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近代以來,非白人國家中,為何只有日本能成功進行近代化改革(明治維新),其它各國的近代化努力都失敗了?

由於對日本的複雜感情,咱們中國人對這個歷史話題是非常關注的,其實對於這麼一個宏大的歷史問題,很難隻言片語說清楚,但毫無疑問,這種宏大的歷史事件都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分析它。

今天筆者就試圖從一個奇特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浮世繪。

浮世繪?這和日本明治維新有關係嗎?當然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通過浮世繪,我們能理解日本明治維新能成功的原因。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慢慢道來。

提起浮世繪,大部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如下這幅畫: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這張《神奈川衝·浪裡》是日本畫家葛飾北齋於19世紀初期創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繪版畫作品,這張畫也是浮世繪這一系列繪畫流派中最為出名的之一。該畫作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洶湧澎湃的海浪,浪裡有三條奮進的船隻,英勇的船工們正為了生存而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而激烈的搏鬥,表達了人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整個畫面不僅採用了大膽而直截了當的構圖和造型手法,而且採用強烈的動與靜的對比渲染,呈現出瞬間即逝的千姿百態和令人目眩的豐富表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浮世繪(日語:浮世絵)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17世紀,這是日本的江戶時代起始之時,這個時候出現“浮世繪”這種藝術形勢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市井文化的發達,也就是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事實上,17-18世紀的日本雖然和中國同處封建時代,但兩國國情完全不一樣,這個時候日本的工商業非常發達,絲織,釀酒,榨油,造紙,製陶等產業均發展起來。1854年,日本全國僱傭10人以上的手工工場已有300多所,1867年發展到400多所。整個社會充滿活力。這跟死氣沉沉,陷入文字獄和人口困境中的清朝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日本雖然不是列強,但絕不落後,日本在城市化率等指標上是世界領先的,而在識字率上,日本竟然達到世界第一!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東海道五十三次(部分),反映出日本工商業的發達

正是因為有了龐大的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級,“浮世繪”這種藝術形式才有市場。“浮世”“浮世”意指人們所生活在此的現世、人世間生活百態,它所指稱在塵俗人間的漂浮不定,延伸為一種享樂的人生態度,可以盡顯於浮世繪里歡樂榮景的華麗刻劃

這種價值觀像什麼呢?很像歐洲文藝復興後,文化從“以神為本”轉向“以人為本”,這本質上就是一種思想上的開化,說明當時“追求經濟發展,個人快樂,企圖擺脫封建制度束縛”的思想在日本社會很盛行。

這,是浮世繪流行的基礎,同時,也是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能成功的社會基礎。

日本明和二年至文化三年(1765--1806年)是浮世繪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大批著名畫家,如今我們看到的大多數作品也是這一時期產生的。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有鈴木春信(以多色印刷法發明東錦繪的畫家),北尾重政(以寫實風格的美人畫而著名),勝川春章、東洲齋寫樂(以喜劇人物為表現形象的役者繪著名畫家),喜多川歌磨(以細膩筆觸繪製美人頭像畫的著名畫家),歌川豊國(浮世繪歌川派創始人)等。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富嶽三十六景(部分)

東錦繪,緣起於明和二年俳句詩人熱衷交換畫歷(即繪本)的社會活動,當時詩人們交換畫歷的需求很大,鈴木春信等人發明以多色法印刷的東錦繪則很好滿足了這種需求,而這也直接推動了浮世繪走向其生命週期中的高潮階段。由於東錦繪工藝較為複雜、紙張要求較高,在這兩個因素的驅動下,以楮為原料的越前奉書紙、伊予柾紙、西野內紙等能承受多次印刷的高品質紙張開始出現;

而為適應東錦繪產能和成本原畫師(版下繪師)、雕版師(雕師)、刷版師(刷師)的專業分工體制也在此時期確立。

這種生產方式,顯然已經有一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色彩了。而百花齊放的浮世繪流派,其實正好反映出日本社會的生機勃勃。

浮世繪現在如此流行,又是因為什麼?有些人可能會想,那可能是因為現在日本流行文化發達,所以日本文化符號傳的比較廣的,這放在別的文化元素方面可能有道理,但放在浮世繪上則不對,浮世繪的流行其實早了好幾百年。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19世紀中葉在歐洲(主要為英國和法國等文化領導國家)掀起了一種和風熱潮,盛行了約30年之久,特別是對日本美術的審美崇拜——日本主義(法語:Japonisme)。

這是怎麼回事?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積極侵略長期鎖國的日本,日本的美術作品也隨之大量傳入西方世界。在由日本進口的茶葉的包裝紙上常印有浮世繪畫作,於是浮世繪及琳派這類畫作的用色、線條、明暗、佈局很快吸引了許多西方畫家的注意,尤以印象派畫家最為激賞。

一方面歐洲盛行和風,而另一方面日本則也受到“洋風”影響,安政六年至明治四十五年(1859 --1912 年)是浮世繪發展的末期,這一時期發生了日本歷史著名的“黑船事件”。“黑船”事件把日本從閉關鎖國的狀態拉回了擁抱世界、接受並吸收西方文明的狀態。這一時期的浮世繪以“橫濱繪”、“無殘繪”、“狩獵繪”和“玩具繪”為代表。

從浮世繪看明治維新——為什麼非白人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改革成功?

橫濱繪代表作之一,顯然已經有西洋風

這同樣也體現出一個情況:日本和歐洲國家的文明交流,比同時期的中國要順暢得多!當時的日本人對於現代文明,遠沒有那麼牴觸,這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思潮,這意味著日本人在當時對先進文明的適應性要強得多。

當然,由於西學東漸,各種現代文明和技術(照相、印刷等)的湧入,浮世繪受到很大的挑戰,雖然畫師們在不斷提高繪畫技巧,但歷史的車輪滾滾,浮世繪頹勢漸顯,最終被現代文明和技術打敗,走向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從江戶時代興起到明治末年消亡,浮世繪這一東洋藝術明珠歷經三個世紀共二百六十多年,對東西方藝術流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不僅在世界藝術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時至今日也在影響著世界。

而同時,浮世繪所體現出的,日本工商業的發達興盛,社會的生機勃勃,對外交流的開放態度,正式明治維新能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