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我家住的吉林路离大港火车站比较近,记得我是在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与火车打交道了,那是1960年我父亲在城阳的青岛耐火材料厂上班的时候,当时是我国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就吃野菜,山上的野菜和树叶都被吃光了,我就在周日和暑假期间每天跟着父亲去城阳上班,晚上下班,去挖野菜,摘地瓜叶带回家。因为那时家中兄弟姐妹多,仅仅父亲赚钱,生活困难,想不买票上车。就要跨过大港火车站的低矮围墙栏杆,爬上那人们俗称“马笼子”的职工接送车。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马笼子”车厢里没有座位,没有窗户,只有一些栓绳子用的把手,一扇大门约有2、3米宽。上车时一般开的都比较小,人们扶着门框和门边上的两个把手,爬上那一米来高的的车厢,还比较省事,如果门开大了一点,仅拉着门框的一个把手,这个高度除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很多人都望“门”兴叹,停车时间也就几分钟,我们拼命的往上爬,人很多,我当时个子矮,父亲拼命向车上推,好不容易上了车,人们拥挤在车厢内站着,有的日子人少可以找个纸壳类的一垫,坐在车厢的一个角落里。据说:当时接送职工上下班的车体也是拉牲畜和货物的车厢。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我再次和大港火车站打交道那是在潍坊插队下乡的知青年代,记得那天,车站上张灯结彩,红旗招展,市北区政府辽宁路街道办事处就是在大港火车站把我们送到了农村插队。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由于家庭困难,父亲母亲没有钱给我们到青岛探亲的往返车票,所以,每年翻越大港火车站的栅栏爬火车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当时,幸亏大港火车站没有加高围墙,不然,我们这些老知青想回家看妈妈也不容易,固然我们在车上还要经受查票,下车出站还要逃票,可是这是上火车的第一关。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发展,几十年过去了,马笼子火车没有了,慢车也没有了,火车提速了,这时,我才了解到所有的火车均不在此站停靠了,铁道两旁矗立着高高的护板,几乎看不到通行列车的颜色。曾经的火车站现在成了内部订票的办公楼。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我了解到,位于商河路2号的大港火车站竟然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我不由地对这座极为普通的建筑物肃然起敬起来!

原来,1899年秋胶济铁路兴建之始,大港火车站便也同时开始兴建,规模不大的车站随后建成,在1901年更大规模的新青岛火车站建成之前,这座临近港区的火车站承担了最初的始发站使命。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那时,大港火车站所处的位置无疑是无可替代的。正在兴建的现代化深水港口使这个火车站成为市区中远为栈桥新火车站重要的铁路车站。依照以港口、铁路和商业区为重点的1898年青岛城市规划初稿,以“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港口贸易城市”为城市定位的管理当局试图沿胶州湾东岸、城市的西边缘修筑铁路,路港相连,以利在租借地内推行自由港制度。1910年,这一规划的扩张计划依然以港口和铁路为城市布局的依托,要求沿胶济铁路两侧自南向北带状展开,并以大港为中心,形成港口、仓储和货物集散枢纽区。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在1922年出版的《青岛概要》地图上,大港火车站附近的普集路一块地段上明确标有“青岛车站预留地”字样,这表明,依据规划,胶济铁路的青岛中心车站始终在这一区域。在1935年1月青岛工务局完成的实行都市计划方案的初稿中,则明确:城市交通体系以大港为中心,大港车站为总火车站,并在胶州城东平原规划综合车站,而临近栈桥的青岛火车站则为单纯的铁路客运车站。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大港火车站站房为砖石木结构,地上三层,包括阁楼,另有地下室,建筑面积978平方米,最初设站长室、行车室、售票房、候车室、行包房等。楼内有木制旋转楼梯,红漆地板,门窗为拱形。块石砌筑的两个主门被设计的很大,很有些像城门,成为建筑中最为突出的部分。两门之上,是一个很大的阶形山花,上开竖窗。这一颇有些喜剧性的设计使整个车站的表情即快乐,又轻松,活脱一个被自家酿的啤酒喂的过饱的纯朴农夫形象。在楼的北面屋檐下,设有德制铸花式双面候车钟表。


精彩青岛,再说青岛大港火车站



大港火车站这座建设与1899年的历史建筑,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傲然屹立,它在向我们诉说着青岛的历史,诉说着昨天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本文作者:于向阳、网名:海歌。中国作协国土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青岛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文学耕耘五十载,著有四十余部散文集,小说,剧本正式出版,现任青岛市好人文化促进会宣传部长(蓝月亮文学),(青岛好人)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