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大黃”入侵澳大利亞,居然混成了保護動物,在食物鏈有重要作用


澳大利亞,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而且是一個標準的地廣人稀之國,我們來做一個比較,中國的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但人口約有14億多,即便如此,還有很多地方並沒有人類居住,而澳大利亞,7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上,卻只有2500多萬的人口,兩相比較之下,大概的算一下,在中國每平方公里大概生活著140多人,而澳大利亞卻不到4個人!

“大黃”入侵澳大利亞,居然混成了保護動物,在食物鏈有重要作用

澳洲野犬

這也是澳大利亞野生動物氾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大部分地方沒有人類的干涉,所以野生動物能夠得到很好的繁衍,這從很多物種一旦到了澳大利亞就立馬氾濫成災的問題中就能看出來,比如說兔子,原本的澳大利亞是沒有兔子的,後來為了清除雜草而引進,但他們忽略了兔子的繁殖能力,以至於如今“兔災”成了澳大利亞農場主的心頭大患,每年政府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繳野兔,但收效甚微!再例如野豬、狐狸甚至是金魚等入侵物種,如今都已經成了讓當地頭疼的事情!

“大黃”入侵澳大利亞,居然混成了保護動物,在食物鏈有重要作用

澳洲野犬

但是有一個物種,卻在進入澳大利亞以後,混得實在是有夠慘,甚至已經到了被保護的地步,它就是澳洲野犬,澳洲野犬是最早入侵到澳大利亞境內的外來物種,時間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按說這麼久的時間,在澳大利亞這肥沃的土地上早就應該發展出足夠的數量,但結果卻恰恰相反!

“大黃”入侵澳大利亞,居然混成了保護動物,在食物鏈有重要作用

澳洲野犬

澳洲野犬的來源,應該是早期來到澳大利亞的新幾內亞歌唱犬和東南亞野狗的混血,後來歌唱犬和野狗也許沒辦法適應當地的環境而滅絕,它們的混種澳洲野犬卻生存了下來,它們的外表類似於中華田園犬,也就是我們的“大黃”,而且保留有新幾內亞歌唱犬的習性,在塔斯馬尼亞虎滅絕後,它們接替了塔斯馬尼亞虎在當地食物鏈的位置,它們可以有效抑制小型食草動物的泛濫,但因為數量實在過於稀少,所以效果並不明顯!

“大黃”入侵澳大利亞,居然混成了保護動物,在食物鏈有重要作用

澳洲野犬

它們屬於被半馴化的半野生動物,因為千年前受過人類的訓練,所以對於人類的一些指令會有明顯的條件反射,而且正常情況下,它們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甚至會主動幫助農場主守衛農場,儘管這也許僅僅只是因為它們將農場視為自己的領地,所以澳大利亞的人民還是非常喜歡它們的!在澳大利亞,能混到需要保護的外來物種,恐怕也就只此一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