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北京時間6月26日凌晨2點,薩蘭斯克的莫爾多維亞競技場迎來小組賽B組葡萄牙和伊朗的最後一輪比賽。雙方最終戰成1-1平,積4分的伊朗以1分之差遺憾出局。亞洲“老大”最終還是沒能創造伊朗首次小組出線的歷史。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本場比賽,伊朗有不少女球迷到了體育場為國家隊加油助威,但這在伊朗國內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此前,伊朗女球迷只能在家或者電影院等室內場所看球賽。4月份有8名女子為看球女扮男裝,最終被逮捕並被處以罰金。伊朗世界盃第一場對陣摩洛哥的比賽前,德黑蘭市政府曾計劃允許女性與家人到當地球場觀賽,但在開賽前的幾個小時,該計劃被取消。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第二場伊朗和西班牙的比賽前,德黑蘭州長辦公室發佈一份聲明,那些已經購買門票的女性可以和家人一起前往體育場觀看世界盃比賽。這是伊朗女球迷自1979年以來首次可以在男性陪伴下,到德黑蘭阿扎迪球場看球。而這場伊朗和葡萄牙的比賽,是伊朗女性近40年來第二次能夠到體育場觀看的比賽。自伊斯蘭革命以來,女性便被禁止進入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部分原因是男球迷的咒罵會對她們產生影響。看到眼前的伊朗,誰都想不到40年前的伊朗女性不僅可以觀看現場比賽,甚至還可以穿泳衣、燙頭髮,跟西方女性並無多大差異。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在1925年之前,伊朗的宗教法律支持一夫多妻制,規定女孩子9歲就能結婚,女人幾乎不被允許出門,如果要出門,就得穿從頭裹到腳的罩袍,還要有長輩同行。但1925年,巴列維王朝靠軍事政變建立了君主制國家,為了鞏固政權,國王老巴列維實行去伊斯蘭化政策,主張學習西方。同時也頒佈法令,禁止女性佩戴頭巾,並禁止男性穿傳統服飾,改穿西裝。當時的法令規定,政府僱員如果讓妻子蒙面紗上街就會被解僱。

到上世紀50年代,小巴列維掌權時期,在他統治期間,伊朗從英國人手中拿回石油的開採主權,使伊朗石油國有化,並開展了一場“白色革命”(即不流血的革命)。 一連串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以使伊朗進入現代化國家。一時間,伊朗國力蒸蒸日上,號稱“世界第九富國”。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上世紀巴列維執政期間德黑蘭街頭

小巴列維曾在瑞士、英、國美國等國家接受過西方教育,更是堅持“全盤西化”,創辦工廠、修建鐵路和公路、從神職人員中奪回教育和司法權,提倡國民學習西方文化,穿西裝、不戴面紗。為了讓教會臣服,他曾率兵前往教會領袖居住地,公然無視伊斯蘭教基本戒律,穿著馬靴踏入清真寺,用手杖打一名德高望重的阿亞圖拉(宗教領袖的稱號,意為真主的意志)。暫時用殘酷的手段鎮壓住了教權,但也種下了群眾基礎極廣的教會與巴列維王朝彼此間仇恨的種子。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上世紀60和70年代,伴著經濟的繁榮,德黑蘭可以說是“中東小巴黎”,時髦髮型、精緻的妝容、五彩繽紛的短裙是女孩們的常態。走在街頭,感覺和西方國家區別並不大。伊朗女性的權利在這個時候也進一步提高,女性獲得了跟男人一樣的離婚權,女孩合法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一夫多妻制受到限制。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上世紀70年代雜誌封面

但好景不長,由於改革重工業輕農業造成農村發展停滯,貧富差距過大,佔國家人口70%的農村人口並沒有跟上改革步伐。為了建立龐大工業企業,鑑於規模大,投資大,稍有延誤就會造成損失,因此企業家不得不通過賄賂官員來推動項目建設,這也造成賄賂金額驚人。結果造成貪汙盛行,涉及政府最高層和王室成員。

偏偏王國也不是個低調的人,國王巴列維對第三任妻子法拉赫用情至深,為博美人一笑,曾送了許多精緻奢華的珠寶給她。比如“光明之眼”皇冠,那顆主石粉鑽重300克;還有綠寶石王冠(王冠上鑲嵌了7塊綠寶石,重達219克拉),祖母綠項鍊等。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最誇張的是1967年10月26的法拉赫-巴列維王后加冕典禮,王后身穿貂皮長袍,加冕皇冠極其奢華,這頂皇冠由王后自己設計。皇冠上的紅寶石、綠寶石和珍珠的三色剛好組成了國旗的顏色,皇冠重達1600克,上面鑲嵌了1469顆鑽石,36塊綠寶石,36塊玉石和105顆珍珠。其中最大的是一塊6角形的純綠寶石重達15克拉。據說巴列維國王和法拉赫王后登上連廁所都是用黃金裝飾的專機,這些只是國王奢侈生活的一小部分。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由於國王和王室的奢華引起下層民眾不滿,加上巴列維和教會之間仇恨,由於農村民眾多為宗教信徒,最終教會帶領廣大數據龐大的教徒不斷抗議。政治上由於巴列維既要推動自由化政策,又抱住專制王權不放,面對越來越自由化政策釋放出來的政治參與訴求,在妥協和鎮壓之間猶豫不決,國王也越來越眾叛親離。1978年12月10日,100多萬民眾走上了德黑蘭街頭,要求推翻君主制,建立伊斯蘭政府,擁護宗教領袖霍梅尼為國家領袖。為了支持霍梅尼,表達對國王的不滿,那些脫掉長袍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又穿上希賈布(包裹頭髮的頭巾)和查爾德(從頭裹到腳的黑袍),當時的她們只是情緒發洩,並沒有想到會因此終結自己的自由。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1979年伊朗女性重新穿起長袍抗議國王專制

1979年1月16日,國王帶著家人黯然地踏上了流亡之路。最終宗教戰勝王權,大家都以為會迎來一個民主國家,但這個夢想很快就破滅了。2月份霍梅尼結束15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德黑蘭。他宣佈廢除帝制,建立伊斯蘭共和國。按照憲法,他被確定為伊斯蘭至高無上的宗教領袖,總攬軍政大權,擔任最高國家元首。霍梅尼在國家生活各個領域推行徹底伊斯蘭化,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口號。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革命後穿現代服飾抗議霍梅尼

1980年以後,伊朗法律規定,女孩子從9歲起就要戴上頭巾(9歲也是她們的最低結婚年齡),任何不戴頭巾上街的女性一經發現,就會面臨最長達一年的刑期。儘管當時有許多女性對此抗議,但最終抗議無效,無奈妥協。直到2018年年初,還有29個女孩因為在街頭摘下頭巾被宗教警察逮捕。當初支持霍梅尼的女性怎麼都想不到,是自己親手斷送了女兒穿短裙,看比賽的自由。

她們終於脫下了長袍 但還是讓這些男人看著不爽:這是背叛

儘管伊朗實用主義總統哈桑-魯哈尼此前曾多次批評禁止女性到體育場看球的禁令,但由於保守派的勢力過於強大而未能取消。雖然伊朗政府允許伊朗女球迷兩次在體育場觀看了世界盃比賽,但並未說這個禁令會永久解除。甚至在第一場比賽之後,伊朗保守派最高檢察官穆罕默德-賈法爾-蒙塔澤就對到體育場看比賽的女球迷進行了嚴厲批評:他說:“她們應該為她們在體育場的行為羞愧!她們摘下頭巾,載歌載舞……這是對我們烈士的不敬和對革命的背叛。如果他們以為這種撒旦政策最終能夠通行,那她們就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