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汪為新 又名止亭,江西永新人。職業藝術家,獨立撰稿人。出版文字70餘萬言,個人專集20餘冊,舉辦個人書畫展數次。現居京。

“傳統中國畫和傳統中國美學的價值”這一概念在今天的書畫圈裡很多人都在提,但大部分都講了價值範圍的某個局部。我認為禪宗、道學再加上楚騷學,這些板塊合在一塊兒,便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最重要部分。“傳統中國畫”至始至終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其中有一種情懷的東西在裡頭。

六朝時期,老莊道學思想盛行,提倡與自然對話。但早在南朝時代,宗炳《畫山水序》和王微的《敘畫》即可看成是中國美學史重要的兩個開端,他們已經提出了中國文人畫的核心觀點。齊梁時的謝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之說,中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的“書畫同源”之說,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的“畫格拾遺”部分,趙孟頫的題畫詩“石如飛白木如籕”等等,而到明代晚期,當時畫壇領袖董其昌倡南北宗之說,石濤在《畫語錄•山川章第八》中有另一著名的論斷:“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於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在歷代傳承中,中國畫一脈從未隔斷。

宋代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理學出現,儒學得到復興,文人身居要職,在藝術領域提倡詩、書、畫、印結合,主張畫家應該“先是文人,然後才是畫家”。宋代三百年,也是中國藝術極其輝煌的時期。宋人繪畫的佈局、造境以及相關的美學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進入和解讀宋人的繪畫,對於瞭解傳統中國畫至關重要。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元代倪雲林畫竹自稱“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著重於抒發“胸中逸氣”。這些提法,突出地反映了他的繪畫創作思想,進一步闡發了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文人畫學說。“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這是董其昌講過的話,當然是很精彩。與董同時代的陳繼儒對筆墨也有很好的論述:“世人愛書畫而不求用筆用墨之妙。有筆妙而墨不妙者,有墨妙而筆不妙者,有筆墨俱妙者,有筆墨俱無者。”我覺得放在今天,這席話依然沒有問題。

中國藝術從來重神輕形,主張藝術不能直接地等同於現實,主張藝術與現實要有距離。此即董其昌所說“攤燭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意在遠近之間。”文人畫最重要的理想境界在於筆墨修為和畫外學養,這兩點可以界定畫家最後的終極。超越自我的,是畫家內心與自然的對話。

元代中後期,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四家,在繪畫史上確立了文人畫的思想,把筆墨韻味在繪畫中的作用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突出了山水畫的文學趣味,使詩、書、畫有意識地融為一體。建立了文人畫的理論,推動了文人畫的進步,對明清兩代畫壇影響極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他提到“生氣、高致”,我以為也適合於評判中國畫或者說中國文人畫。這是傳統中國畫最重要的目標和理想。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中國畫在文化指向上,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包容性。但當代中國畫缺乏“學”和“問”,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去支持、引領你表達。有時候我也很失望,在當下有時會讓我想到這幾個字:“無知即為個性”。就是在你自身的領域,本來應該懂的,你表達的一種膚淺的論調是完全無知的,人家在取笑你的無知,而你自己卻在沾沾自喜,髒兮兮地在眾人面前起舞。

當代中國畫應該區分價格和價值的概念,我們應該強調文化的維繫作用。在當今一些重要的世界藝術博覽會上,沒有中國畫筆墨的身影,因為許多人認為傳統是過時的,中國畫與書法沒有關係。這很值得我們反思:中國畫與西畫相比,西方是現代文明的座標,文化也不例外,這種邏輯太可笑了。記得錢穆先生曾言:“文化和文明不同,文明有先進落後之別,文化沒有;文明可以用機器製造,文化不能。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存態度,是一個民族觀照自然、社會和歷史的方式與角度。”就足夠讓我們在清醒中自我觀照。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當代中國面創作在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巨大文化變革中量現出文化盲從的局面,其根本的原因是某些中國畫家在西方藝術思想衝擊下產生的文化自卑感,以致對於藝術創作中本土文化的忽視,還有自身缺乏中國古典文化的支撐,導致精神指向的偏離, 這是由近代世界文化格局中,作為強勢文化代表之一的西方觀念的胡亂嫁接而出現的一種短視的趨利心態。

我在這裡沒有絲毫貶低西方觀念和繪畫的意思,只是中國畫和現代觀念藝術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取向下產生的藝術。中國畫追求具有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追求個人的藝術修為。

傳統中國畫是中國曆代文人精神在繪畫中總的體現。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對於中國畫的認識,價值體系上已經非常完備。八十年代中期所謂的與世界接軌,最後讓一批優秀藝術家在混亂中沉淪,至今杳無音信。一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的理論家,把西方藝術的創作理念作為標準。在當代,至今沒有一套成其為體系的價值標準,而漠視或放棄傳統的美學思想,無疑是極其無知的。當然,藝術之外的資本市場等影響,外力的輕鬆介入,也讓中國畫的價值判斷體系有些紊亂。但從藝術史的眼光看,從中國文化的語境來看,以及中國人的本質來看,真正的中國畫藝術價值判斷體系其實並不會變化。

汪為新先生作品欣賞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山水人物 47 x 21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花鳥 136 x 34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花鳥 34 x 34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花鳥 136 x 23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花鳥 80 x 34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書法局部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書法局部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書法 230 x 67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琅園書法 230 x 67cm

汪為新:傳統中國畫的價值評判及當今中國畫誤區

汪為新在尚藝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