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文 | 墨墨知道

蒸,是以水蒸氣為導熱介質的烹飪方式,是中國普通家庭最基礎的烹飪方式之一,但是在很多西方國家的傳統廚房裡,根本沒有蒸的概念。蒸是東西方飲食的重大差別,也是中餐的一大標誌,本身也是一項偉大發明。

▍中國廚房的偉大發明

蒸在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依據考古發現,用於蒸的炊器陶甑(音贈)最早出現在長江下游流域跨湖橋文化,距今約7000年,在世人熟知的河姆渡文化也有發現。這是一種底部帶孔的盛器,用以盛裝食物。

最早真正的蒸鍋則是“甗”(音yǎn)這個字。現在的蒸鍋組合是用一口鍋和一個箅子實現了食物與水的隔離,而古代的甗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複合式炊具。上部為甑,下部為鬲(音立),鬲是一種形象奇特的盛水器。使用時,在鬲下燒火,加熱鬲內的水,產生蒸汽,蒸汽透過甑底的小孔,加熱甑內盛裝的食物,達到蒸煮的目的。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鬲,下部為三個中空的足,這種形制完全是為了擴大受火面積,較快地煮熟食物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商青銅獸面紋甗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婦好墓三聯甗,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通高68釐米、長103.7釐米、寬27釐米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出土畫像石,出現了竹製蒸籠

使用陶甑,在蒸飯的同時還可以燒水,煮粥。相比燒烤,提高了烹飪效率,節省了燃料。比起燒烤,蒸也容易控制,燒烤的技術不到位,就容易浪費糧食,在上古時期,那真是粒粒得來不易,頓頓性命攸關。

經過蒸煮的糧食吸收了水,更加膨脹,鬆軟,既管飽又易於消化吸收,提升了食物的吸收利用效率。

三國譙周的《古史考》裡說,“黃帝始蒸谷為飯,烹谷為粥”。蒸飯煮粥,“吃飯”的概念大概就要從蒸的使用算起。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蒸豬

今天蒸依然流行,是因為蒸菜的質地細嫩,口感軟滑,營養成份不受破壞,香氣不流失。相比起油炸、燒烤和爆炒,蒸仍然是一種相對健康環保的家庭烹飪方式。

▍清蒸鱸魚蒸的是什麼魚

蒸的技法很多,其中清蒸魚是非常簡單的蒸菜。不需要非常專業複雜的廚房設備和技術就可以做的家常好菜。

蒸淡水魚除了桂花魚(鱖魚),白魚(翹嘴鮊)這些之外,最家常的大概就要算蒸鱸魚了。清蒸鱸魚因為刺少味美,價格低廉很受歡迎。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日常蒸的鱸魚並不是本土魚。

中國傳統所珍視的是松江鱸魚,無論是“秋風起,思吳中蓴羹鱸膾”,讓西晉張翰思鄉辭官的鱸魚,還是電視劇中表現的李鴻章頓頓難捨的鱸魚,都是杜父魚科的四鰓鱸。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四鰓鱸

它的外形特徵是大口細鱗,鰓膜上有兩橙色斜紋,酷似2片鰓葉,故有“四鰓鱸”之稱。四鰓鱸原產於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海岸線,屬於降海洄游魚類。如今江南地區四鰓鱸野生資源幾近枯竭,主要依靠人工養殖,不過在東北地區還有不少野生分佈。

今天市場上最常見的所謂淡水鱸魚是大口黑鱸,它不是本土魚。它是鱸形目太陽魚科黑鱸屬,原產於北美洲的美國中部,墨西哥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的淡水水域,後來被世界各地引進養殖。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大口黑鱸

值得注意區分的魚,還有:

海鱸魚,學名日本真鱸,分佈於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匯處。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海鱸魚

河鱸,也稱赤鱸、五道黑,地道的本土鱸魚,原產中國新疆北部地區。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來自新疆的五道黑

本土的沙塘鱧又叫慈姑呆子,肉細嫩,鮮美。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沙塘鱧

尖頭塘鱧魚又叫筍殼魚,同樣鮮美。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 筍殼魚比沙塘鱧大

相比起其他,出身並不高貴的大口黑鱸因為養殖廣泛,已經家常到很多人搞不清它的出處。

▍清蒸鱸魚什麼樣

如今蒸魚的菜譜在網上俯拾皆是,但是這些菜譜要麼過於簡略,要麼存在衝突,而且南北清蒸確實也有一定分別。

蒸魚在南方講究魚要鮮活,吃的是魚的本味,調味靠蒸魚豉油。北方蒸魚配料較多,蔥姜胡椒粉火腿筍丁(片)等,澆上去的汁也是炒制而成,味道較為厚重。現在粵菜清淡的做法接受度較高,比較普遍。

到底應該怎樣操作一份合格的清蒸鱸魚呢?清蒸雖然簡單但是工序不對,效果必然出不來。

第一,選魚。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魚選擇一斤左右的最好。超市或菜市場的大魚缸裡,選擇那些安靜的,穩穩地遊動的。不停亂竄的不選,那是魚本身不舒服,快死的表現。魚的鮮活是成功的基礎。

第二,殺魚。

殺魚不能拍死或摔死。因為一拍之後魚身上會有淤血,造成魚體不均勻,口感不一致。普通魚還不要緊,高級的魚,拍過的魚直接掉價一半以上。

血要放清,開肚之後,不要來回沖洗,最好用溼布抹淨,多洗會損失鮮味。

第三,處理。

不需要醃製,不需要抹鹽。如果要抹,應等水開了再抹,抹早了就變成醃製,鹽會把魚本身的水分逼出來,損失鮮味,肉質變糙。是否劃刀,取決於魚,圓滾肥厚的魚,要劃。

用蔥葉墊在魚身下面,魚不會粘盤,也可以讓蒸汽更流通,加熱更均勻。魚上面放幾片姜。

第四,火候。

水開進鍋,用最大的火力,一氣呵成,中途不能斷。如果鍋蓋不嚴實,可以用布把邊緣封起來,鍋蓋上壓重物,增加鍋內蒸汽的壓力。

蒸熟後,馬上出鍋,姜蔥去掉,盤子裡的水全部倒掉。灑胡椒粉,鮮薑絲,蔥白絲,淋滾油。至於醬油看自己喜歡的口味。

火候,要到所謂差不多骨刺分離與粘連之間。在蒸制時間上,受魚大小等因素影響,一般一斤左右魚就是8分鐘,但運用之妙在於自己多練才能掌握精當。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第五,成品外觀。

魚蒸出來,光看外觀就知道魚對不對,火候對不對。鮮魚加大火力蒸出來,魚皮爆得自然,魚眼要爆出來。不爆皮,或者魚眼紋絲不動的,要麼是魚不新鮮,要麼魚被拍過,要麼中途斷火,要麼火力不夠。

最中國的烹飪,永遠吃不膩的清蒸鱸魚,從選魚開始說起

蒸魚只是中餐豐富的蒸菜中非常簡單的一種。蒸在日常還可以用於菜品保溫、回熱,在傳統中國,蒸是如此普遍,甚至蒸成了脫口秀演員的梗,調侃老一輩什麼都要蒸一蒸,包括巧克力。

如今烤箱進中餐廚房了,國人的生活水平也不那麼介意能耗、食材的浪費,但這不會改變蒸的地位,蒸的技法和生活方式緊密相連,在追求本味和營養的潮流裡,蒸會繼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