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網貸平臺:爹,沒錢了幫忙墊一下唄?股東:可以,只要你……

網貸平臺:爹,沒錢了幫忙墊一下唄?股東:可以,只要你……

之前,小馬讀財的豪哥發表了一篇文章《上市系平臺兜底能力如何?》引起了不少小夥伴的議論,無論是群裡、文章的評論,都在圍繞著“兜底”這個問題。總結下來,就是上市公司會不會為平臺兜底,進而衍生到平臺的股東們、親爹們、乾爹們會不會為平臺兜底。好的,那麼今天小馬哥就來給大家剖析一下“兜底”這個問題。

1,什麼是“兜底”?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什麼是兜底。大家都知道,P2P平臺也好、其他理財平臺也罷,主要參與用戶都是普通的個人投資人,他們缺乏對平臺業務的辨識能力,同時也無法忍受平臺的逾期,一句話:到期不兌付本息的平臺,大多數人都不敢投。

而作為平臺,無論是出於資本運作的考慮還是自身發展的目的,都是希望用戶越多越好,那麼平臺就需要迎合投資人的需求,採取保本保息保週期的剛性兌付模式,雖然政策要求去剛兌,但事實上大多數平臺還是在走暗剛兌、隱性剛兌的模式,沒辦法,客戶是上帝呀。那麼對於平臺的資產端,逾期、壞賬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需要平臺自身準備一筆流動資金,來保證資產端和理財端的平衡。當這筆流動資金不足時,勢必需要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補充資金來保證平臺剛兌的資金鍊不斷,這就是“兜底”行為了。


網貸平臺:爹,沒錢了幫忙墊一下唄?股東:可以,只要你……

2,為什麼要“兜底”?

好了,大家理解兜底是咋回事兒了。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平臺“兜底”的動機了。總結下來無非三種情況:

第一種,良性情況。平臺業務開展正常,且盈利可觀,只是一時出現流動性困難而已。這個時候,平臺的股東考慮到平臺可以繼續經營下去獲取利潤,就會出資“兜底”,誰也不會跟錢有仇嘛。

第二種,中性情況。平臺業務開展一般,沒有盈利甚至虧損,但是虧空不大,平臺股東為了維持自己的聲譽,或者覺得平臺還有望扭虧為盈,選擇“兜底”。

第三種,惡性情況。平臺業務虧損極大,甚至開平臺就是為了自融彌補虧空,這個時候平臺股東出面“兜底”,往往是因為平臺融資額度不夠,希望放長線釣大魚。


3,如何參考“兜底能力”來選擇平臺?

之前的分析,還是可以支持小馬哥之前的觀點,就是

一家平臺是否可以長久經營下去的唯一指標,就是穩定的盈利能力。只有”盈利“支持的兜底才靠譜,當然很多專業投資人喜歡玩跑得快,算平臺的資產和待收的比例,來判斷老闆啥時候跑,雖然早些年小馬哥也幹過這事兒,但是踩雷之後知道,這個是不可取的。

那麼話題就要回到如何判斷平臺的盈利能力了,普通投資人判斷得了嘛?肯定不行,會被一茬一茬的割韭菜。小馬哥能判斷得了嘛?非也,小馬哥只能判斷出平臺有沒有鉅額虧損,是否盈利?臣妾做不到呀!


誰來幫我們判斷?答案只有一個:專業機構,可以做淨值調查的專業機構。可是,這裡有兩個難點,專業機構調查的費用誰來出?哪個平臺願意隨隨便便的讓你來做淨值調查?好了,問題到這裡就比較簡單了,投資機構,他要真金白銀的對平臺做財務投資,那麼他就必須請公正的專業機構把平臺的盈利能力調查清楚,這也是為什麼小馬哥一直強調真風投平臺是最最靠譜的。所以,那麼我們判斷一家平臺的靠譜性,其實只需要判斷它的投資方的真實性就可以了,怎麼判斷,之前的文章已經講過,不再贅述了。

有點人又會說了,平臺本身盈利能力強,不願意引入風投,怎麼辦?呵呵,這個是平臺老闆跟你說的吧?那麼我請問你,螞蟻金服盈利能力強不強?騰訊遊戲盈利能力強不強?他們引入風投沒?很簡單,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暴利的市場,一旦抓住機會就要迅速藉助資本擴大,必須要引入風投的,明白沒?

好了,關於”兜底“就聊到這裡吧,有疑問歡迎留言。

本期測試題:

下列平臺中,選出三家您覺得”兜底“能力最強的平臺?

網貸平臺:爹,沒錢了幫忙墊一下唄?股東:可以,只要你……

想知道答案的小夥伴關注”小馬讀財“公眾號並回復關鍵詞”平臺評級“,小馬哥給到A級的平臺就是兜底能力最強的喲,看看你的答案跟我的是否一致哈,再見!

作者介紹:小馬哥,互聯網金融專欄作者,曾任多家互金平臺運營顧問,網貸之家《對話網貸人》欄目首期嘉賓,投資過數百家網貸平臺,發表過數十篇行業文章,文鋒犀利,見解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