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鶴壁一對耄耋老人:勤儉節約習慣好,“家庭賬本”記了幾十年

淇濱區天潤嘉城小區一對耄耋老人

勤儉節約習慣好,“家庭賬本”記了幾十年

鹤壁一对耄耋老人:勤俭节约习惯好,“家庭账本”记了几十年

王瑞琴和李明昌在記賬。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之前的賬本在淇縣的老房子裡,這本是從2014年開始記的。直到現在,每天的賬我都沒落下。”8月20日,淇濱區天潤嘉城小區的王瑞琴老人指著賬本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兒李明昌今年都85歲了,幾十年來,他們把家裡的每一筆賬都記在了本子上。雖然生活越來越好,但兩位老人勤儉持家的習慣沒變。

從苦日子走過來,深知生活不易

“俺倆都經歷過苦日子,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以前都是大家庭,家裡人住在一起,除了靠地裡那點兒莊稼,女人還得紡花織布換些吃的用的,能顧上溫飽就不錯了。”王瑞琴說。

王瑞琴和李明昌都是林州人,用外孫女高菲的話說,姥姥、姥爺的人生印證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兩位老人通過考試招工走出大山,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奮鬥過程是艱辛的,李明昌回憶上世紀70年代每個月只有27斤糧食供一大家子生活時,無奈地說:“以前有的吃就不錯了,不敢奢望吃飽。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不精打細算根本養不活一大家子。”

“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爸媽一輩子節省慣了,不捨得花錢。每花一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還得記下來。”王瑞琴的大女兒李學英說,她逢年過節給父母買新衣服,總會被母親嘮叨亂花錢。“老一輩兒過慣了勤儉節約的生活,他們覺得衣服夠穿就行。”

學會精打細算源於工作性質

王瑞琴說,記賬這個習慣源於她和老伴兒以前的工作性質。

“他16歲就考進了安陽的一家銀行,那時候我還在村裡上學。後來,湯陰一家銀行招工考試,我參加並通過了考試,俺倆就都在銀行系統工作了。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聽從組織安排來到淇縣,一干就是一輩子。”王瑞琴說,從事銀行工作這麼多年,讓她學會了精打細算。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不僅沒出過錯,還總在技能比賽中拿獎,這一切源於她對數字的敏感。

說到這裡,李明昌不禁豎起大拇指,毫不吝嗇地誇老伴兒:“以前女的很多都沒文化,她自從上了民校掃盲班開始認字後,勤奮刻苦,學習了很多知識。”

聽老伴兒誇自己,王瑞琴有些不好意思。她說,當有機會上學時,她很珍惜。求學期間,她發現自己對數字特別敏感,僅一個學期,零基礎的她就考了全班第一名。“參加工作後,我又考了經濟師。在技能比賽中得了不少獎品,有洗臉盆、茶缸等日用品,正好可以貼補家用。”

“麵條7毛、青椒2塊5……”李明昌記著賬,王瑞琴手指靈活地在算盤上撥動,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雖說兩人已經80多歲,但經常記賬、打算盤讓他們思維清晰。高菲說:“平時他們還喜歡打牌、玩兒連連看,眼神兒、腦子都好使得很。”

兩位老人如今的生活非常簡單。李明昌說,他和老伴兒不喜歡吃大魚大肉,粗茶淡飯最適合他倆。

“有時我們會開玩笑說他倆不捨得吃肉,實際上這是他倆多年的生活習慣。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恰恰和現在的養生理念相吻合。”高菲說。

兩位老人如今身體健康,85歲的年紀,滿口真牙還能啃骨頭,咬生黑豆。“有一次我帶著姥姥去體檢,有人看到她的牙齒說,‘這口假牙是在哪兒做的,跟真的一樣’,當時我們就笑了。”高菲說,如今姥姥還有用鹽水刷牙的習慣。用她的話說,生活就跟記賬一樣,簡單明瞭就好。

記賬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

說起對子女的教育,王瑞琴和李明昌一直以身作則。“有一次買東西回來,我自己拿算盤記賬,但中間有個數看錯了,導致錢沒對上。後來還是她審核的時候發現了問題。”李明昌說,每次記完賬,老伴兒都會審查一遍。這種認真的態度,兒女和孫輩們從小耳濡目染,對待學習和工作也十分認真。

“記賬就得認真,你認真對待記賬這個事兒,它也會‘認真’待你。”王瑞琴說,“以前有次我去裁縫店給婆婆做衣服,定好樣式和尺寸之後我直接把錢付了,但等我去取衣服時,店家說我沒付錢。好在我有記賬的習慣,回家一查賬本,明明白白寫著我付給店家多少錢。店家一看,才知道是自己記錯了。”

“看著姥姥、姥爺每天記賬,很佩服他們能堅持幾十年不間斷。雖說現在的生活好了,但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我們後輩。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我們心裡有一個準則,不能大手大腳的。”高菲時常聽姥姥說,記賬要清清楚楚,做人要明明白白,這種勤儉節約的家風一定要傳承下去。

總值班:霍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