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你家的孩子調皮嗎,淘氣嗎,好管嗎”?寶媽們在一起分享育兒心得時,常有這樣的對話。因為,這是孩子成長期不可迴避的問題。

5歲的飛飛非常好動,經常在家裡竄上躥下,在沙發上蹦來蹦去,有時弄得地動山搖。樓下年紀大的鄰居受不了,上來抗議了兩次。飛飛媽感覺過意不去,連連向鄰居道歉,並狠狠地批評了飛飛。但飛飛安靜了幾天,又舊病復發,開始折騰了。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飛飛媽看孩子這樣,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就領飛飛去看了醫生。而醫生的診斷和解釋讓飛飛媽知道了很多,對自己的孩子心裡有底了。

“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對於“兒童多動症”,醫學上是這樣解釋的:也叫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病的孩子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主要特徵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差,社交有障礙等。據調查,兒童多動症患病率在3%左右,而且患者中男孩比女孩比例高。

一般情況下,孩子精力旺盛,愛說愛動是身心健康的表現。如果孩子沒精打采的,那就可能是有問題了。多數好動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得了多動症。從以下幾點上,可以看出兩者的區別。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看注意力。好動的孩子雖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但是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是能夠專心致志的。而患有多動症的孩子興趣愛好少,即使對自己有點興趣的事,比如玩樂和吃喜歡吃的東西,也難以專心和安靜下來。而且,患有多動症的孩子易受外界影響,做事經常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或者經常轉移陣地,跳躍式地做事。

看控制力。好動的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力,往往在家裡或熟悉的環境和人面前有好動的表現,而在陌生的環境和嚴肅的場合就很聽家長的話,安靜了、剎車了,基本不發生不良行為。而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動起來是不分場合的,動不動就摸一下、踢一腳,衝動起來還發脾氣,家長有時真管不了。

看年齡。孩子好動一般表現在幼兒時期,隨著孩子的長大,掌握的知識在增多,進一步瞭解了世界,興趣逐漸廣泛,意志品質進一步增強,好動的毛病會逐漸減弱。而患有多動症的孩子發病時期長,在嬰幼兒期、學齡期以及青少年期都會有病症,而且醫治不及時的話,不會有明顯的改變。

看社交。好動的孩子因為有一定的自控力,所以上學後可以做到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積極地和同學交往,參加集體活動。而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上課紀律不好,總是弄出動靜來,還打擾周圍的同學。在參加集體活動時,這樣的孩子有時不服從指揮。尤其在和同學的相處中,他們既不謙讓又不分享,常常被其他孩子疏遠和排斥。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飛飛媽聽了醫生的這些分析後,明白了自己的孩子只是好動而已,並沒有得“多動症”。但同時,她也覺得孩子的好動也是個毛病,原因何在呢?就此,她又諮詢了醫生,並向專家請教,對孩子的好動有了深入的瞭解。

孩子好動的原因有哪些?

1.好奇的心理。因為孩子接觸的東西少,知道的事也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孩子對他初次見到的東西就禁不住要碰一碰。而且,孩子喜歡嘗試自己沒做過的事,而方式就是動起來、折騰起來。

2.性格使然。有的父母是活潑好動的人,生的孩子也像他們。當孩子性格外向,天生好動,願意鬧騰的時候,父母不要感到奇怪。好動的孩子往往與性格有關,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好靜,好動的孩子正好相反。

3.精力旺盛。孩子多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身體好,精力充足甚至是精力過剩。因為家長都擔心孩子的安全,讓孩子的活動和鍛鍊的時間並不多。一旦孩子找到機會了,必然要撒歡地玩,有時就失控了。

4.為了點贊。人都願意被表揚和誇獎,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姍姍學步的時候,父母都會鼓勵孩子。當孩子能登上臺階,攀上椅子的時候,父母都會稱讚孩子。孩子記住了這些,就更多地動起來,期望博得父母更多的讚揚。

5.吸引注意力。孩子是需要人陪的,小時候多好,大人眾星拱月地看著自己。但孩子長大了,父母工作又忙,只能早晚見到,於是孩子有了失落感。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就歡實,有時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特別鬧人。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就像飛飛媽這樣的家長來說,知道孩子到底怎麼了,以及瞭解孩子多動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還要幫助孩子儘快地正常起來,健康地成長。

家長該如何幫孩子改正“好動”的毛病?

專家指出,孩子好動從表象上看,那就是專注力不夠。所以,家長要想幫助孩子,讓孩子逐漸安靜下來,有序地動靜結合,也要圍繞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等方面下功夫。

其一,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可以嘗試每次只讓孩子做一件事,比如畫畫時就專心畫畫,讀書時就認真讀書,不再左右流連,兼顧其它。家長在孩子做事的時候,要給孩子創造安靜的環境,不要時不時地送吃喝,問孩子問題,以免打擾孩子。而且,對孩子的這種訓練要經常堅持,以量變求得質量,培養出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其二,釋放孩子的精力

孩子對新生事物好奇,那家長就多帶孩子去見世面、長見識。孩子好玩,家長可以主動地帶孩子玩。有的孩子好動還有運動天賦,父母可以讓孩子從事競技運動項目。實踐也證明了,愛運動的孩子促進了大腦發育,讓孩子思維更敏捷。

其三,教孩子守規矩

好動的孩子不同於患有“多動症”的孩子,是有一定控制力的。所以,家長要在孩子懂事後,逐漸地教孩子一些規矩。比如,看電影的時候不能吵鬧,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上學必須遵守學校紀律等等。天長日久,孩子記住了這些規矩,就會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再盲動。

其四,對孩子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一是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關愛孩子,正確地引導孩子;二是父母要以身作則,急躁的父母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知書達理的父母會帶出文靜的孩子。

孩子總動來動去坐不住,不一定是多動症,可能與缺乏這項能力有關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會一帆風順的,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為了孩子這棵小樹更筆直、更茁壯地成長,父母們多操心,多付出吧,

您的孩子“好動”嗎?您認為孩子“好動”是疾病嗎?您是如何幫助孩子改正“好動”毛病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與小欣媽媽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