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

2016年底,我們參加了南雄市珠璣巷楊氏大宗祠的奠基典禮。轉眼間二年過去了!近期,終於盼來宗祠的開工,這是好事但也是壓力!更是動力。只有開工了,才能走一步算一步的實施宗祠的建設。而壓力則體現在祠堂基建重要的集資問題!

1、根據設計、規劃,珠璣巷楊氏大宗祠佔地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預算資金為1300萬元左右。而2016年至現,廣東省內外近3000多楊氏宗親捐資款不上300萬(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除了購買地皮花去130多萬外,用於基建的資金缺口很大!

2、大家都清楚,一般各地各村落建姓氏祠堂,均由本地本村的熱心宗親們捐資或分攤人丁款而形成。可由於定居在南雄市的楊姓宗親較少(約幾千人),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單靠本身的力量,很難完成該項目建設。

3、為什麼要在粵北地區的南雄市珠璣巷建楊氏大宗祠?這也是一個大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廣裔居民的祖先均從北方的中原地區移民而來(粵東地區的大部分從福建進入)。而從北方進入廣東的移民,最先到的地方就是南雄地區,因此該地又叫“入粵第一站”,移民們入粵在南雄停留後再往珠三角或粵西(下四府)等遷徙。歷史延革使廣府後裔們尋根溯源時都會尋到粵北的南雄,而各個姓氏都會在珠璣巷裡基建一座紀念祖先的姓氏祠堂。

由於尋根文化的延續,使南雄市珠璣鎮裡各個姓氏的宗祠林立,自然就成為了“姓氏文化之都”。

然而在此姓氏文化名都裡,排在人口第六大姓的楊姓祠堂,竟然沒有一席之地!“楊”字,在這裡靜俏俏!!!

因此,南雄市的楊姓宗親們,自2016年初開始,成立了“南雄市珠璣巷四知聯誼會”。著手開展楊氏宗祠的集資籌建工作。

2016年底廣東的楊志強、楊永華等等楊氏族賢們,將在南雄市珠璣鎮興建楊氏大宗祠作為首要工作,承擔起了基建廣東楊姓的標誌性建築——楊氏大宗祠的建設任務。實實在在地參與了整個過程。

毫無疑問,位於珠璣鎮的楊氏大宗祠建設,將會牽動著廣大楊氏宗親的心。而我們需要的是群策群力。

近年來參加過不少楊氏宗親聯誼活動,每當群情激動之時,大家都會一起吼幾句:

我姓楊、我奉獻。

宗親們:該我們奉獻的時候了,為南雄市珠璣巷楊氏大宗祠的建設添磚加瓦,需要廣大楊氏宗親:該出手時就出手!!!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參加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工儀式的思考(汕尾宗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