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國時代,假如把劉備團隊換成劉邦團隊,能否打敗曹操一統天下?

永遠愛你親愛的燦燦


劉備一生最大的運氣,就是在赤壁之戰時,聯吳抗曹最後勝利,得以荊州五郡立足,從而擊潰劉璋,據有荊州,又在漢中擊敗曹操,得以建立蜀漢。

劉備集團跟劉邦集團比起來弱麼?

其實相比較兩個創業團隊,在劉備全勝時期,差距並不是很大,但劉備之所以最終失敗,而不是入劉邦那樣從蜀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後定三秦,伐諸侯,再平項羽,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


秦末的亂世,劉邦集團所代表的是新興的地主階級,而項羽等諸侯王卻是六國分封的舊貴族代表,劉邦入咸陽時聽蕭何之建議,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這就代表漢王的政權是從法制著手的,後來的漢承秦制,也說明了,漢王朝是依循時代發展的。

這個東西說起來好像很教條,很理論性的東西,但說開了就是當時的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隨著地主階級的逐漸興起,分封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勢必會被打破,而打破的手段,就是從貴族人治,逐漸轉化為國家法制,這是劉邦鼎立漢朝的原因,也是漢有四百年天下的原因。

而反觀劉備,他面對的是地主朝著大地主集團進化的漢末,士族政治左右地方乃至中央,無論是蜀漢,還是曹魏,孫吳,三個政權的內部其實都存在如何抑制這些世家大族勢力的問題。蜀漢內部對益州土著集團的壓制,最終導致人才的凋零,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畢竟蜀漢是外來政權。

蜀地從來都不是一個可以爭霸天下的立足點,至少也要擁有隴右、荊楚兩個戰略基地,方可與北方曹魏爭一爭,然而受制於益州險惡的地理環境,雖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但想要打出去也十分艱難,劉邦當初能夠出蜀入三秦,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因素,缺一不可的。

天時,當韓信獻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時,關羽正準備前往齊地平叛,並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劉邦身上,作為天下共主的西楚霸王,其實自己的地盤就荊楚,大致上也就是劉備時期的荊州地區,三國時期這一地區的開發都不算成熟,何況是秦末,只是當時整個天下都亂,秦王朝透支民力過大,秦末亂世生產破壞過大,所以導致項羽的實力看起來要比其他諸侯強一點,但強的也不多,更多的是他一路打出來的威望,而以荊楚一地的經濟實力,顯然不能夠長期保證一支大規模的軍團。

劉邦的天時,是在於從出蜀地開始,項羽的敵人就不止劉邦一個,而是好多諸侯王,儘管這些諸侯王三心二意,各懷鬼胎,但這些力量也不能為項羽所有,這就給予劉邦發展壯大創造了基礎條件。

地利,項羽滅秦入關中後,將關中一分為三,以此來削弱秦地的實力,同時也作為遏制劉邦發展的重要力量。可問題是,秦地一分為三,正好給了劉邦逐一擊破的機會,定關中後,劉邦又依韓信之戰略,分兵兩路,由劉邦在關中與項羽對峙,韓信攻略諸侯,最終再合圍項羽。

人和,也就是劉邦集團的治理思路跟項羽是有極大差別的,在繼承秦法制理念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更多的人性關懷,所以給劉邦創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這也是他能夠笑到最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觀劉備,這三個條件一個都不具備,他丟掉荊州四郡之後,無論是北上進擊隴右,還是南下打孫吳,都沒有任何機會,這是沒有天時,等於被鎖死在了蜀中;曹魏一同北方,孫吳雄踞江東,兩個勢力都強於蜀漢,外部在沒有如劉邦一般的發展空間,這就缺少了迂迴發展壯大的機會,到最後還是隻能依靠益州本身的實力,這是沒有地利。

三國為什麼最後終於晉,很大程度上是曹魏對世家門閥壟斷政治制衡和削弱的失敗,以司馬氏為首的士族們依託曹魏政權,加上九品中正制逐步壯大,從而實現了更進一步的掌控政治,這樣一來,這些掌控地方經濟的門閥,就能在政治中發揮出極大的熱情,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自然使得晉之勢力更加強於另外兩國。這是沒有人和。


江畔初見月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同樣在冷兵器時代,什麼最重要?還是人才,人才組合起來,就叫團隊,如果劉備在三國時期擁有劉邦的團隊,那麼劉備真有可能統一天下。

三國時期,勢力最弱小的就是劉備,劉備為什麼會最弱小?因為劉備團隊是最缺人才的,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除了有關羽和張飛兩個萬人敵外,其他人才極度缺乏,在早期,劉備的團隊有:武將關羽、張飛、趙雲,文臣簡雍、孫乾、糜竺,謀士及軍師級別的人物一個也沒有。



還是有赤壁之戰前,劉備平生第一次有了一流謀士諸葛亮,諸葛亮的長處在於戰略和治國、內政,相當於劉邦團隊的蕭何,之後劉備又擁有了謀士龐統和法正,以用伊籍、劉巴等文臣,還有李嚴等武將。

但是劉備的團隊一直不穩定,劉備同時擁有這些人才的時間也比較短,而正處於創事業高峰期的劉備團隊,一流謀士及文臣武將相繼去世,龐統215年去世,孫乾215年去世,關羽220年去世,法正220年去世,簡雍、糜竺220年去世,張飛221年去世,馬超222年去世,劉巴222年去世等等。



劉備團隊的人才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得到人才的時間又晚,這些人才能為劉備服務的時間都不長,正因為這些原因,劉備才在三國的爭霸中,第一個敗下陣來,也成為三國時期第一個被滅亡 的國家。

如果劉備擁有劉邦的團隊,那麼情況絕對會不一樣,劉邦的團隊多年輕啊,軍事天才韓信被殺的時候也不過36年,為劉備服務的時候,也就30出頭,後勤部長蕭何為劉邦服務了十多年,統一天下後還在為劉邦治理內政,謀略大師張良為劉邦服務直到統一天下。



這只是劉邦的核心團隊,劉邦的團隊遠遠不止這些人,武將還有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文臣謀士還有陳平、酈食其、周昌、隨何等,個個都能獨擋一面,甚至連為劉邦趕車的車伕夏侯嬰都是個非一般的人才,深得劉邦信任,駕車技術絕對一流,忠心+技術讓夏侯嬰都成為西漢開國功臣。

劉邦的團隊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中,最合理和分工明確的團隊,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蕭何治理內政,足兵足糧,張良運籌帷幄、出謀劃策,而劉邦只要選擇正確的意見去執行就行了。



如果劉備擁有劉邦的團隊,那麼在早期三國局勢還沒有明朗的時刻,就會抓住機會發展壯大,比如劉備佔據徐州之時,因為在前線作戰,導致後方不穩被呂布奪了徐州,當然劉邦也幹過這種事,被雍齒奪了根據地,但是劉邦能正確的運用各種關係,奪回根據地。如果劉備有劉邦的團隊,那麼徐州被偷襲,肯定會避免,就算無法避免,劉邦團隊也會告訴劉備應該如何做。

還有劉備在荊州投靠劉表的時侯,如果有劉邦的團隊在,說不定早就佔領了劉表的荊州,如果劉表很早就佔領了荊州,繼而向益州發展,攻佔雍州及涼州,那麼統一天下大有可能。



就算是按照 三國中的發展,劉備在佔據益州及荊州三郡,並在漢中擊敗曹操後,如果有劉邦團隊,讓曹參、周勃、樊噲、陳平等人鎮守荊州,劉備自已與韓信、張良出漢中攻打關中,讓蕭何坐鎮成都 ,提供兵員和糧草,那麼肯定是一場非常精彩的大戲。

當年劉邦的地盤只有巴地、蜀地和漢中呢,比三國時期的劉備地盤小得多,劉備好歹多出了荊州三郡,而且劉邦出川時的兵力與劉備是差不多的,十多萬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劉備與劉邦的局勢不同。



劉邦出川時,北方是散沙一片,各自為戰,劉邦面對的敵人是三秦王,而劉備出川時,北方是統一且強大的曹魏,實力數倍於劉備,但在冷兵器時代,並不是實力強就一定能贏得戰爭,只要謀略得當,團隊強大,取勝也未嘗不可。

讓韓信攻打關中,肯定會有出其不意的辦法,聲東擊西是一定的,當時的曹魏在曹操晚年的最後幾年,一直在戰略上處於守勢力,並且 與劉備的戰爭中處處失敗,漢中之戰,上庸之戰,襄樊之戰早期,曹魏全部失敗。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曹操晚期的曹魏一直處於守勢力,且內部矛盾重重,對劉備來說,這就是機會,只要劉邦團隊能利用好這些曹魏的弱點,再輔以軍事行動,劉備與韓信出川肯定能打敗曹魏關中守軍,圧取長安,佔據關中,那麼就能居高臨下,為將來的統一戰爭奠定基礎。

而在荊州前線,只要按張良的計劃行事,荊州以守為攻,重點防範東吳,同時策應劉備與韓信在關中的軍事行動,讓曹魏彼於應付,共同配合攻打曹魏,有劉邦的團隊,曹魏就會失敗。



在劉備拿下關中,同時佔據益州及荊州三郡時,已具備統一的實力,再繼續下去,劉備就是三國中最強大的勢力,再加團隊的輔佐,肯定能夠在三國中擊敗魏國與吳國的聯盟,統一天下,因為有韓信、張良和蕭何嘛!

我確定劉備如果有劉邦的團隊,肯定能統一天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有個詞叫做順勢而為。

首先就大環境而言,劉邦更容易成功,劉備就相當困難。無論是劉邦,還是劉備,統一要走兩步路,首要佔據關中,其次才能逐鹿中原。劉邦集團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的擊敗了關中三王,並能穩固下來,這跟當時的混亂有關。項羽先是分封眾諸侯,他的勢力也是最強的,但從彭城到關中,中間隔著眾多諸侯國,儘管這樣諸侯服從項羽,但他們畢竟存在各種利益矛盾,調動兵力並不會得心應手。同時,劉邦出漢中時,項羽正與齊地的田氏熱火朝天的幹仗。這足以減輕了劉邦的壓力,也為他穩定關中創造了條件。同時劉備要出蜀地就困難了。他的基業剛剛穩定,曹操已經統一北方,關中地區以長安為軍事重鎮,同時也是曹魏政治中心洛陽的西方庇護。此時劉備要奪得關中,面臨的就不是能不能奪得的問題,更重要是奪了能不能守的問題。至少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印證這個問題,曹魏先是一片混亂,再者迅速調集重兵抵抗,而皇帝曹叡親自鎮守長安,混亂得以穩定(此處不討論諸葛亮人事部署問題,而導致的北伐失敗)。所以劉備要面臨的是統一的曹魏迅速反撲,他能不能穩定根基。

再者,劉邦統一的主要對手是項羽,他們之間的差距絕非極度的懸殊,況且還有大量力量不強的諸侯,他完全可以先剪滅他們,壯大自己,再與項羽決戰,事實也如此發展。但劉備的情況就惡劣點,他與曹操之間的差距就十分大,而唯一站在第三者的東吳也不弱(東北的公孫不討論,他處於邊角地帶,影響不大),劉備不能滅吳,當然他也嘗試過,以失敗而告終,以弱擊強,奔赴千山萬水與曹操決戰,沒決戰已經是先失一著。

最後也簡單說一些比較枯燥的東西。劉備與劉邦最大的不同是地主豪強崛起,他們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劉備的政策,當然三國時其他兩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夜讀歷史


把劉備團隊換成劉邦團隊仍舊無法打敗曹操一統天下。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劉邦團隊確實要比劉備團隊厲害,但是讓他們真正處在三國這個時期和曹操打,還真打不過。

首先來分析環境差異形成的對比。

秦末時期,暴秦無道,民聲怨起,劉邦在這個時候,打著推翻暴秦,維護百姓的口號揭竿而起,其實也是民心所向。

秦朝滅亡之後,其實整個格局非常亂,諸侯分刮整個國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各個都想吞併對方。劉邦首先韜光養晦,然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逐個擊破,最後集中優勢擊敗強大的項羽,而當時項羽還在攻打齊等諸侯國,根本無暇顧及劉邦,等劉邦蠶食了三秦等地、擊敗了幾個諸侯國之後,那時已經可以和項羽相互對峙的局面了。



而東漢末年,天下也大亂,但這時候民心還是心向漢朝廷的,雖然劉備以劉皇叔身份起家,但他根本沒有自己的地盤,各地諸侯都已經佔好坑了。曹操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民心所向,他逐步滅袁紹等統一北方,要不是在赤壁之戰失敗,劉備更沒有容身的地盤。這時候劉備才拿下荊州然後再打下益州,終於有了發展基業的地盤。

這時候形成了魏、吳、蜀三國鼎立的局面,這時候局勢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魏國最強大,吳國次之,蜀國最弱,這其實也是劉備能得到的最好的結果了。



所以在當時劉邦的環境下,他趁亂出擊,逐個擊破,最後奪得了天下,換做劉備團隊去應該也可以成功。而在劉備三國鼎立這個環境下,劉備根本無法撼動曹操,甚至連吳國都打不過,換做劉邦團隊來也沒有用,根本就沒有機會給他壯大自己。

其次再從敵人實力來看。

劉邦的主要對手是項羽。劉備的主要對手是曹操。不可否認的是項羽是個千年一見的猛將,但是曹操更是萬年一遇的帝王之才。項羽優柔寡斷、感情用事,根本籠絡不了多少人才給他賣命,光靠他自己一個人遲早會輸。而曹操深謀遠慮、精明能幹,手下一大幫人才為其所用,不是那麼輕易就會被打敗的。



所以相對來說,打項羽容易,而打曹操比較難,劉邦團隊和劉備團隊都可以打敗項羽,但是他們兩個團隊卻肯定打不過曹操。


博古論今天


可以!最簡單明瞭一點,當時的劉邦集團中,劉邦擁有軍事能力一流的韓信,內有張良,蕭何,外有韓信,武將更加不用說!諸葛亮十分偉大,能內能外,但無奈,一個人需要做十個人的事,操勞過度!再者,劉邦與劉備相比,誠然,劉備或許在能力上勝劉邦,但劉邦聽從他人意見,比較能忍,一生無數失敗,到最後的一勝,就奠定了自己的天下,劉邦手下將領,雖不是個個都像韓信一樣擅長戰爭,但最起碼整體素質上較強於劉備!劉備個人能力強,但有種手下無人可用的感覺,戰略明確,卻缺乏幾個優秀將領!


快樂經濟學


這要看是哪個時間段的了,如果是劉備入主徐州,曹操和呂布還在爭奪兗州的時間段,那顯然是可以的。那個時間的劉備有地盤有將領,關鍵在於沒有謀主,也沒有真正得到徐州士族的支持和認同,把麾下的孫乾糜竺簡雍換成張良蕭何陳平,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再加上韓信這樣的名將,在人才面不輸於曹操,整合了整個徐州後軍事實力還要超過曹操。外交環境方面,青州當時在公孫瓚麾下田楷治下,有穩定的後方乃至後援,袁術不足為慮,曹操仍和呂布作戰,完全大有可為。


稻草說歷史


歷史沒有如果

如果真的要這樣對比,劉備團隊根本沒有打敗曹操團隊,只是赤壁輸了天時地利。讓劉備有了一個盤守四川之地。名義雖然稱為蜀漢。但漢正統是魏。當時曹操沒有據兵赤壁。而是先打吳後打蜀。魏國又將是強漢之後。

劉邦並沒有這樣的本事。雖有蕭何,韓信。但遠遠不及臥龍諸葛,周瑜新一代謀略家。

總而言之,只要把團隊給換了。結果會讓曹操早一步統一全國。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小龍llj


劉備在三國時期也是一霸主,為何鬥不過曹操,除了當時的政治和軍事不利劉備之外,漢朝劉氏皇權的衰微,對劉備非常不利。劉備劉皇叔的身份,只能換來別人的尊重,很難找到一些實際利益,換成劉邦的班底,未必就能扭轉不利於劉備的局勢。


週一平


不可能比一下他們的對手就知道了,因為曹操不是項羽,曹操不會和你講什麼義氣,也不會像項羽一樣剛愎自用,也不會按常理出牌,曹操還特別重視人才,最重要的一點和項羽有同樣毛病的袁紹被曹操打爆了,劉備還是靠著所謂的仁義,靠著不服輸,才抗到後期的前期被打成狗🐶如果是劉邦前期就掛了根本不要說後期,


一米八衛龍辣條供應商


這問題真棒,應該換成特朗普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