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頻頻打仗卻傷亡甚微,為何美軍在戰爭中的傷亡率如此低下?

吳少洪



美國確實從一戰開始,基本上就一直在不斷的打仗,可以說美國就是一個在戰爭中強大起來的國家。但美國打仗也並不是一直都傷亡很低,也是經歷過傷亡比較大的戰爭的。只是近些年美國的對外戰爭中傷亡比較少一些而已。

從美西戰爭開始,美國基本上就不再在本土作戰了,而是主要的戰場都在國外,二戰結束後更是發展到了基本上都是在壓倒性的優勢條件下主動發動戰爭。不過,朝戰,越戰兩次大戰之後,美軍基本上就不會對剛經歷過戰爭錘鍊的國家發動戰爭了,而是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套路。

越戰結束後,到海灣戰爭之前,美國也仍然保持著每十年就對外發動一次戰爭的頻率,但是當時美國的對象都是格林納達這樣的小國,只用一個特種作戰部隊就可以完成任務,或者是空襲索馬里這種戰爭,無論戰爭經驗,還是裝備優勢,美軍都不可能出現太大的上網。甚至海灣戰爭也是以空襲和導彈為主,並沒有大規模出動地面部隊,所以上網也還是很小。


到進攻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時候,這個情況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也就是自從越戰結束之後,第一次大規模出動地面部隊作戰。但是無論在阿富汗還是伊拉克,戰爭期間的傷亡都很小,因為主要的進攻作戰中隊敵人的打擊都是由空襲和導彈完成的,地面部隊的任務主要是佔領和佔領後進行搜索殘敵,所以傷亡也不會太大。

而且,無論阿富汗還是伊拉克,在技術裝備水平上都完全不能和美國同日而語,甚至連反擊能力都沒有,美軍幾乎完全可以用空襲和導彈完成攻擊任務,完全是非對稱戰爭。戰前唯一估計會遭遇比較嚴重的抵抗的是伊拉克,但是在實戰中伊拉克軍隊並沒有組織過有效防禦,就直接解體了,所以也沒有以地面部隊為主的戰鬥,傷亡自然也就不會太大了。


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正規戰爭也就是以地方軍隊為主要作戰對象的戰爭結束後,在佔領期間對付普通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游擊隊的時候,美軍卻遭遇了比較多的傷亡。原因也很簡單,這就是這基本上都是地面部隊為主的搜索和清剿作戰,發現敵情後再呼叫空軍進行打擊,或者用地面部隊自己攜帶的武器直接發起進攻。但在發現敵情和空軍出動之間有一個時間差,如果對手率先發動攻擊,就有可能造成美軍傷亡。

而且,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遭遇了大量的人肉炸彈攻擊,有些是裝滿炸藥的汽車直接開到美軍軍營附近,有些則是直接以婦女兒童攜帶炸藥接近美軍後引燃,所以美軍只要和當地人接觸,就有可能遭到這種襲擊,對這種攻擊方式當然也防不勝防。即使如此,美軍的傷亡和敵人的傷亡的比例也是極其不對稱的,只是美國人死亡引起的關注遠遠超過對手的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