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權威剖析:俞敏洪高考英語學習法

經常關注新東方的讀者,一定聽說過有關俞敏洪高考英語的故事。他總共考了三次高考,第一次英語只考了33分,第二次有所進步,考了55分,第三次,英語成績有了質的飛躍,考了95.5分的高分(滿分100分)。

俞敏洪之所以英語成績提升較快,是受他英語老師的影響。當年,他的老師整理了300個包含高考英語詞彙、語法和句型的句子,讓學生背誦。據說當時全班只有俞敏洪一個人背完了全部300個句子。

正是因為他出色的英語成績,最終敲開了北京大學的大門,也才有了後來新東方的傳奇。

受他的啟發, 12年前, 我也整理了100個句子,每天讓學生背誦5個句子,背完之後才能回家。有了這100個句子做基礎,為學生們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01

方法介紹

整理300個包含高考英語詞彙、語法和句型的句子。

將這300個句子逐一翻譯成漢語。

將漢語回譯為英文,每天5句,與原文對比,找出差距。

重複上面的動作,至少回譯5輪,這樣,基本能做到與原文一樣的水平。

同時,大聲朗讀句子。

現在網絡發達,在自己整理的基礎上,可以上網查找,再進行整合。最好尋找帶有漢語翻譯的句子,這樣可以避免自己翻譯的時候,出現不準確或錯誤的情況。

可以按照語法專題進行整理,即冠詞、介詞、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動詞、時態、從句等。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知識點的遺漏。

不要以為每天5個句子太少了,要弄懂吃透每個句子,認真分析自己的翻譯與原句的差距。在記憶詞彙的同時,熟悉了詞語搭配和句子結構。

根據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有的人回譯的遍數可能需要5遍,有的人可能需要10遍,只要能做到翻譯得跟原句一模一樣就可以了。

權威剖析:俞敏洪高考英語學習法

02

借鑑意義

高考英語的基礎知識考點有幾千個,高三一輪複習,整整半年的時間都在複習基礎知識。然而,除了基本功比較紮實的學霸之外,沒有幾個學生能夠熟記一輪書裡成千上萬的考點。

而俞敏洪的300個句子,濃縮了大多數高考英語考點,將複習一本書,變成了練習兩張紙,記憶負擔減輕了許多,心理壓力也減少了不少。

關鍵是高三一輪複習書很厚,一般學校也就是照本宣科的過一遍,事實上,沒有什麼知識是一遍就能記住的。對於高考必考點來說,複習一遍是遠遠不夠的。

相比之下,俞敏洪的方法是通過5輪紮實的翻譯,徹底弄懂詞義和搭配,同時提高了句子結構的分析能力,提升了閱讀理解能力。經過多輪的重複,最終提高了考點記憶的熟練度。

通過翻譯對比,加深了對英語句子結構的認識,從而提高了寫作表達能力。寫作是很多學生的硬傷,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寫作,問題主要在句子結構,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最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俞敏洪的專注。全班就他一人在考前將這300個句子學得滾瓜爛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的這種專注和堅持的毅力,在我們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顯得尤為珍貴。

我經常對學生說,好學生最大的特點是:聽話照做。一個老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可以使學生少走許多彎路。人的惰性促使大多數學生喜歡尋找學習的捷徑,卻不知道,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同“安全是回家的捷徑”一樣,欲速則不達。

權威剖析:俞敏洪高考英語學習法

03

歷史侷限

1980年左右的高考,比較注重語法和基礎知識的考核。如今的高考,以英語的實際運用為考試方向。所以,300個語法句子,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考英語的需要了。

300句含量有限,不能完全覆蓋高考英語所有的知識點,會出現許多考點遺漏。所以,不能將重點全部壓在300句上。應該在反覆練習300句的基礎上,系統學習一輪複習書和課本。

俞敏洪參加高考的年代,英語是全國統考,有漢譯英題型。現在,許多省份自主命題,大多沒有漢譯英考試題型。所以,要適當調整學習方法。

此外,英文原文也只是一種表達方式,不是唯一的正確表達方式。反覆的漢譯英練習,追求與原文一致,也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對於中等偏上的學生來說,形式過於死板。

還有,因為現在大多數的省份都考聽力,這些句子缺少音頻,很多學生無法跟讀,不利於聽力和口語的訓練。

這些都是我們在模仿的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的地方。

權威剖析:俞敏洪高考英語學習法

04

博採眾長

英語學習,詞彙先行。上海張思中的集中識詞法,強調先集中通過語音音節記憶單詞的方法,突破高中英語單詞,適合參加各種考試的高中學生模仿。

鍾道隆教授的聽寫法,使用精聽+聽寫的方法,突破聽力,比較紮實的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李陽的大聲背誦法,有助於單詞記憶和口語水平的提高。新高考之後,北京、上海、湖北、江蘇等省和直轄市都增加了口語考試。語言運用的趨勢。

李岑的精讀原著法。英文原著精讀,可以提高句子理解能力,擴大閱讀量,鞏固詞彙。現在的高考英語試題,閱讀文章佔比很大,文章來源多為外刊和英文原著。培養閱讀習慣,要從小開始抓起。

題海戰術幾乎是所有學校的應試法寶。但是,在刷題的同時,不要忘記鑽研閱讀理解題的問題。從問題的每一個選項,推測命題人的心理,即出題意圖,分析出題規律,總結解題規律。

學無定法。要學會批評性的借鑑別人好的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