭遇,劉湘的“模範師”郭勳祺部誇口說:“縱有紅軍數萬,也難飛過天險!”紅四軍第12師的初始進攻都被壓了下來,徐向前總指揮命王近山率紅10師向天全疾進。全師將士於拂曉前渡過天全河,向城南浮橋守敵猛攻。王近山親自端著機槍往下衝殺,打死敵人團長,尾隨逃竄之敵攻入城內,佔領了“模範師”師部。郭勳祺率殘部逃至天全東郊的梅子坡,使用預備隊向紅軍反攻。紅軍與敵肉搏,郭勳祺敗走洪雅。天全一仗,我軍殲敵2000餘人,成為紅四方面軍長征中最出色的一仗。

韓略伏擊戰

王近山總是衝鋒在前,同志們擔心其安全,戰鬥中派多個警衛員跟著他,一旦狠命向前衝,就壓住他,急得他又踢又咬。長征結束後,21歲的王近山成長為紅31軍第93師師長。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後,王近山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的副團長。他不信“日軍不可戰勝”這個邪,決心打出中國人民的聲威。10月下旬,王近山在旅長陳賡指揮下,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娘子關南七亙村兩次設伏,以少勝多。1942年王近山接任386旅旅長,次年3月兼任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太嶽軍區司令員是陳賡。他們轉戰豫北和冀南平原,在響堂鋪和香城固殲滅過日軍精銳,日軍咬牙切齒提出一個作戰目標:“專打 386旅!”

日本華北方面軍最高司令長官岡村寧次採取窮兇極惡的“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聲稱將我太嶽抗日根據地徹底摧毀。日軍大本營大為興奮,特地從中國各戰場抽調120 餘名中隊 ( 連 ) 以上“優秀”軍官,加上“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學員,組成“皇軍軍官觀戰團”實地觀摩。岡村叫囂:“要迫使共產軍在黃河岸邊背水作戰,不降即亡!”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抗日戰爭中,王近山(左)與陳錫聯留影。

1943年10月,王近山的386旅16團奉調赴延安執行保衛黨中央的任務。獲悉臨屯公路總有日軍通過時,王近山決定來個“順手牽羊”,幹他一仗。地勢險要的洪洞縣韓略村是打伏擊的理想地段,但是這裡離縣城很近,必須速戰速決。王近山帶領全團連以上幹部偵察了地形, 24日凌晨16團快速進入設伏區,一連等了四五個小時,插著太陽旗的日軍車隊終於耀武揚威地開過來了,正是“皇軍軍官觀戰團”。他們自認為“鐵滾掃蕩”已將我軍主力消滅,一個個得意洋洋,狂妄得連警衛分隊和觀察哨都不派了。

待日軍進入伏擊圈,戰鬥打響,日軍慌忙命令擔任掩護的鬼子“學生官”拼死抵抗。16團按計劃首先跳上公路擋住了敵人去路,一股日軍負隅頑抗,王近山命令將之分割包圍,全團戰士與鬼子展開了肉搏戰。4連8班長甘榮發一槍擊中了日軍指揮官,日軍死傷大半,頭尾不能相顧。眼見逃生無望,敵人馬上收集殘兵,意想奪得一個立腳點頑抗待援。王近山識破了敵人的企圖,立即命令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殲滅敵人。他脫掉上衣,揮刀參加戰鬥。約有一個班的鬼子保護著幾個指揮官,躲進一口破窯洞中連續用機槍射擊。5連指導員鄭光南抱起一捆手榴彈直奔窯洞,一聲巨響,鄭光南與敵同歸於盡。

許多日軍官佐目睹整個戰鬥過程,深知大勢已去,絕望地舉刀剖腹自殺。岡村寧次暴跳如雷:“再犧牲兩個聯隊也要吃掉這一股共匪 !”他派戰地支援的 6 架飛機濫炸一通,從附近抽調了幾千日軍趕來合圍。這樣,敵人的“鐵滾式三層陣地”部署方寸大亂,王近山帶領部隊分三路成功突圍,12月中旬勝利到達陝甘寧邊區。岡村寧次的“鐵滾掃蕩”,只得提前終止。一時間“王瘋子笑,岡村寧次跳”的笑話在根據地傳開了。

韓略伏擊戰共殲滅日軍中隊長以上軍官80多名,其中有少將旅團長1名,大佐聯隊長6名,戰績輝煌,受到八路軍總部專電錶彰。延安《解放日報》1944年1月3日發表專題文章,稱讚“創造了在敵佔區伏擊戰的光輝範例”。3月2日重慶《新華日報》刊載了羅克倫的《韓略伏擊戰》,說“為我國抗日戰爭譜寫了光輝的一頁”。蔣介石也發來了“嘉獎”電報。1944年春,129師一部改稱新編第4旅,在延安“抗大”學習的王近山擔任了新4旅旅長。毛澤東握著他的手:“我早就聽說四方面軍有個‘王瘋子’,了不起啊!革命就需要這樣的瘋子!”“勇敢!果斷!有膽略,抓住戰機打了個漂亮仗!”

鏖戰大楊湖

1945年7月,抗戰接近最後反攻階段,國民黨胡宗南部卻向陝甘寧邊區發起了進攻。毛澤東勃然大怒:“不顧民族大義,真是一班瘋子!對付反革命的瘋子,得用革命的瘋子。告訴‘王瘋子’,去教訓一下這個‘胡瘋子’。”王近山率部與國民黨軍激戰至7月27日晚,主動撤離爺台山陣地,國民黨軍進佔後趁機再進攻。王近山指揮反擊,他向部隊動員說:“打國民黨這號敵人,就是要猛、要狠、要準!攻擊時不能像茶壺倒開水,老半天倒那麼一點點,要像提著一滿桶水向熱鍋裡倒那個架勢。手榴彈一響,你的刺刀就得朝他們的肚皮上捅!”指戰員們群情振奮,收復爺台山,延安軍民歡欣鼓舞。

解放戰爭開始後,以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129師及地方部隊為基礎組成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王近山所在部隊改編為第6縱隊並任司令員。1946年8月蔣介石趁我休整之際,一下出動了14個整編師38萬人的強大兵力,妄圖擊我於定陶、曹縣地區。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揚言,不用兩個星期佔領魯西。我軍此時僅有4個縱隊5萬多人,許多建制團連兩個營的兵力都不足,被壓迫至隴海路以北老黃河以南狹窄地區。劉伯承、鄧小平決定以攻對攻,打掉孤軍冒進的蔣介石嫡系部隊——整編第3師,一舉扭轉我軍的被動局面。

整3師訓練有素,參加過遠征緬甸的對日作戰,師長趙錫田畢業於黃埔一期。鄧小平掃視4個縱隊主官,提出問題核心:如果不打,我們只有回太行山去了!大家都在思忖著,畢竟這是一盤險棋,實力太過懸殊,如果稍有不慎,我5萬大軍就會傷亡殆盡,整個中原戰局不堪設想。寂靜時,王近山站起來了,一席話擲地有聲:“我和政委商量過了,我們縱隊打。我王近山今天立軍令狀,我們縱隊和整3師幹!我們6縱比起兄弟縱隊來說是個年輕的縱隊,拿我們去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縱隊能保存下來,晉冀魯豫解放區就能堅持,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打,縱隊如果打得只剩一個旅,我當旅長,老杜(義德)當政委;打得只剩一個團,我當團長,老杜當政委;打得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縱隊全打完了,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太行山的父老鄉親!”

鄧小平激動萬分,把手一劈大聲說:“好樣的!我支持你!”劉伯承也呼地站了起來:“政委說了算,支持你打!你大膽打!”王近山先是派出小隊與敵若即若離,誘其進入劉鄧首長預設好的戰場——定陶以西大楊一帶,而後直撲整3師師部所在地大楊湖。劉峙對王近山的厲害早有所聞,在電話中問趙錫田:“需要空軍配合嗎?”趙錫田勝券在握:“用不著,憑我這裝備,足以取勝了。”王近山、杜義德則下了狠心:“有6縱沒有整3師!”

趙錫田把整3師戰鬥力最強的20旅59團放在了大楊湖,9月3日、4日戰鬥前兩天,我軍的進展不大。5日夜,雙方真正的較量開始了。6縱指揮所設在距敵僅有300米的地方,王近山習慣這樣做,他說這樣能鼓舞指戰員們的士氣。劉伯承親臨前線,他說:“我年紀大了,跑不動了,今天來給你們看管行李。”再一次振奮了人心。

6縱共有6個團的兵力攻進村落,把敵59團團部等壓縮在一處院落中。但是受到敵人強勁火力,6縱情況也不容樂觀。王近山投入為數不多的預備隊,並將機關工勤幹部組織起來誓死決戰。又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6縱再一次發揮出氣貫長虹的決心,敵人在我軍破釜沉舟面前氣焰盡滅,防禦體系頃刻間土崩瓦解。劉鄧大軍其餘各部乘勢進擊,整3師全軍覆沒,趙錫田被活捉。那年王近山正好30歲。牽一髮而動全身,東西兩線之敵見最強的嫡系被消滅,驚恐萬狀,潰不成軍,定陶戰役解放軍全線告破。

王近山指揮的鐵6縱以血的代價躋身為主力縱隊,延安《解放日報》發表《蔣軍必敗》社論:“定陶戰役的勝利,是繼中原我軍突圍與蘇中大捷之後又一大勝利,對整個解放區南方前線,起了扭轉局面之重要作用。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局面是定下來了!”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對王近山勇立軍令狀仍然記憶猶新:“那不叫瘋,那叫革命的英雄主義!”

襄陽捉康澤

1947年春,晉冀魯豫野戰軍轉戰在豫北和魯西南地區,尋機殲敵。劉鄧決定,以第1、2、3、6縱隊等10萬兵力舉行豫北大反攻。王近山心急如焚地往前趕,雪地道路溼滑,車子打了翻,王近山被卡在車子底下。衛生部長錢信忠將可能落下腿殘的最壞結果告訴了王近山。鄧小平前來看望王近山,王近山吐露了心裡的憋屈:“政委,我,我殘廢了……我不能打仗了……”鄧小平寬慰說:“近山,仗是有你打的,現在你安心養傷,等你的傷一好,是不是殘疾我都讓你再回前方。”由於傷勢過重,王近山的腿還是落了殘,鄧小平也真地兌現了讓他回前線的諾言。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1947年,劉伯承、李達、宋任窮、杜義德、王近山、韋傑等在大別山區。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躍馬直前的開路先鋒,就是王近山帶出的能征善戰的6縱。雖然王近山因傷沒有在前線,但6縱在政委杜義德的帶領下,勇挑重擔,越戰越強,成為劉鄧手下的“王牌”。一年後,王近山傷愈歸隊。

1948年6月下旬,正當國共兩軍在中原的大部兵力均投入豫東戰場緊張激戰的時刻,鄂西北康澤的15綏靖區卻陷於孤立狀態。劉、鄧首長掌握戰機,發動了襄(陽)樊(城)戰役,有力地配合華東野戰軍在魯南、豫東戰場的作戰,為建立渡江、入川的戰略基地奠定基礎。“鐵打的襄陽”把守嚴密,擔任主攻的6縱司令員王近山苦苦思索攻城之計。7月7日地形考察之後,王近山決心採取一個大膽戰法:使用“掏心”戰術,“刀劈三關”,造成從南面攻城的假象,而後直搗敵人軍事力量佈置最強的西門,“撇山攻城,主攻西門”。蔣介石、白崇禧果然中計,命令康澤“注意加強東南面之工事及守備”。康澤自認為南門工事差,解放軍必從南面攻城,將防禦重點放在南面,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我軍恰恰選擇在堅固的西門實施突破。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1948年夏,中原野戰軍部分領導同志:前排右一為鍾漢華,中排右起:陳再道、杜義德、劉伯承、陳毅、王近山,後排右一為範朝利、右二為孔慶德。

正當康澤在指揮所裡坐鎮時,6縱勢不可擋攻進了西門。康澤恍然大悟:“又中了王瘋子的調虎離山之計。”襄陽守敵2.1萬餘人被殲,康澤、郭勳祺等一批高中級主官被俘。6縱大鬧襄陽城,從7月9日攻城,一個星期拿下。劉伯承言道:“在襄陽攻城中,王近山指揮的6縱起了主導作用。”王近山受到了黨中央嘉獎,被譽為“中野常勝軍”,6縱也由此享有“最善攻堅”之譽。

淮海戰役中,王近山又帶領6縱與兄弟部隊合圍黃維兵團。戰役中間又增加華野第7縱隊,組成南集團,由王近山統一指揮。王近山和政委杜義德審時度勢,果斷接受敵人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的戰場起義。1948 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中原野戰軍。次年2月,編為第二野戰軍,轄第3、4、5三個兵團,第3兵團又轄第10、11、12軍。王近山擔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12(6縱編成)軍軍長、政委,參加了渡江、西南戰役。

血戰上甘嶺

1951年3月1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參加抗美援朝,由二野3兵團12軍、4兵團15軍、18兵團60軍組成,王近山任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陳賡因病未到任)。王近山萬萬沒有料到有著“常勝將軍”之稱的他在第五次戰役中打了個“大敗仗”。

為防止“聯合國軍”反攻和兩棲登陸,4月22日彭德懷下令第五次戰役提前發動。60軍一分為三,181、179師分別作為第一、二梯隊,180師作為預備隊。此後,179、181師又分別調撥給12軍和15軍,180師獨自承擔了60軍的戰鬥任務。5月21日,由於糧食彈藥缺少等原因,彭德懷電令各兵團撤退轉移,第五次戰役暫告結束。

王近山急令60軍擔任為3兵團阻擊任務,其他幾個軍轉移。22日夜,60軍軍長髮出撤退命令。因與敵激戰,180師直到次日凌晨才收到命令,發現右鄰部隊已經撤退。師長鄭其貴急電軍部,60軍軍長髮出撤退電令。可是當晚60軍軍長又接到王近山的急電,將電文中“各部”誤解為“60軍必須掩護全兵團的傷員轉運”,再次電令180師:“停止北撤,繼續在北漢江以南掩護全兵團的傷員轉運。”當夜,友鄰部隊全線後撤,180師卻孤軍滯後,陷入美軍重圍,成為抗美援朝中我軍最大的一次軍事損失。王近山向毛澤東承認了錯誤,毛澤東希望他放下包袱,打好以後的仗。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第二排右二為十二軍軍長王近山,前排右三為十二軍副政委李震,前排左一為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

王近山窩了一肚子的火,上甘嶺戰役中“王瘋子”又一次發了瘋。1952年秋,“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上將等人幾番在中部戰略要點五聖山附近“巡視”,策劃出“攤牌作戰”計劃,先攻佔五聖山南麓的上甘嶺地區,奪取五聖山,爾後進攻平康、金城。進佔上甘嶺,必須先佔領597.9、537.7高地,即“三角形山”和“狙擊兵嶺”,王近山率部就守衛在上甘嶺周圍,並注意到了敵軍的動向。

1952年10月,克拉克發動“金化攻勢”,14日夜突然猛轟上甘嶺。我15軍29師87團陣地丟失後隨即反擊,邱少云為了掩護戰友不被敵人發現,忍痛壯烈犧牲,我軍一鼓作氣奪回陣地。敵人瘋狂發射了30多萬發炮彈,王近山對15軍說:“一定要穩穩守住五聖山……上甘嶺這一仗必須打好。”18日地面陣地第一次失守,我軍退守坑道作戰,15軍軍長秦基偉動員所有力量參戰。19日晚收復陣地,湧現出了黃繼光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在15軍受到很大損失后王近山三調老部隊12軍,與敵拉鋸式爭奪表面陣地,迫使美7師主力西調。他指示12軍軍長曾紹山:“隨時做好準備,協同15軍作戰。”曾紹山是他紅軍時的秘書,見“老師長”三次調兵,禁不住說:“這一仗將越打越大了!”“這將是一場持續的、大規模的殘酷決戰。”王近山冷靜回答。

10月下旬,美7師突然撤出“三角形山”西調,王近山下令發動決定性的反擊。30日21時,志願軍反擊“三角形山”成功,急得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里特直跳腳。戰鬥中12軍91團8連多次打退敵人,又湧現出王萬成、朱有光兩位戰鬥英雄,面對突入之敵,他們衝入敵群突然拉響爆破筒。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光輝形象,原型即是他們。

11月17日夜,12軍34師106團奉命加入“狙擊兵嶺”北山的爭奪戰。王近山找團長武效賢談話:“12軍上了4個團,希望你上去全部恢復和鞏固北山陣地,把敵人的進攻徹底打垮。”前三日,接連上去的三個連都拼光了。21日轉機出現,106團退敵50多次,隨後“守山”20多天,102次敵軍衝擊都被徹底打掉。武效賢還主動發起反擊11次、襲敵8次、伏擊1次,12月15日歸建,完成了“打到底,收攤子”的任務。至此,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

上甘嶺戰役使用兵力火力之密集,反覆爭奪之頻繁,戰鬥之激烈殘酷,為世界戰爭史所罕見。在這塊方圓僅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敵我投入兵力10萬多人,我軍堅守43個晝夜,以11000人傷亡的代價殲敵25000人,最終守住了陣地。美國輿論哀嘆:“金化攻勢已成了一個無底洞。它所吞食的軍事資源,要比任何一次中國軍隊的攻勢所吞食的更多。”克拉克預想“出其不意,只要用兩個營的兵力5天就可以達成目的”,最後感慨:“金化攻勢已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回面子的惡性賭博……這次作戰是失敗的。”範佛里特更是公開承認:“這是戰爭最血腥的和時間拖得最長的一次戰役,使聯合國軍蒙受到重大的損失。”此後美軍在朝鮮再也沒有發動大的攻勢。

王近山兩次獲得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上甘嶺戰役1956年被拍攝成電影《上甘嶺》,王近山特地觀看,看到一半就淚流滿面,起身離場。1953年秋回國後,王近山歷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在革命戰爭時期的卓越貢獻,得到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熱播的電視劇《亮劍》主人公李雲龍,也是以王近山等一批老將軍為原型創作出來的熒幕形象。

勇冠三軍的開國中將,徐向前送他外號“王瘋子”,《亮劍》李雲龍的真實原型

◆王近山(後排左2)和身邊工作人員。

1964年由於家庭變故,王近山作為“鍘美案”典型受到嚴厲處分,撤銷大軍區副司令員職務,下放到河南省西華縣黃泛區農場任副場長。1968年底,在時任南京軍區參謀長、老部下蕭永銀的建議下,王近山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坦陳了自己的“錯誤”並懇請返回部隊工作,不久,王近山調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1974年11月王近山被診斷出胃癌,1978年5月10日病逝於南京。在籌備將軍的追悼會時,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對如何稱呼將軍的頭銜感到十分棘手。武漢軍區副司令員蕭永銀大筆一揮,把悼詞上的“副參謀長”中的“副”字去掉,級別由正軍改為大區副職。剛剛復出的鄧小平指示:“人已死了,不能下命令搞個名堂,就叫顧問吧。”改成了大軍區正職,中央軍委補發了王近山為南京軍區顧問的任命。

在將軍逝世14週年之際,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老戰友們撰寫、編纂的紀念文集《一代戰將·回憶王近山》。鄧小平題寫書名“一代戰將”,當時的中央領導江澤民、楊尚昆、李先念等也題詞悼念。楊尚昆寫下題詞:“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戰,戰功卓著。”江澤民題詞紀念:“傑出的戰將,人民的功臣”,概括了王近山鐵血丹心百戰將星的光榮一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