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俄都把印度當成寶,你有什麼感想?

把生命延長


印度是個懷揣大國夢的新興大國,但同時也是世界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大國博弈的重要一枚棋子。美國和俄羅斯都把印度當作地區和全球博弈的重要變量,是有利用價值的,並不是真的當成了寶了、或視為永久的朋友。

近來,印度總理莫迪參加聯大會議並訪問美國,當出席美國印度裔集會時,得到特朗普手挽著手的高規格禮遇。這對移民政策強硬、不待見少數族裔的特朗普來說,是給莫迪莫大的面子。印度也有點飄飄然。美國極力拉攏印度的做法具有多重考慮。

美國對印度的戰略定位清晰

特朗普執政以來,戰略重心繼奧巴馬之後,加速東移,將主要戰略資源投入到印太地區。2019年美國國防部正式推出《印太戰略》,要統籌南亞和中亞,強化與印度戰略和防禦夥伴關係,支持印度發揮更大地區作用,打造美日印澳四邊合作。可見,美國已經把印度當作印太地區的重要戰略支點和戰略伙伴。根本目的,不是要扶植印度成為全球大國,而是作為美國發揮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棋子。

美國對印度經貿上也不慣著、有打有拉,實行“美國優先”。

如果真把印度當個寶,美國也不能這麼虐它了。在經濟領域,美國實行“美國優先”經貿政策。連日本、歐盟等傳統盟友都不慣著,更不用說印度了。美國對印度軟硬兼施,既拉攏印度把其打造成美國在印太地區重要經濟支點和盟友,也打壓印度迫使其做出更多經貿讓步,實現美國優先。

第一,繼續以普惠製為要挾,迫使印度做出重要經貿讓步。6月1日,USTR發佈《根據1974年貿易法調整普惠制名單的9902號公告》稱,因為印度實施一系列貿易壁壘,對美國商業造成負面影響,未能採取必要措施兌現普惠制標準,進而正式取消印度普惠制資格。美國將繼續以此為砝碼,要求印度作出更多經濟你讓步:一是打開農產品市場,購買美國鋁製品、大豆等農產品;二是放開對美國科技企業的准入限制;三是削減IT等貨物貿易的關稅壁壘;四是建立全新醫療器械的管理系統等。進而,美國希望遏制與印度貿易逆差快速上漲的勢頭,以農業為突破口全面打開印度市場,獲得最大經濟利益。

第二,加強與印度經濟接觸和談判。美國強硬施壓為的是,最終達成對美國最為有利的貿易協議。美印領導人已多次會晤,並就經貿問題交換意見。未來,美印工作組層面必將展開積極磋商,先行達成早起收穫,在具體的農業、市場準入等方面先行達成階段性成果。既可為特朗普2020助力,也可為美印經濟關係深入發展注入積極因素。併為兩國最終達成全面經貿協議,積累更多共識。吉姆·西姆斯和羅恩·艾斯特等眾議員,已致信美國政府,要求其調整立場,恢復對印度的普惠制,以獲得更多和印度經貿交易的機會。

印度是美國製衡地區大國崛起的重要砝碼。

美國安全和地緣合作為保證,深化美印經濟關係。通過支持印度在多邊機構發揮更大影響力、地區爭端問題選邊站、加強對印度出售武器等方式,全面深化美印關係。並以此為誘惑,引導印度在戰略上採取更多合作立場,共同對亞太地區崛起的大國進行封堵和遏制。

從俄羅斯看,兩國領導人的關係也很好,莫迪和普京多次會面,俄印關係也一直不錯。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第一,加強俄羅斯亞洲影響力的重要砝碼。

長久以來,俄羅斯與印度在軍事安全等領域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兩國也同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印度雖然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但也甘心成為俄羅斯的重要砝碼,來尋求在美俄之間的外交平衡。眾所周知,在印度洋,全球三分之一的大宗商品,三分之二的海運石油,都要通過這裡。戰略地緣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具有戰略野心的美俄必爭之地。加強與印度關係,可以有效平衡美國地區影響力,加強自身的亞太存在。

第二,獲得更大經濟利益。印度對武器需求巨大,是難得的大市場。

俄羅斯自然不會放過機會。同時,印太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印度2050年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大國,發展潛力巨大。加強與印度的關係也是符合俄羅斯長遠利益。 所以說,美俄不會真的把俄羅斯當個寶,只是很有戰略價值的一枚棋子罷了。大國間的關係,永遠都是利益,不會有真正的、永遠的朋友。


經韜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是可以影響世界局勢的,俄羅斯拉攏印度,是為了增加盟友,解除被孤立的困境,此外可以藉助印度發展俄羅斯經濟。美國拉攏印度原因更加簡單了,通過印度孤立俄羅斯和另一個大國,同時掌控印度洋。印度的國力和地位導致成為俄羅斯和美國拉攏的對象。

印度的實力

印度原先只是英國一個並不起眼的殖民地,但是獨立之後迅速發展,擁有29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3億人口,GDP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正在高速增長。

印度除了擁有核武器以外,常規軍事實力同樣強大,雖然很多人嘲笑印度的墜機和閱兵式,即使是萬國牌,全球火力指數仍然把印度的常規軍事力量排在世界第四位,現役軍隊132萬人,戰機2100架,3500輛坦克,5000輛裝甲車,海軍擁有184艘軍艦。

印度的軍事實力遠超世界各國,加上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南下控制印度洋,北上影響中亞,向西進入中東,因此印度越來越被各國所重視。

俄羅斯拉攏印度


印度的崛起,俄羅斯喜聞樂見,因為印度是俄羅斯重要的軍火客戶,只有強大富足的印度才有錢購買武器裝備,今年9月初,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俄羅斯,與普京簽訂了145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同時向俄羅斯貸款10億美元用來發展經濟,俄羅斯要幫助印度建立坦克穿甲彈的生產線,此外還要支持印度成為常任理事國。


美國的盟友眾多,加上美國的武器裝備在戰場上頻頻亮相,成為俄羅斯武器裝備的有力競爭對手,因此經濟發展緩慢的俄羅斯更加需要印度這輛順風車,印度經濟增速達到7.6%,近期有所下降,變為5.6%,但是仍然遠超俄羅斯的0.5%,俄羅斯希望通過印度提升經濟實力。

美國拉攏印度


美國看重的倒不是印度能夠從美國購買多少武器裝備,而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國力,印度擁有旺盛的侵略性,與巴基斯坦等鄰國有領土爭端,通過拉攏印度,可以制衡另一個強國,達到勢力均衡的作用,而美國坐收漁利,此外,美國拉攏印度是為了不讓印度倒向俄羅斯。



美國的戰略重心放在中東,而印度距離中東只有一步之遙,隨著印度海軍實力加強,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些行動恐怕需要考慮印度的影響。

印度被美國和俄羅斯拉攏,是因為印度實力還不夠強,當印度強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將遭到來自美國的擠壓,首先是經濟上的制裁。至於俄羅斯,不會與印度有矛盾,兩國未來還是合作伙伴,印度的強大會引起各國的警惕。


視野新觀


傻人有傻福,這個真羨慕不來。

這次印巴衝突,美俄同時站隊印度,都競相拉攏印度。其實從冷戰時期開始,印度就在世界兩大陣營同時吃得開,1951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蘇聯在30多年時間對印度援助貸款高達100億盧布(那時候盧布比美元值錢,相當於當時的110億美元),印度的國有工業體系基本全靠蘇聯援建,兩國長期處於蜜月期。當時的印度只有資本主義的錶殼,經濟全是蘇聯那一套,大量的毫無國際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最後坐吃山空。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以盧布貸款大量向印度提供軍事裝備和工業製成品,印度向蘇聯大量出口牛仔褲和茶葉。兩國長期處於蜜月期。蘇聯解體後,印度利用盧布暴貶,用300萬美元就還了100億盧布的債。

印度和西方國家關係也很不錯,印度人不認為英國對他們是殖民統治,認為是開化了他們,幫助他們走入法制,帶入到現代社會。

印度人還在孟買海邊修建了印度門,以紀念英女皇從那裡登陸進入印度。英國人在印度建設了2萬公里鐵路,至今還在用著,發展教育醫療事業,今天印度人最驕傲的印度理工學院就脫胎於英國人創辦的,英國人還興建水利系統,公路,幫助印度建立了現代的工業體系。

現在還流行一個段子,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在開學時,問一名印度新生,“你們印度理工學院也很厲害,你為什麼選擇麻省理工大學?”印度學生苦笑:“因為我沒考上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最早的一批精英階層就來自英國的培養。只不過現在印度最優秀的人都改去美國了。

近期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在美國召開了5萬印度裔參加的集會,並邀請特朗普參加,在集會上莫迪不失時機的力挺特朗普選舉,深得特朗普歡心。

莫迪向特朗普展示了印度裔的可怕,實際上根據《財富》雜誌報道,世界500強企業,30%的CEO是印度人擔任,今天硅谷三大公司蘋果、谷歌、微軟,後兩家CEO都是印度裔。這些印度CEO幾乎都出生於印度普通家庭,在英美公司從底層一步步幹上來的。

在印巴緊張衝突之際,俄羅斯向印度提供了270架蘇30MKI,60架米格29,1000輛T90坦克,這些都是目前俄羅斯現役的主戰裝備。俄羅斯甚至將向印度出口本國還未列裝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看來俄羅斯對印度才是真愛。


天下會會天下


印度成為俄美的掌中寶,說明了,所謂的意識形態,普世價值跟實在的利益相比都是臭狗屎,一文不值!

印度是現存的幾乎是唯一的準奴隸制國家,一兩億的高種姓,奴役十幾億的低種姓,低種姓命賤不如狗,靠宗教愚民統治,上層基本等於不勞而獲,聚集的都說不義之財,用古人說的話,不義之財,取不傷廉。

印度由於,國內統治比較容易,國家不需要奮發圖強,就能獲得大量財富,所以現代化程度一直很低,科技,工業水平都很一般,高種姓的人又普遍驕傲自大,錢財來得容易,花的也就輕易,為了保持威懾力,不免採購萬國武器來裝門面,也可以藉此拉關係找靠山,在國際上長袖善舞,印度外交幾乎沒有死角,跟誰都能做買賣,俄美兩大強國,更是主要拉攏的目標。

而俄美也很願意跟印度交往,一個需要隨時輸血的大財主。誰都想保持這種關係。

對於印度,其實沒必要過於針鋒相對,實際上這就是個只想自保的國家,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國內統治,根本無力擴張,完全可以拉攏結交,不戰而屈之。


1323517560


美俄都把印度當成寶,你有什麼感想?!

何止是美俄把他當作寶啊,我感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印度都挺友好的。

有時候印度這種被各國青睞的待遇,還真是挺讓人羨慕的,因為有的時候印度在實行霸權主義的時候,沒關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會默認他的行為。

吞併他國,美蘇都不管!

例如,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印度吞併了錫金這個國家後,當時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竟然對印度的行為採取默認的方式。

甚至當時美國人還認為印度吞併這個國家是歷史的必然!

(錫金地區)

擁核之後沒得到制裁

在上個世紀末,當印度擁有核武器的時候,很多強國也認為沒毛病。試想一下,現在的伊朗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他也一直希望擁有核武器,各大強國對伊朗的這個意願一直不予通行。尤其是美國,為了讓伊朗斷掉製造核武器的念想,不斷對伊朗制裁,甚至雙方隨時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

伊朗想擁有核武器,被各大國制止很容易理解,畢竟伊朗擁有核武器之後,肯定能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對各大強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會造成影響,誰也不希望地區有一個極強的國家出現。

在印度擁有核武器的時候,巴基斯坦也有了核武器,巴基斯坦有核武器之後,大家都清楚是為了和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取得戰略上的平衡,這對世界局勢和地區穩定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以搭載核武器的烈火導彈)

也因此讓世界上多了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世人深知,印度的核武器才是巴基斯坦擁核的前提。也就是說,各國對印度擁有核武器的容忍度之高竟然可以允許另一個國家擁核!


當印度和周邊國家起衝突的時候,很多國家也會佔到印度的一邊為他吶喊助威!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發生了很大的衝突,印度總理莫迪緊急到世界各大強國那裡去拜碼頭,和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法國駐總統都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溝通。談笑風生的場景向世界展示了印度獲得各大強國支持的讓人羨慕的待遇。

而巴基斯坦顯得就有點形單影隻了,世界主要強國就那麼幾個,支持印度的多了,支持巴基斯坦的就少了。

印度為什麼能得到如此好的待遇?

印度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他的人口有13億,他的國土面積有300萬平方公里,他的GDP總額和法國、英國不相上下,他的火力指數僅排在中美俄之後。。

總之,他在世界各國看來是一個強大的國,但同時他又有著屬於自己的特殊國情,於是就受到各國青睞了。

印度的獨特性,讓很多強國有求於他,又不認為這是個威脅!

  • 獨特性一,軍隊規模大,武器靠進口

印度擁有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軍隊,火力指數排在世界第四。看上去是一個龐然大物,不過,這個龐然大物對強國來說並不可怕。

因為,印度的武器主要從海外購得。

目前印度有60%的武器裝備靠進口美俄等國來獲得,而在前些年,甚至有超過80%的武器裝備是進口貨。

(印度軍中的蘇-30)

這就導致印度的軍隊有一定的戰鬥力,但對強國卻沒有威脅能力,因為他缺少持續作戰能力!

  • 獨特性二,人均收入低,發展靠內需。

印度是貿易逆差大國,所以是一個靠內需獲得國家發展的國家,近年來印度的出口一直沒有起色,但是對進口貨的依賴卻越來越嚴重,比如我們的產品對印度的出口額在最近5年已經增加了幾乎一倍。

(印度的市場)

印度這樣的國家不會在國際上對其他國家輸出有競爭力的產品,還會把外國貨大量買進來,讓別人賺錢。

而且,印度是一個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的國家,所以整個國家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到前途。

這樣的國家誰不喜歡?!

獨特性三,好忽悠。

想當初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研發五代機,俄羅斯沒錢印度沒技術,兩國決定由印度掏錢支持俄羅斯搞研發。

大筆的資金投入進去之後終於搞出了五代機的樣機。

印度說:我想看看五代機裡面到底長啥樣?

俄羅斯說:GUN!

於是,印度白白掏了那麼多錢只看到了外殼。


這樣一個實力看似強大,又禁不住考驗,對各國還能帶來利益的國家,很難不被喜歡。

說實話,如果不是東方大國和印度有地緣衝突,估計對印度也是青睞有加!


歷史風暴


這回印巴衝突,美俄兩國明顯在選邊站隊,對印度是“熱情似火”,對巴鐵卻“冷若冰霜”,印度成了美俄兩國的香餑餑,一件寶物,而印度喜不自禁,甘願成為他們手中的玩物。

印度一心想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普京摸著莫迪的心態,就是想要一個名頭,想讓印度在世界上更有知名度,於是便順水推舟,慷慨陳詞,表示大力支持。

莫迪一見普京夠爽快,當即拍板,印度要採購140億美元的俄羅斯軍火,普京沒想到自己一句大忽悠的話,卻能帶來如此規模的經濟效益,心裡不免一陣狂喜。

是的,印度的錢太好賺了,只要多誇誇,多捧捧,就能將其套牢。怪不得印度對俄羅斯S-400一往情深,即便美國三令五申不準購買,莫迪總是充耳不聞,原來中了普京的“迷魂術”。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光靠俄羅斯一家根本不足以讓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一員,因為安理會實行一票否決制,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有否決權,印度能確保其他四國都能投贊成票嗎?莫迪不去想,普京也不想點撥,只要能通過口頭支持換來大實惠就好。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唯利是圖。看到俄羅斯從印度賺了大把鈔票,特朗普心裡那個羨慕嫉妒恨就甭說了,他知道印度吃軟不吃硬,於是乾脆也學普京那樣,投其所好,多說好話,以贏得莫迪對美國軍火“惠顧”。

在印巴衝突劍拔弩張之際,特朗普稱這是印巴兩國之間的事,美國不便插手,另外對昔日的盟友巴基斯坦橫眉冷對,要求伊姆蘭汗總理“注意言辭”,不要向印度發出軍事威脅言論。

特朗普枉顧事實,信口胡言,自然博得莫迪“莞爾一笑”,那麼接下來印度必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向特朗普送上軍火大單,於是大家皆大歡喜。

不僅美國和俄羅斯,法國、英國和以色列等也都看上了印度的豪爽,馬克龍盛邀莫迪出席G7峰會,莫迪大喜過望,席間馬克龍極力推銷陣風戰鬥機,莫迪慷慨解囊,一下子包攬36架。內塔尼亞胡曾盛讚以印關係“前程似錦”,並趁機兜售以色列軍火商研製的“長釘”反坦克導彈,莫迪也不拒絕。

印度就是這樣,“人見人愛”,殊不知在被愛的過程中,“肥水已流外人田”,自己辛苦賺來的真金白銀不經意間已經悄悄溜到別人的口袋,卻渾然不覺。


江淮聖手


美國都把印度當成寶,那是肯定的,印度對大國花錢如流水,中國除外。印度一直把中國當對手,中國從來沒有把印度當對手,這是中國和印度的一貫政策,現在也是。

第一,印度錢好忽悠。印度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搖錢樹,包括俄羅斯的蘇聯時期。因為印度人工藝比較粗糙,俄羅斯的武器傻大黑粗,正合適,所以印度的武器系統是俄式的,俄羅斯賺了多少錢只有當事國知道。

而美國也是打大補丁的,還包括很多西方國家,比如英國,法國,意大利,還包括以色列,他們都是大供應商,有錢誰不賺?各國裝備都有,可見印度很厲害,能把所有武器做成一個系統,本身就是聰明國家。聽到我的誇獎,印度會不會樂呢?

第二,就是戰略利益。印度和中國是鄰居,互相牽扯。中國的原則是,遠親不如近鄰,希望鄰國友好,最少不能做羈絆。當年中國講得很明白,中國的對手在東方,指的是美國,中國西邊鄰居是朋友。但印度聽不下去,所以發生了的中印衝突,美蘇都站在印度一邊,當時總理尼赫魯印度感覺太牛了。結果被中國打得落花流水,嚇的印度想遷都,想避過解放軍的風頭。由於當時中國正在困難時期,印度方面不是戰略方向,見好就收,結果中印和平60年。

中國是世界大國,大國更怕大國崛起,印度就成了世界大國的棋子。各世界大國希望崛起的大國不安寧,崛起慢一點。各國都是這樣想的,所以都喜歡印度。而印度看到大國對他都已寵愛,也是樂不可支,印度也想借助這個機會,自己崛起,各國都有小算盤。

可以想一想,中國崛起了,世界多大國不舒服,那印度真的崛起了呢?肯定是一樣的。但印度想崛起而未崛起的時候,或者沒到臨界點的時候,各國當然要把印度當成寶,因為印度現在還沒有成勢,有事沒事只在南亞瞎轉悠。如果各國覺察到印度的不安分了,肯定會群體而攻之。問題是印度還到不了那個程度,或者永遠不可能,所以印度永遠是美俄的寶。



大志遠思想空間


羨慕了?你以為印度利害?分析一下看看。

一、印度地理"優越"。東靠喜馬拉雅山,西臨印度洋,這兩個地方都與中國有關係。

二、在印度之北的巴基斯坦有中國通往印度洋的經濟走廊和港口,印度攻佔巴控克什米爾,中國將失去這條通道。

三、印度作為二戰後奉行侵略和地區霸權卓有成效的國家,美國是很看重這一點的,它會不服氣中國,有很強烈與中國再決雌雄的衝動,印度是一隻孟加拉猛虎。英國殖民印度200年,塑造了有強力國家和民族意識的印度。印度根本不是歷史上的印度了。

四,印度對中國已潛在地形成了對頭這個角色。美國有利用印度來實現遏制中國的強烈目的。特朗普假惺惺的對印度示好,就是要打算結成利益聯盟,聯手對付中國。美國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他想把印度當成一個重要的棋子來使用,但也被印度視為棋子。印度和美國有共同的利益在內,所以兩下一拍即合。

五,特朗普打著如意算盤又算計中國,這才與印度拉手成為朋友,這幾天特郎普款待莫迪的活動無疑進一步強化了印美關係。印度是佔了要成為南亞霸主和侵略周邊國家的這個重要定位的便宜的,豺狼總是可以合作的,對待獵物它們會圍剿然後再爭奪分享成果。印度扮演侵略者和霸權這個角色確實能夠拉近於與俄羅斯、和西方包括美國這些霸權主義國家的關係,"一丘之貉"。世界上有一種趨勢,就是都在某種程度上奉行霸權主義和侵略它國這個傾向了。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世界上奉行和平的國家不多了,大部分都變成了狼虎豹。所以奉行和平政策的中國處境是很危險的。中國沒有朋友是事實。羊是不能跟狼虎豹斗的,更不能彼此成為朋友,除非天天餵飽它們。中國要成為不可戰勝的壓制狼蛇虎豹的龍的角色,應當改變自己維護和平的定位方式:不要把自己搞成羔羊,應該成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龍,來與這些狼蟲虎豹對抗。


空谷迴音70104799


美俄把印度不是當成寶貝,而是當成肥肉,用以填飽自己,或者說印度是給這兩個國家打工,許願是美國,俄羅斯的拿手好戲,美國恨不得一手遮天,還能讓印度入常,紛爭權力,那不是哄老孃娘。


天邊雲山


莫迪老仙還是有些手段。剛開始上臺時,好多人唱衰印度。因為他的改革大刀闊斧。首先是廢除貨幣,消除貧富差距,得到大多國民的支持。

在國際上,他把世界看的很透,迎合部分國家的心理。又在國際上表現出有個性、敢挑戰的姿態。小的打擊巴基斯坦,大的屢屢挑戰我國底線。

這足以證明,印度現在絕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戰略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