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人把清明當作憑弔先人的日子,可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卻當成遊玩開心假日?

靜靜地觀魚


給你說一個客在桂林的蘆笛巖內的一個大概有900年曆史的摩崖石刻的內容吧。

石刻的原文我就不說了,意思大概是: 清明節祭掃完先人的墓後,和一個和尚朋友到這個洞中游覽,並做記錄。

這個故事發生在900年前的宋朝,可見在清明節,遊覽實際上就是屬於清明節的一部分。再講得確切一點,我們所說的春遊實際上就是在清明節這一天進行的。

古人的清明節是這樣做的,早上起來去拜訪親人的墓地,然後為親人的墓地除草打掃,寄託哀思。然後中午,找一個比較合適的地方野炊。吃完飯以後,就在附近,比較風景好的地方進行一番遊覽,也就是春遊。

這是古人非常質樸的一種旅遊形式,就發生在清明節。

因此你不能夠說,現代人在清明節有出遊的行為就是數典忘祖。作為憑弔先人的日子,在給先人送上好吃好喝,以及燒完紙錢之後。整頓心情,在春光爛漫的山野上,遊覽一番,感激生命。這是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來的節日財富。古人也未必是在這一天,就一定要不開心的。畢竟先人如果在另外一個世界過的好,在世之人也會為他們開心,並且道教傳統思想認為,如果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非常的滿足,那麼在世之人的生活也會過得非常的富足。

當然了,墓還是要有人去掃的,如果不去掃墓,純粹的去旅遊,這個就明顯的不太符合傳統。


外語那點事


要說與時俱進也行,要說數典忘祖也可以,就看你怎麼理解這個事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人們都忙著賺錢養家,這觀念也是不同以往了。

當然祭祖還是有意義的,家族的延伸,文化傳統的繼承。

現在的人大部分時間都是為生存與生活,追名逐利。因為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緬懷過去可以,但那畢竟已經過去,所以請不要把清明當做一個傷感的日子,生活就是奔著希望去的,遊山玩水沒什麼不好,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才在清明時節感慨萬千,那是很可悲的。


壹派胡言


清明節是憑弔先人的日子,有人憑弔先人,有人遊玩是事實。但說多數人在旅遊,在遊玩不符合事實。我今天回老家掃墓,我敢肯定的說,百分之百的家庭都有人掃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年青人外出了,家裡面老人小孩去掃墓。沒有那家的墓沒有人憑弔。下面圖是憑弔先人的花環,可以說琳琅滿目。先人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安靜的桃花源


即便是在古代,清明也並非只是祭祀的日子,古人也會趁天明日晴進行遊玩踏青活動。

清明於唐朝首次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個朝代的假期長短也各不相同。放假休沐的日子,古人祭奠完祖先後的踏青遊玩項目也並不比現代人少,如放風箏、戴柳、盪鞦韆、宴飲,等等。

清明首先是一個提醒大家緬懷、追念先人的日子,其次自古而來便是一個假期,是大家踏春的休閒時分。這並非是傳統的遺失。


文化軟實力


古今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高質量發展,處處綠化鳥語花香,墓園更是植被豐繞,翠柏參天。矗立著的石碑攜刻著親人們的縷縷思念。捧一束菊花放於碑前,用心與去世的亡靈對話,借天地靈氣,生死相惜。舉目綠野,景色幽然.說是踏青也不為過。


田園暖陽


因為現在沒有紛紛雨,沒有牧童,沒有杏花村。


射月將軍


因為離家太遠回不去


雅藍茉莉


一些歷史規律而已,無需介懷。


濟南金金


忘記感恩的人都是失去良知的人。對於前輩來講,發展步伐肯定沒有現在快。沒有前輩給我們夯實的根基,現在的發展不能如此順利,這是不爭的事實。把我們放在前輩的生存空間,發展空間我們又如何?懂得感恩才能凝聚向心力,只有步調一致感恩前行,才能鑄造輝煌。用愛書寫人生,用拼贏的三郎精神,裝扮美麗的前景這是感恩的最好全釋。


孔德軍


這件事大家都說得很好!我簡單說句,其實古人也是把清明節祭祀、娛樂合而為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