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新鄉故事:衛輝安都鄉五村記

關注衛輝慢生活,美好人生從慢生活開始

讀好文 || 交益友 || 品佳日



新鄉故事:衛輝安都鄉五村記

□小草


(一)薛 灣


河南衛輝北部雲夢山下,有個小山村叫薛灣又叫薛家灣。

從前,村裡有個大財主名叫邱傻子,家有良田千畝,丫環僕女成群,長工短工,車馬工具,應有盡有。糧滿囤、谷滿倉,金銀財寶,富甲一方!平日裡,他對窮人極力盤剝,敲骨吸髓,窮人們把他都給恨死了。

邱傻子日子好過了,也十分的狂妄了。春節貼門對時,他親自寫道:手扒雲夢山,腳蹬薛家灣;家有十頃地,九頃不靠天;要能餓死邱傻子,管教天塌龍叫喊。窮人們人人指戳,但敢怒而不敢言。這件事驚動了老天爺,他老人家大怒:“邱傻子這小子也太瘋狂了!四海龍王聽令,去教訓他!”四海龍王得令,雲集薛灣,在此狂下暴雨,於是洪水猛漲。

窮人沒什麼家產,很輕鬆地跑到高山躲災避險。而邱傻子家產多,又生性吝嗇,啥都不想丟棄,帶著輜重上山,當然很慢。他到哪洪水跟到哪。後來他明白了,扔掉東西吧,保命要緊。於是走不遠往山下扔些東西,走不遠扔些東西,但是洪水還是不離不棄,緊追不放,直到他扔的只剩下放債的賬本,洪水依然攆著他,嚇得他只好丟掉他唯一的財產——高利貸賬本,“撲通”一聲,賬本入水,誰知那洪水也真的像著了魔似的,“呼啦”一下全撤下來了,那財主也得救了,可是,唯一放債的賬本也沒有了,收不來租子要不來賬,身邊的人也棄他而去了,自己又不會種地,最終還是被餓死了。

到現在還有:“雲夢山上掛雜草(水草),薛灣村前開滄河”的民謠呢。

(二)秦 窯


俺老家坐落在太行山腳下,是個依山傍水的美麗的小山村。北靠雲夢山,南臨滄河水。原本這裡本沒有人,有秦姓八家從外地漂泊於此,各鑿一眼窯洞,定居下來,形成小村,取名八秦窯。

後來,張王李趙,姓氏百家相繼遷來,人越來越多,莊越來越大。再後來,不知何時何故秦姓八家又都遷走了,八秦窯成了虛名,所以人們乾脆簡稱為秦窯。

我們村南的滄河以前清水長流,魚蝦成群。後來由於大自然的變化和人為的原因,河流長期乾涸,只有汛期雨大水豐,水流才恢復一段時間,滄河水流好長時間,願這清水長流,以至永遠。

我們村又是衛輝的一個邊境村,與鶴壁市淇縣所轄的村莊山水相連。有趣的是,兩地農民在界線兩側勞動,不小心就把外市的地鋤了,兩村僅隔一塊地竟然口音大不相同。

我忘不了養育我的故鄉,忘不了村裡動人的故事。今日的秦窯像千千萬萬個村莊一樣,正在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村邁進。

啊!可愛的故鄉!

新鄉故事:衛輝安都鄉五村記


(三)塔 崗


去過塔崗的朋友不知留意到沒有,塔崗口外有個口頭村,村旁有兩座山,左側叫馬牙山,右側叫虎頭山,兩座山對峙、雄踞在塔崗口東西兩側,氣勢磅礴。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大掃蕩,進攻山裡的八路軍。當鬼子們來到口頭村,突然天昏地暗,大霧瀰漫,空中雷聲轟鳴,虎頭山和馬牙山“忽通”撞在了一起,卡著山口,任何人也休想過去。日本鬼子見狀大驚失色,,急忙撤軍,落荒而逃

鬼子走後,立刻霧散天晴,兩座山也慢慢分開,恢復原位,道路暢通無阻。

這個神話故事,表達了人民群眾的一種心願,就是:連神仙都同情八路軍,痛恨小鬼子,那麼,日本鬼子也必然失敗,註定滅亡!

(四)馬古洞

在衛輝北部的安都鄉,有個馬古洞村,與下街馬古洞同名。馬古洞緊鄰翟陽線,我們上山旅遊走到此處,就看到了口頭、塔崗。馬古洞還位於滄河南岸,與秦窯隔河相望。

該村是個古老的村莊,流傳著不少的故事,比如《飛毛腿趙長友》。這是個神話傳說,是在說本地有個神人趙長友疾步如飛,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人稱“飛毛腿”,像《水滸》中的神行太保戴宗。這麼說吧,家裡做飯炒菜沒了蔥花,他說擱油鍋吧,我到淇縣一趟。淇縣距此地30多里,這邊油鍋剛剛熱,那邊趙長友拎著大蔥就回來了,大家直呼神人!

馬古洞是個祥和的村莊,有史以來很少見有人吵架鬥嘴兒的,就連文化革命周圍鄰村鬧那麼兇,人家馬古洞風平浪靜,不拉幫結派打砸搶,說明幹部有威信,全村人心齊。

馬古洞還曾是個明星村,與柳莊、董莊、雙蘭、芳蘭、張武店等在汲縣都是抓革命促生產的模範村。尤其20年前安都二鄉中落戶到此,更如錦上添花。村裡還湧現出許多縣級甚至新鄉地區級模範,在我上初中時,校長就不斷邀請馬古洞的模範人物趙直等人到校給全體師生作報告。

改革開放以後,馬古洞乘風破浪,走在前沿,在大抓糧食生產的同時,還搞林果等產業,經濟發展一直處於良好勢頭。

提到林果業,特指“趙德新自來摘果園”,該果園緊鄰翟陽線,我們上山必經之地,快到口頭向右就能看得到。果園老闆趙德新,以前一直是鄉辦林果農場技術員,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趙技師就返回家鄉,利用本人的技術優勢,在本村承包土地建果園,為馬古洞做貢獻。從育苗植樹到剪枝打叉,他費盡心血和汗水,果園逐步上了規模。

由於山區特有的土壤和水質所決定,這裡的水果無論桃、蘋果還是葡萄等等,都是果甜味美,口感很好。30多年來,零售、批發供不應求,缺果斷貨是經常的事。趙老闆每年對客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抱歉啊!下年再來吧。近些年,趙老闆又開發了自來摘果園,客戶自採果實,趣味無窮,加之果園地形地勢特殊,站在此處放眼四望,依次塔崗口的馬牙山、虎頭山,薛家灣,八秦窯等景點盡收眼底,遊客們吃著鮮果賞著美景,甭提多愜意了!

馬古洞在發展,在前進,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村即將展現在眼前!

我們為馬古洞鼓勁,加油!


新鄉故事:衛輝安都鄉五村記



(五)王二莊


衛輝市安都鄉北部有個王二莊,與秦窯、馬古洞相距均為三里之遙。王二莊人傑地靈,農民勤勞智慧。這村傑出的人物有:耿守瑞,早期的新鄉縣委書記,後到新鄉地區任職,最後到中央工作,任全國供銷總社主任,正部長級。衛輝一中的兩任總務主任都來自王二莊,他們是耿憲文、李本甫。王林山,該村任職最長的支書,李本海,任職最長的大隊會計,還有大隊幹部李本燦、李清詩也很有名。職專老師李熙泰,能說會道,口若懸河,在和同事談笑中,說某個單位“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看!多麼的形象逼真。王二莊藏龍臥虎,故事多多。當年,衛輝土豪之一來自王二莊,他乳名叫哇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颳到了王二莊,農民開始不安分了,紛紛進城做生意,其中哇妞做的最大。西門橋東南角城牆根兒的會友飯莊,就是那座小黃樓,是哇妞蓋的,是汲縣第一座私人商業用樓。後來生意越做越大,不滿足,就處理掉飯莊奔武漢去了。哇妞是汲縣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農民企業家、萬元戶、土豪之一。哇妞,真牛!王二莊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