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老師留網絡作業,家長在群裡怒罵老師被拘:我水平有限“不會做”

最近的家長群裡,流傳著一張處罰通報,一個家長因為在班級群怒罵老師,被行政拘留。過去,家長對老師看法有不滿意的地方,也會抱怨地說上一兩句,大家也不會太在意。沒想到如今問題上升到拘留,不得不引發了人們對此的一系列深思。

家長在群裡怒罵老師被行拘

據媒體報道,近日,廣東中山,某小學一名家長,因為誤以為老師佈置的英語作業是給家長做的,於是,在班級群上使用語音對老師進行怒罵,其間多次使用難以入耳的汙言穢語,從而引發了極度不良社會影響。

老師留網絡作業,家長在群裡怒罵老師被拘:我水平有限“不會做”

這名家長怒罵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誤解,覺得自己水平有限“不會做”,從而暴怒。後來經群裡的其他家長也好心提醒,作業是佈置給孩子的,只是要用到手機下載APP軟件,需要家長監督配合。

也許這名家長已經罵得忘我,完全聽不進其他人的勸說,最終自吃苦果,被行政拘留。

校方回應:是新的教學模式

對於這起糾紛,學校回應說,現在教學已經不同以往,不再是單一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育是大勢所趨。為了適應新的教育模式,學校也是在不斷地接觸和嘗試,試圖給予孩子更高的教育環境和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老師留網絡作業,家長在群裡怒罵老師被拘:我水平有限“不會做”

只是各方可能根本就沒想到,中間的一些溝通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家長對學校產生了這些誤會,進而引發了一系列“事故”。

學校相關負責人再次明確,網上的作業不是給家長佈置的,而是留給學生的。同時表示,今後會加大和家長的交流,給家長更多的時間適應學校新的教學模式。畢竟,孩子的學習提升,不能單單靠學校老師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

網絡上眾說紛紜,理解各異

該視頻經過網絡的廣泛傳播後,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

有的網友認為,這個家長的初衷可以理解,雖然他的用詞不當,但是,家長平時已經很忙,還要抽時間去協助孩子做作業,的確身心疲憊不堪。再碰上不會的英語,更是容易引發負面情緒。

對於文化水平有限的家長來說,輔導作業很吃力,有些家長可能連下載軟件都不利索,更別提協助指導了。

老師留網絡作業,家長在群裡怒罵老師被拘:我水平有限“不會做”

還有的網友認為,教育不能只推給學校,家長也要盡心盡責。一個不愛學習、遇事就逃避的家長,很難教出認真好學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就是孩子學習的對象,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古有孟母三遷,今天,有很多人費心費力花大價錢也要買學區房,但是對孩子起到最重要影響的,卻是家長的家庭教育,所以,學生學習的提高,不僅需要學校的幫助,更需要家長的配合。

筆者認為,沒有誰的家長是很清閒的,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到有時間陪伴孩子、輔導作業;有的家長就寧願花時間吐槽、指責,也不願意花時間去攻破知識盲區呢?這就是家庭教育軟實力的區別,這兩種家庭成長的孩子,誰家孩子將來更有出色,不言而喻。

孩子優秀,滲透著家長汗水

紀錄片《鏡子》裡有一番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學習,不僅僅發生在學校,或者說只是老師的責任,任何一個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無一不是將學習貫穿於整個人生。所以,如果父母將學習的教育推給老師,那麼,孩子也會認為,學習只發生在學校,更別提孩子能主動學習了。一個不主動學習的孩子,老師教得再多,也是趕鴨子上架。

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解決困難的方法,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全單照收。正確的邏輯應該是:要想孩子做得到,作為家長必須以身作則。

老師留網絡作業,家長在群裡怒罵老師被拘:我水平有限“不會做”

比如童話大王鄭淵潔老師,在談到自己培養出學霸女兒的方式時,提到一個小細節,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他的女兒能成為學霸,跟她懂得自律有關,他女兒放學回來後,第一時間就先完成作業,然後再吃東西和玩耍。

這些習慣,從來不是家裡人說道理教育出來的,而是鄭淵潔老師每天都早晨4點起來寫文章,重要的事情做完後再休閒玩樂,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親每天這麼做,自然而然也學著做,從而養成了優良的自律自學好習慣,並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人生方式。

相反的,如果一個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因為自己忙碌,或者能力有限,就把教育的責任扔給老師,那麼孩子在考試遇到不懂的題目時,他自然也會在第一時間指責老師,沒把孩子的教好,導致孩子成績不理想。

這種投餵式的教育,是永遠教不出一個優秀孩子的。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希望這話能給那些還活在陳舊教育模式,只知指責學校的那些家長一個警醒,重新審視自己、審視教育“教育”二字真正的含義。教育教育,教導和養育,不可偏廢。養而不教,貽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