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重慶可以說是個天生帶流量的城市,魔幻3D城市、火鍋、熱辣辣的性格,以及對所有人的友好與包容,使這座城市成為“網紅”。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而重慶,便可以說充滿了江湖的脾氣。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山城”本就是外地人給重慶安的名字。

抗戰時期,各行各業的人逃到重慶,使重慶人口激增,對於這些人來說,山路崎嶇的重慶與平原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等到上世紀 90 年代,外地人、本地人都接受了人們對重慶的這個設定。

重慶的山地面積佔到了全市面積的七八成,平地面積只佔 2.5%。因此重慶的輕軌跟行駛在路面的輕軌相結合,既上天,又入地,還可穿樓而過。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在重慶,有條山脊穿城而過,將城市分為上下兩半。因漫長石梯上有十八個休息平臺而得名的十八梯,是連接兩個半城的通道。

在沒被改造之前,這裡充滿了老重慶的市井氣息。崎嶇的道路,掏耳朵的、修腳的、開面館的、打麻將的,各式各樣的人和小店。橫七豎八的天線遮擋著視線,質樸得親切。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山城一角 攝影:車瑩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十八梯的市井氣源於坡下的碼頭。山環水繞的重慶,不止“山城”,也因水而興。

憑藉著流經這裡的長江、嘉陵江、烏江等河流,重慶成為了長江上游最大的碼頭,從這裡組織起了一個身處腹地的水上交通網絡,往東可達漢口、上海,往西接與四川盆地,南北分別與貴州、陝西相連。

碼頭不僅聚斂大量的貨物,也收集了人氣。三教九流的人匯聚於此,多少讓重慶成了個江湖氣很濃的城市。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洞子火鍋

因為袍哥會,這市井帶有江湖味。

袍哥文化源於四川,袍哥會遍佈川、湘等地,尤其以川東的重慶為盛。它是一種亦官亦民的文化,不講級別、地位高低,人人稱兄道弟,只講江湖道義。

民國時期,社會動盪,各個袍哥會堂口紛紛吸引社會各界人士,上至鄉紳、官員,下至“棒棒兒”、戲子。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山城棒棒軍,他們揹著貨物坡上破下,原來他們是這個城市裡最原始的運力。隨著城市改造,他們也漸漸少了。

為什麼跟成都比起來,總感覺重慶江湖氣那麼重?因為三教九流都聚在這裡,也因為動盪亂世,江湖道義反而成了社會準則。

1891 年開埠以後,各個國家相繼進入,設立領事館、辦銀行、開公司。開埠最開頭那 10 年,從碼頭進入重慶市場貨品中 80% 以上都是洋貨。

洋人的市場上逐漸也擠進了中國人的身影。1925年,盧作孚創辦了造輪船的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抗戰爆發後,北京、上海相繼淪陷,1937 年 11 月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並將各地機關、學校、工廠企業紛紛遷入四川。1938 年,大量物資和人員堆積在宜昌等待著被送到大後方。民生公司幾乎承包了當時通行三峽的所有運力,而盧作孚成了宜昌大撤退最關鍵的一環。他用了40 天的時間轉移了所有滯留在宜昌的人員,並轉移了三分之二的滯留物資。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宜昌大撤退 圖/四川人藝

這次撤離後來常常被人們比作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 年到 1948 年期間,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校 90% 的學者轉移到了山城。重慶的文化迎來了一波繁榮。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在這個文化的孤島上,曹禺在唐家沱碼頭的一艘江輪上完成了《家》的創作,1943 年 4 月,《北京人》《雷雨》等話劇相繼上演。郭沫若在重慶的八年時間裡創作了《屈原》《虎符》等多部歷史劇……

1964 年,重慶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外地移民,大量來自東北、江浙的青年遷入重慶建設軍工業。當備戰的緊張解除後,他們從移民變成了山民。

如果把重慶的“網紅光環”拿掉,它還剩下什麼?

如果在山城見到這樣的老人,他們可能是年輕的時候從東邊來 攝影:車瑩

今天的重慶連同川東,不少本地人的父輩或祖輩都是在那個年代從中國東部來到了川渝。從這些老人的口音裡,你仍舊能找到他們故鄉的痕跡。

重慶是個年輕的城市,它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碼頭演變成了今天的直轄市。它是本地人的重慶也是外地人的重慶。

那麼重慶的脾氣到底哪兒來的?

五湖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