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1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的。

自己省吃俭用惯着孩子,结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让孩子给绑住了。

还记得有一个妈妈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5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还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还四处借钱买车。

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

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成为一个寄体,养出寄生虫呢?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有妈妈会跟孩子说,你只要读好书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

所以家务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过问。

在热播剧《都挺好》里,被大家戏称为“妈宝男”的苏明成。

从小就会靠一张巧嘴讨老妈欢心。

学习成绩不好,没关系,反正有办法让妈妈开心,放学回家搂着老妈脖子亲昵一句“妈我想死你啦”。

妈妈就宠他,给他做好吃的。

考不上好大学,家里花钱找。

毕业后找工作,家里托关系找。

挣不到生活费,家里贴补。

婚后没房子,家里卖老房子给他置办。

婚后工资月月花光,妈妈从每月的养老金里给他贴补。

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他肯定觉得自己能一直这样下去。

可是妈妈的突然离世,将这一切改变了。

他就像无头苍蝇,生活彻底乱了。

被父亲嫌弃,最后又上当受骗,还丢了工作。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他在老宅那懊恼着,靠着围墙瘫坐在地说:“妈,我什么都没有了!”

可以说是母亲当年的宠溺害了他。

让他受不得苦,总是耍小聪明,想着发大财。

离婚后,他的人生到了最低谷。

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幸运的是浪子回头,又重新找了工作,也重新认识自己,还准备参加公司的外派工作,到非洲去工作两年。

已经离婚的妻子朱丽心疼他,说那边好像挺艰苦的。

他说:苦也得去呀,有些苦,必须得吃,躲不掉的。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倘若父母当初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2

很多父母觉得让孩子不吃苦是父母的责任,所以想方设法让孩子走捷径。

作家刘继荣在文章里,谈到女儿的一些经历。

孩子从幼儿园到二年级,老师都是熟人。

我们能想象,遇到这样的事,该多好啊。

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讲究熟人好办事。

这样孩子就能得到特殊的照顾,不会受委屈,不要吃苦了。

所以有熟人照顾的几年,孩子一路顺利,开开心心的。

受到了特殊的照顾和宠爱。

可是到了三年级,老师换了之后,不再有关系。

孩子各种不适应,哭着说不想去上学了。

这时妈妈就开始反省自己的做法。

突然惊醒:终于体会到那些幸运给你带来的伤害。每一朵花开都必须经历风雨,每一种滋味都应该要你亲自品尝,这些道理我是知道的,可轮到自己做了母亲,也会不知不觉糊涂到如此深的地步。

的确,我们做了父母,总是想着为孩子清除一切障碍,让孩子有捷径可走。

可是人生路上,谁能保证一路是坦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

当我们做了父母。

就会常常陷入这样两难的境地。

我爱我的孩子,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去爱才好,因为怕溺爱。

而我又得教育我的孩子,又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因为怕伤害。

所以说,做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行。

我觉得在孩子小时候,做好这三点非常重要。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那就不要去替代他,而应该鼓励他做。

其实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可以锻炼他的独立性。

比如让他自己学会吃饭,哪怕他会把饭撒得满桌子都是。

至少也能让他感受到,自己要开始做一些事。

等他们到了三岁,基本能自己穿鞋子、衣服。

那就要教会孩子去做,然后鼓励他自己做。

当孩子想参与家务的时候,就让他参与进来。

比如我会让小小鱼自己整理自己的食物残渣和碗筷。

整理客厅的玩具、书本。

倒垃圾和拖厨房的地板。

学会择菜、煮饭、配菜。

我觉得这些事很小,但是意义非凡。

因为能让他学会分担,锻炼劳动的能力。

这对他今后长大后独立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他经常期待着长大,说10岁的时候就要做饭给我们吃。

真的很期待吃到他炒的菜。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一起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手脚。

为人父母就要让孩子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是光荣的,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尊严,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这些话说起来像口号,但是多年后,一个快30的子女还跟你伸手要钱去吃饭的时候,就会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4

在学习上,孩子必须得吃一番苦的。

总是有孩子一说到读书,谈到吃苦就满脸愤懑,觉得自己受了束缚。

男孩想着跟自己的好哥们,一起打天下。

于是一起逃课、抽烟、打牌、玩游戏、跟老师对抗、在外边约架......

以为这样才是青春本色。

女孩想着追剧、追星、要名牌衣服,一群姐妹在一起,以为就是全世界。

他们一起嘲笑那群呆板的、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学生。

在背后骂书呆子。

结果五六年后,那群书呆子有的上了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这群曾经潇洒疯狂的人呢?

往往很难进一个正经学校。

懒散怕难的性格,如果还是没有被生活改变的话,那会深入骨髓,如影随形。

生活只会过得乱糟糟。

当然,最可怕的是大人的价值观也变成了“没有读书,照样有出息。”

因为多年后一看,你会发现那些有出息的“白丁英雄”往往只有少数。

而更多的人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懊悔和苦楚。

所以,在学习上,父母从小就要让孩子有一个努力的态度和好的习惯。

因为马上就面临幼升小。

我没有在外边给孩子报辅导班。

但是在家里还是有学习的计划。

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

就像那时候准备读幼儿园一样。

每天按照计划表坚持下来。

其实,学习拼的就是习惯和耐力。

而习惯需要自律,耐力需要能吃苦。

5

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只为孩子而活。

还记得以前遇到的一个装修师傅。

他说自己每个月都要干25天活,不管天晴还是下雨。

每天有300元的工资。

我们都说他的工资不错,应该过得不错了,都快六十岁了,就不要这么拼命干。

他说没办法,前几年大儿子买房结婚,家里出了钱。

现在大学毕业好几年的小儿子说要买车,又找家里要。

他说一碗水得端平,所以只能趁着自己干得动的时候多干点。

看到他两鬓的白发和已经驼了的背。

还有跟他很不协调的两只硕大的手掌,粗粗的手指关节。

这是长年高强度劳动造成的。

不知道他的儿子们有没有好好看看这双手。

为什么他还心甘情愿地让孩子啃老。

也许是他说的那样,一碗水要端平。

看上去是爱,其实是一种害。

因为为人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无条件地爱,更要有为之计深远的智慧。

要知爱需要自由的空气,也需要放手的勇气。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