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今年秋天,借在塞北草原帮扶的机会,我又回到了故乡——桑干河右岸寻访,漫步在塞外乡村,穿过舜都古城老街,走进保岱高小、中学、寄宿制学校,登上历山遥看……巍巍黄羊山,浩瀚桑干川,极目塞北地,一切浮眼前:这里有我童年时的欢乐,也有我少年时期的困惑;有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有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挫时的静思。而在纷繁的回忆中,更多的则是我对保岱学校变迁和过去现在教育精神的感念。

塞北的秋天,到处都呈现着一片丰收的景象。时不时,还有几个红枣,从树上落下来,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1980年夏天,我从塞北师范毕业,分配回到家乡的桑干河右岸,当年的记忆里,桑干河水缓缓流淌,绵延起伏的山岗。在绿色的田野上零星散布着的村庄,村庄上空袅袅腾腾升起的炊烟……而记忆中在舜都保岱学校时代, 总是那么古老而创新,富有生机和活力。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走进保岱小学堂,1913 年筹建,堪称百年老校。

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废除帝制,建立民国之后,进步学者蔡元培于1912年4月出任教育部总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符合共和精神的教育方针。同年五月教育部撤销清政府在北京设置的京师督学局和八旗学务处,改设“京师学务局”。

在河北成立了直隶学务局,提出“拆庙堂,建学堂,改学校”。首先清理私塾。私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新教育宗旨、教材和国文教学法、算数教学法。学堂改称学校。一些小学开始实行男女生同校。女子教育也从此有了积极的可喜的发展。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民国时代创办保岱高小

1913年初,直隶省涿鹿县保岱乡人马毓山(原保岱镇文办干部马德高的祖父)、史振纲(水沟文化人)、李藻(原保岱乡夜教校长李大公的父亲)等人倡导,联合桑干河南四十二个村,在保岱筹建高小。拆除了舜都古城西边的“镇潭寺”,用其木料在保岱龙王庙旧址上建起了四十多间校舍(现保岱小学老院),1914年边建设边招生,开始每年招生一个班,50名学生,学制二年。1915年学校全部竣工,学校建有宽敞的教室、礼堂、饭堂、洗澡间,操场建有篮球、排球、足球场地。与过去的私塾比可以说是很文明的学堂。马毓山任第一任校长,从县内外聘用了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

教学科目,开设了语文、算术、历史、地理、修身、体育等科,语文重在“训诂”,要求学生对字词作到读、写、义、用四会;算术重在实用,从直隶第五师范毕业的算术老师翟杰(岔道人)任教,课讲得好,应用题总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很受学生欢迎;修身课除校长马毓山外,还有一个怀来籍的秀才任教。把伦理道德融入一切思想言行之中,除课上系统传授,还在每日晨会上教育学生“爱国爱民”,看重自身的社会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经常教育大家不要自暴自弃,而要严格要求自已,一定要成为优秀的人才;高小对体育也很重视,教体育的教师董郜(方家沟村人),他带领学生代表参加张家口地区的体育比赛,获得全区冠军。

由于学风好,教师素质高,保岱高小培育出一批爱国敬业的栋梁之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入察哈尔省涿鹿县,在学校建起抗日救国会,会员多数投身于抗日卫国战争中,其中董铁成(方家沟人)在杨、罗、耿兵团任团副政委,解放后曾任国防大学政委。翟朴(岔道人)解放后任中国马列学院主任。郝沛霖(康庄人)抗日战争中,曾任龙延怀联合县长(龙关、延庆、怀来三县),张家口市财政局长,解放后任中央马列学院(现中央党校)党委常委、秘书长、行政管理局局长。胥培文(胥家窑人)1955年解放军授军衔时,授予大校军衔,后任长沙陆军第三工校校长、少将。李大元(保岱村人,李大公哥哥),1945年参加北山抗日游击队,在八路军部队中任组宣干事,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乐团团长(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王尚信——怀来乡村师范毕业,国民党察哈尔省教育厅科长、厅长;张本德——1937年北平土木建筑学院(后并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肄业)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文化教育的重大影响

1945年9月,涿鹿县第一次解放,保岱小学教育恢复后,学校胥校长是中共党员,立即建起秘密党支部。除有部分教师,还有进步学生入党。此时学校重视革命传统教育。1946年10月,晋察冀军区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国民党部队,撤出张家口和大部城镇,转入游击战争。保岱高小的进步师生跟随大部队走上前线。胥校长、董郜老师在太行山区坚持敌后战争。解放后董郜(原涿鹿镇副镇长、县文教局干部董成章的父亲)老师始任察哈尔省教育厅厅长,胥校长后任怀来沙城中学总务主任。赵宗南(上葫芦村人)参军后作政教工作,解放后任张家口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天津市教育局长、天津市大港区区长,天津中医学院(现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等职。阎玉顺(保岱村人)转业后调国家建委工作,建国初支援三线建设,调任贵州省经委办主任。王尚智(保岱村人)解放后任北京市第二区医院外科主任。张文英、张武英兄弟俩(保岱村人)解放后一个在最高人民检察署工作,一个在解放军某部军区医院任院长。谷云峰(保岱村人),任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宣处长,涿鹿天津联络处主任等。

因为保岱高小组建早,保岱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教育人才,具有高小以上学历的人多在县内文化、经济发展中起了显著作用。1950年涿鹿县政府在全县恢复小学教育,开始招聘小学教师,保岱村朱尚金、马世功等四十多人被录用为小学教师,占全县教师队伍的十分之一,为普及小学教育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化教育有力地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因青壮年大多有高小以上文化,对农业新技术接受也快,他们配合农技部门进行杂交育种,积极进行科学种植试验,早期取得杂交高梁大面积种植超千斤,玉米创出吨粮田。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保岱仍然被誉为涿鹿“桑南粮仓”,曾有一年交余粮,保岱一个乡超过坝上四个县。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张明园——郑州航空工业学院会计系毕业,保岱社中教师

丁桂花——北方医学院毕业,医院儿科主任

张宇希——张家口一中毕业,矾山中学原校长、书记

王喜才——张家口师范毕业,保岱镇学区原总校长

李大公——张家口师范毕业,保岱镇学区原业教校长

刘志臣——涿鹿县文教局原主任

刘振荣——保岱公社原副书记

安喜贤——涿鹿中学毕业留校生,武家沟学区总校长

刘成书——沙城中学毕业分配工作,现居北京延庆区

刘艳梅——河北师大毕业,宣化区教育局干部

温效兰——河北师大毕业,原河北省建设银行干部

刘志梅——河北师范大学毕业,涿鹿县气象局原工程师

王喜庆——河北地质大学会计系高级实验师

闫桂兴——河北工业大学毕业,曾任宣化职工大学高级讲师

王喜梅——张家口地区师范学校毕业,涿鹿县汽车站会计

刘艳楼——东北交通学校毕业,涿鹿县煤炭局干部

朱少锋——河北机电学校毕业,涿鹿县经委原主任

朱少平——解放军北京军区文工团演员,现居保定

李林岐——河北工业大学毕业,大唐张家口电厂高级工程师、一级建筑师

马玉录——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化工机械专家

刘世臣——河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张家口日报原理论科长、主任编辑

张银清——河北师大毕业,保岱中学高级教师

董效雨——河北师大毕业,涿鹿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副检查长

朱秉兴——张家口建行常务副行长

孙志强——张家口桥东区文化旅游局长

张文莉——解放军251医院门诊部主任

张晓青——张家口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

朱登英——张家口市建筑工程公司财务经理

孙美兴——兰州市公安局处长

张凌飞——张家口工商银行科长

朱登祥——河北北方学院高级工程师

贾银龙——张家口市交通局副处长

刘众英——怀来县官厅疗养院副主任医师

许云才——涿鹿县发改委干部

许迎盾——涿鹿县交通局总务科

谢成莲——涿鹿镇财政会计

郝启——涿鹿县工信局原副局长

杨素梅——涿鹿县文联作家、省作协会员

刘成鹏——涿鹿县老干部局原局长

刘喜,土地所干部

郝建军——河北青年干部学院毕业,涿鹿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陈建明——涿鹿县文联作家、省作协会员

孙函风——涿鹿县经委干部

温存军—— 武家沟镇人大主席

史利娟——涿鹿县栾庄乡副乡长

刘晓明—— 涿鹿县工信局项目科长

朱登录——北晨中学高级教师

安建斌——北辰中学副校长

张秋菊——涿鹿检察院检察员

王喜忠——涿鹿县公安局派出所指导员

马桂芳——涿鹿中学高级教师

李海中——涿鹿粮食局副局长

王喜悦——涿鹿县农业银行科长

赵国智——涿鹿县劳动服务公司原经理

朱秉珍——涿鹿县农业局种子公司

刘晓军——涿鹿县统计局股长

王喜宝——涿鹿镇中高级教师

郝 梅——原县百货公司负责人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融入保岱高小的几所老校:保岱中学

保岱中学(以下简称保中)就建在保岱村。该村坐落在涿鹿县城西南25里处。传说,古城保岱是黄帝九世孙虞舜的出生地。后来,舜从尧帝那里接手了天下,携夫人到故地巡游,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就住在古城里。后人在村里建有舜庙(距保岱村北三里的历山上也曾建有舜庙,而且规模很大),世世代代祭奠,祈求舜帝福佑。该村曾名为舜乡堡,这是有确切记载的史实了。至今,保岱村还保存有几段比较完好的古城墙,记录着当地人一代一代对悠久历史的珍视,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荣耀。

保岱中学建在保岱村的东北角。该校始建于1959年8月,至今有60年的建校史,保岱中学是怀涿两县最早是一所国办初级中学之一(当时涿鹿全县仅有5所初中),曾一度改为高级中学,后来又恢复为初级中学,十几年前又变为高级中学,且几易其名。

该校成立于怀涿两县合并后的第二年,由于当时涿鹿县划归怀来县,开始称之为怀来保岱中学,1961年4月怀来与涿鹿分设,保岱中学改为涿鹿保岱中学。按照划片招生的原则,生源范围主要来自桑干河南的保岱、孙家沟、辉耀、石门、五堡、栾庄六个公社(乡镇)。由于该校规模不大,1968年以前一直保持在六个班的建制,也就是说,每年招收两个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为三百余人。从1959年8 月招生分班编序为一班和二班,到1968年12月停办时,连续排列到第十三班和十四班。停办了一年以后,1969年底又恢复了招生,不过改为高级中学,不再开设初中课程。变为高中以后,每年招收四个班,每班招收50人,学制缩短为两年,于是在校人数达到了四百余人。

1990年保岱中学又恢复为初级中学,恢复初中后,每年招收四个班,一至三年级的在校生人数达600人。根据县政府指示,1992年保岱中学改为农业中学,农业中学仍为高中建制,只不过增设了一部分农业技术课程。1996年,又将农中改为保岱实验中学,2005年,又将实验中学改为保岱希望中学,直至2010年正式撤销。学生、老师、学校分别整合到保岱寄宿制学校、涿鹿希望学校、北晨学校、涿鹿初级中学等。

1959年保岱中学成立初期的校长叫冀全武,涿鹿本县人,任职时间不长。

第二任校长叫康振祥,也是本地人,副校长吕正风,也是本县人。

1964年康振祥调走以后,县文教局派涿鹿中学政治教员王俊庆到保岱中学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王俊庆系安国县人,保定师范毕业。由于副校长吕正风是一名非党干部,王俊庆便成了事实上的当家做主的人。

1967年保岱中学成立革命委员会,王俊庆任革委会主任委员,从此成了学校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1970年保岱中学改为高级中学后,县委派了毛存明担任中学校长,毛是本地人,在保岱中学任职时间较长,退休后接替毛存明的校长叫徐义。

徐义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

徐义之后的校长是陈万春。陈万春不仅治学有方,而且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不几年就被提拔为保岱乡党委书记。

接替陈万春的校长叫郭冰。郭冰出生名门,是“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者郭明秋的堂弟。该人从小天资聪慧,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特别是对数学研究有独到之处。郭冰教学水平高,而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1985年郭冰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校长,接替郭冰的人叫赵廷武,赵是1970年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保岱中学任教的青年教师。

赵廷武调到县教育局以后,接替他当校长的叫冯海,冯海是本地人,曾在大堡中学当校长,把大堡中学搞得有声有色。

冯海之后的校长叫王春迎,原在黄金坎中学当校长。

王春迎之后的校长叫常瑞天,常瑞天也是本地人,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与治学水平,他一度把保岱中学建设得很有特色。因此,没几年就被提拔到县教育局当局长了。2010年县委换届后,常瑞天任县委常委、赵家蓬区委书记。

常瑞天调走后接替他的校长叫康亚平,康亚平之后的校长叫田树怀,田树怀原在温泉屯乡中当校长。田树怀之后的校长叫梁明发,梁明发是最后的一任校长。

总之,保岱中学一代又一代的先驱者们像一根根蜡烛,在燃烧自己的同时,照亮了别人,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千方百计地引领着我们每一个学子走出了荒蛮与愚昧,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光明与自由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9年开始到2010年撤销,保岱中学毕业的学生,总数大约在六千人左右。其中一千多人已经达到花甲之年,两千多人进入少壮时期,三千多人风华正茂大展宏图之时。总之,从保岱中学走出的学子无论是务农经商,还是做工执教,无论是从军入伍,还是致仕从政,都把保岱中学视为知识启蒙的温床,走入社会的起点。无论后来自己取得多大成就与辉煌,都不会忘记保岱中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虽然保岱中学作为有形的产物,在教育部门的序列中和国家印制的地图册上永远的消失了,但是保岱中学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每一位毕业生的心中。半个世纪以来,保岱中学演绎出的一桩桩、一件件生动、鲜活的故事永远不会讲完。

保岱中学,在党的阳光沐浴下,蓬勃发展,形成了以郭冰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知名校友:

张宝文,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在化工部任老干部处处长,后为中国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

谢志宵,北京大学毕业,在美国聘为教授

董家新,第三军医大学毕业,美国专家教授

李林岐,河北工业大学毕业,大唐张家口电厂高级工程师、一级建筑师

马玉录,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化工机械专家

徐桂富,河北水利学院毕业,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副行长

唐继声,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正厅级巡视员

范玉川,张家口市纪委廉政办原主任

王文明,解放军总装备部副师级专家

李龙,南京军事工程学院毕业,西安军事基地专家

赵兰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北京电子研究所工程师

谷向义,唐山市塑料研究所所长,书记;

刘世臣——河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张家口日报原理论科长、主任编辑

张建海、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渠志江,张家口市职业中专学校长、党委书记

谢志梅,河北工商银行学校高级讲师,韩国孔子学院教授

孙荣喜——张家口医学院,涿鹿县防疫站原站长

甄丽英——师大毕业,涿鹿二中高级教师

杨占川——涿鹿县检察院高级研究员

李树德 ——涿鹿县检察院高级检察员

闫桂娥——师范音乐班,涿鹿中学音乐组原负责人一级教师

陈清——河北师范学院外语

胡应和——河北师范学院

李玉清——张家口医学院

李玉忠——张家口医学院

陈玉奎——南京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涿鹿县经委原干部

朱秉春——宣化师范幼师班,原涿鹿县直属机关幼儿园园长

温孝华——宣化师范毕业,河北煤炭设计院幼儿园原主任,现居北京

易永灵——张家口教育学院毕业,宣化区教育局干部

丁桂玉——张家口地区师范毕业,张家口地区涿鹿果树场学校教师

张文雷——张家口地区农机学校毕业,涿鹿县医院党组书记

董效龙——张家口师范毕业,北晨中学校长、书记

王关平——河北师范学院

安成山——张家口地区涿鹿师范

张和喜——张家口地区农机学校

唐玉军——张家口地区师范学校

许小青——卫生学校医士班,中医院主任

李海霞——张家口师范学校外语系

李玉花——张家口地区师范学校外语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保岱人民公社中学(保岱社中、乡中、镇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1979年春,保岱公社书记王万根提议筹建保岱人民公社中学,校址选在桑干河南古舜都保岱村西部,保岱到水沟路旁。木材用保岱到茶坊村路旁白杨树,石料就地取材,人工由保岱公社各村分派,土地用保岱村西边的三十多亩坟滩地,经过数百名建设者辛勤劳动,1980年9月学校竣工,学校占地面积20404.92平方米(大约33亩),建筑面积4373.09平方米,有200米环形跑道操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

1980年10月1日新生正式入学。从1981年首届初中生毕业,到2009年,28年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5000多名初中毕业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如穆天(河北科教电台总监)刘志臣(张市驻省会主任)全珈斌(北京企业总裁)林建忠(涿鹿南山区长)、王志亮、徐慧勇、王文亮(电子培训学校校长)、谢志俊(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李海忠、张彪、王喜悦、任晓明、郭志和、李桂梅、刘丽云、付进红、胡广平(河北农业厅花卉公司)、徐富平、张继、刘澍(北京企业经理)王文春、田秀英(石家庄企业老板)、闫俊卿(深圳电子公司总监)等。请补充新人

该校名称几经变迁,保岱公社中学(1980—1984)、保岱乡中学(1985—1994)、保岱镇中(1995—2009)。2009年在原保岱镇中的基础上,整合保岱小学后,合并组建了保岱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翻开了新的一页。

学校有1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三个班,小学13个班。在校学生551人。现有专任教师52人。本科16人,专科34人,中师2人。学历达标率100%。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4人。学校有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准备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团队活动室、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

后学校成为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来自保岱镇各个乡村,由于保岱地处丘陵地区,资源匮乏,连年干旱,导致地里庄稼欠收,许多学生家庭都是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而且出现了一些单亲家庭,有的寄宿生生活费学费靠国家补助。

2012年6月12日上午,由国家校安工程投资建设的保岱镇寄宿制学校综合教学楼建设开工。保岱镇寄宿制学校综合教学楼项目投资900万余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该项目的开工建设,给保岱镇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该镇学校早日争创规范化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标志着该镇实施“科教兴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3年继续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建设3600平米的的学生公寓和1800平米的学生餐厅一栋,确保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进一步改善。学校在涿鹿县教科局和保岱镇党委政府及学区领导下,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精神,将学校建成县域内一流的寄宿制学校。

通过对保岱高小中学寄宿制学校教育的回顾,不仅让人了解了这片尧舜古土上,自上古传承下来的浓厚文化气息,悠久的文脉传统对民族的巨大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教育对中华复兴的重大作用。保岱拥有的四千年文化积淀,以及对这方山水人物的陶冶,有待于大家深深挖掘。

中国河北涿鹿保岱,尧舜帝都古城,是一片不平凡的故土。


走进百年名校:舜都古城保岱寄宿制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