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疫情下的人生百態#


文 | 那年美美


——導讀:

「疫情肆虐,就好比大浪淘沙,身在職場,你最終是被留下,還是被遺忘,取決於你是否想改變!」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疫情,給了職場人一記重拳


最近,你順利上班了嗎?


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延期了復工,在衝擊企業經濟的同時,也給職場人帶來了深深的焦慮。


集體宅在家一個月,過了一段理想中豬的生活後,我們看到了疫情之下的職場眾生相。


有人已陸續回去上班;


也有人在家遠程辦公;


可仍然有大部分職場人,還在不安地等待危機解除。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他們頻繁地留意公司群裡的通知;

試探性地和同事互通返崗有無;

機械地刷著疫情的各類最新報道;

焦急地在網上搜索著招聘信息。


這些待業在家的職場人,一部分是沒被通知返崗的人;


一部分是年前已經離職,或企業受疫情影響裁員甚至倒閉而直接失業的人;


還有一部分,是復工後因感染被隔離,再次在家待業的人。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復工無望,疫情仍在蔓延,此時的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所有的計劃,被一點點擾亂。


而崗位動盪,招聘暫緩,週期拉長,需求縮減,這些不敢想象的未知風險,早已在他們腦海裡,戰戰兢兢地預測了無數遍。


如果說,這場疫情讓很多一線醫護人員的幸福與生命,都消失在2020年的春天裡,


那無法復工,讓很多職場人的事業藍圖,被深深撕裂在遙遙無期的待業裡。


不由得感嘆,這個所有人都希望重啟的2020年,這種魔幻開局,這場曠日持久之戰,


對於被迫待業的職場人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一場暴擊。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一夜之間,大多數職場人淪為最底層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疫情讓你明白了什麼?


一條最高贊評論說:“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工作。”


如此感悟,不僅僅是在家宅得無聊,更是因為在這場“生死劫”中,再這麼等下去,


就連這種“一個月有30天不想做”的工作,都可能不保了。


從疫情爆發至今,職場上演繹了一場場風雲變幻。


有的人,被公司無奈裁掉;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有的人,被領導側面勸退;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而有的人,直接連公司都沒有了。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很多職場人,就這樣毫無徵兆地成了無業遊民。


也許你會說,不就是一份工作嘛,沒什麼大不了。


話是沒錯,可你知道嗎,這份工作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全部的生活來源啊。


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經欲哭無淚!


我身邊有幾個金牌職場人,別看他們平時攜家人去西餐廳吃頓飯,消費都在四位數以上,


可有誰知道,讓人豔羨的光鮮背後,都是拿這份工作在墊底。


而現在,這個依託一旦沒有了,他們的日子,很快就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捉襟見肘。


高昂的房貸,無力再償還;

孩子的課外班,也沒法繼續上;

甚至連超市的青菜,都買不起了。


然而,讓他們崩潰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北京某公司技術部員工小秦,等待復工期間,接到了公司領導發的一紙通知,上面顯示其薪資從當月開始,變成了1540元。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平時幾萬的工資,突然降至一千,這連孩子半期的學費都不夠啊,得有多慘。


而對於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他來說,這樣的薪資,在北京一線城市裡,可想而知,根本無法生計。


更何況他上有老下有小,還揹負著房貸和車貸。


可又能怎樣呢?重新去找工作嗎?


隨著疫情的經濟效應逐漸顯現,大部分企業都自身難保,又何來合適的機會?


但如果硬著頭皮呆下去,等到疫情解除,公司步入正軌,恢復往日薪資,又得是什麼時候?


如此的大幅度降薪變相裁員,讓職場人更加舉步維艱。


毫不誇張地說,一夜之間,很多曾經優越感十足的職場人,不幸淪為了社會最底層。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沒了收入,才是職場人真正的原罪


網上有個提問:“這次疫情,你的經濟狀況如何?”


有人無奈調侃:沒有經濟,只有狀況。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的確,不復工,就意味著沒收入,而每天雷打不動的各項花銷,分分鐘都在威脅你的賬戶餘額,挑戰你的強大內心。


不可否認,對於待業的職場人來說,最大的囧境就是:窮。


就拿那些選擇了年前辭職的人來說,他們本想著舒舒服服過個春節,等到年後金三銀四,再找新工作。


可誰知,“春招”也延緩了,職場上迎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倒春寒。


這段時間,某平臺公佈了一項線上調查結果,近2000名受訪者中,有60%的人處於離職狀態,90%的人求職遇到了阻礙。


而他們當中,有近一半的人表示“快沒錢了”。


找工作受阻,經濟上又持續吃緊,再加上沒有了收入來源,這讓每個在家待業的職場人,心理愈發崩潰。


我的閨蜜小雨,就面臨著這種困境。


她去年年底辭了職,和朋友出國旅遊了一個月,打算年前到老家過春節,年後回廣州找工作。


可沒想到,突發的疫情把她困在了老家,她每天只能苦苦等待解除封城。


更讓她犯難的是,因為旅遊的巨大花費,卡上的錢已所剩無幾。


而她不僅要擔負一家人在老家的各種開銷,還要支付廣州昂貴的房租。


社會學家費正清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主要任務就是謀生。”


可沒有了收入,拿什麼謀生?


生活,又何其容易!


講真,沒有了收入,就算沒被疫情壓倒,也被生活壓垮了。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知乎上有句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


“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其實是沒什麼聲音的人。


你跟他們講防疫隔離,但你沒法幫他們交房租水電、一日三餐。”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真的,不能再真實!


對於不上班就斷了全部生活來源的職場人來說,沒有收入,就是原罪。


這比疫情本身更可怕。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今天所有掉進的坑,都是昨天偷過的懶


透過職場眾生相,我們不難發現,今天所有的無奈,看似是疫情在禍害,


其實背後的真相,是我們根本不具備抵禦“黑天鵝”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有兩點原因。


首先,我們從未想過給自己留一個B計劃。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平時只顧著上班,壓根兒不學習其他技能,不尋求更多的掙錢之道,一輩子就跟這份死工資槓上了。


而一旦遇到像疫情這樣的“黑天鵝”,就只能完全被動地等待轉機,聽天由命了。


這是典型的居安不思危。


其次,我們並非真正擁有“一技之長”。


你之所以能被裁員或變相裁員,說明你並不是無可替代。


談到這裡,有必要檢閱一下,什麼才叫“一技之長”。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並不是說我們能做某件事,就具備了某項技能,而是這件事只有你能做好,別人無法替代。


比如說,你在公司負責寫文案,如果你哪天請假了,老闆可以讓其他同事接下你的活。


可如果只有你寫的文案能讓客戶滿意,你說老闆會不會輕易換掉你?


所以說,只有具備了真正過硬的本領,你才能在職場紮根生長,無須懼怕任何風雨。


可如果你不幸被取代,記住,裁掉你的,一定不是老闆,而正是你自己。


要知道,所有的不如意,其實都是讓自己給輸的。


在你把365天過成了一日,每天麻木地重複同樣的工作,從沒想過迭代自己的能力價值體系時,


殊不知,我們的人生,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就像那句話說的:


天氣好的時候不去修房子,等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才發現,你今天所有掉進的坑,都是你昨天偷過的懶。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疫情之下,焦慮的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如果你真想改變現在的被動局面,就得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倘若脫離了公司,失去了工作,面臨了“黑天鵝”,你是否還有能力繼續賺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得去思考:


你未來的事業畫布,究竟是完全建立在職場內,還是職場外,亦或是兩者的聯動?


說白了,就是你要麼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打磨出過硬的技能和本領;


要麼計劃除上班外,再利用業餘時間去開闢一門副業。


所謂窮則思變,辦法總比困難多。


所有人都在謀求出路,苦苦鑽研線上營生模式,個體也在努力打造個人品牌和影響力,並利用這些來變現盈利。


而只有拿死工資的職場人,才被動地等待公司安排工作,等待災難消褪。


疫情之下,大浪淘沙,最終你是否被留下,取決於你是否想改變。


“復工前,我工資從幾萬降到一千”,疫情下,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這場抗戰中,沒有人是倖存者。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或重或輕地遭受其害,但說句心裡話,就我本人而言,影響並不大。


因為早在一年前,我就具備了T字型發展思維,開啟了寫作變現的副業之旅。


面對疫情,我不受延期復工的約束,更不會感到焦慮。


通過投稿,約稿,提供寫作諮詢,以及研發寫作課程,開放寫作私教,我一如既往地實現了創收。


也早已根據自己新一年的計劃,有條不紊地忙碌了起來。


聽著好像不錯,可你並不會知道,在這之前,我也生活得很被動。


作為一名管理者的我,經常9點還餓著肚子,在辦公室反覆修改被客戶退回來的方案;

11點還在微信群裡回覆大老闆的問話;

而夜裡0點,帶著一身的疲憊和對家人的歉意回到家,更是家常便飯;

甚至在週六日,也會偶爾被叫去開會。


即便這麼拼命地工作,但每到公司考核,我依然會擔心,自己不定哪一天就會突然出局。


平日裡的職場姑且都這樣如履薄冰,更何況是疫情下,企業和個人雙重受創的關鍵時期呢?


所以你的焦慮,我深深懂得。


我也很感謝那個夜深人靜時,孤單地坐在那張冷板凳上,反覆聽課,刷熱點找選題,寫稿到凌晨的自己。


正是這種放下安逸的自我打破,歸零與重組,讓我輕鬆應對了職場寒冬,成功擺脫了生活焦慮。


而現如今,疫情仍未解除。


如果你不甘願倒戈認慫,任憑生活宰割;

如果你想給自己的職場佈局一條備用線路;

如果你想快速從當下困境中突圍;


那麼從現在起,就努力去提升和改變自己吧。


我深信,你一定能化被動為主動。


因為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